杂谈:高考之日谈高考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高考,不是节日,甚是节日。
早在高考之前,就有政策风、舆论风阵阵刮来,什么“全面启用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什么“摄像头360度监控”,什么“增加网络鉴考员”等,还有“手机手表禁入考场”“饮水机禁入考室”“水杯笔袋必须透明”“考生只能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裸考”等地方性强硬规定。
这一些在今天,于全国的标准化高考考场,都变成了现实,每一堂考试结束,都用封条将前后门封上。
我的孩子们就在这称之为“史上最严”的高考场里考试,他们虽然身经百战,但或许有在如此威势下怯场甚至影响考试的,我身在高场之外,心却在高考考场内,真希望孩子们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用心态与实力交一份自我满意的答卷。
今天的学生最受关爱,首先是学校里的领导与老师,其次是家长,再次是社会。单就成都,就有1000辆高考警摩,只要是高考学生招车,他们就负责送到学校。
听说今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事业职工,还可以请高考假,孩子上大学,也可以请护送假。
今年高考,在四川有这样一名特殊的考生,他就是第16次参加高考的梁实。他是四川仁寿人。父母是教师,他排行老四,兄弟姐妹5人均未考上大学。有个大学生成了这个家族的梦想。1983年,梁实首次报名高考没考上,他愈挫愈勇接连报名,但之后的14次都以失败告终。1992年,梁实参加成人高考成功,但他认为那不算大学。他靠做建材生意维持生活,规模大的时候,下面带了近百人。今年,是他第16年参考,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于大部分考生来说,两天的高考,是一场关于梦想的考试,但对梁实来说,却是一场与信仰作战的人生大考!
今年高考考室内,看似沉静却充满硝烟,有人称之为“青春的战役”。在违规作弊全面拦截的情况下,考生们只有拼智慧与实力。全国915万考生在高考桥上拼杀。
今年的高考不仅考场紧张,考场外也热闹,陪考大军见证了天下父母心。网络还有明星也在为高考考生鼓劲,单是腾讯网,就有何炅、杨幂、莫文尉等发微文呐喊助阵。
第一科语文刚结束,网络、媒体就忙开了,就围绕着“高考”,单是“作文”与“考题”,可谓挤爆了虚拟空间。有记者采访,有名家评点,有网友爆料,不一而足。语文老师更是穿梭其间,忙着辨真伪,忙着“下水”,忙着解析。单是作文拟写,有细微,有宏大,有正统,也有调侃。蒋方舟登场了,崔友元笔耕了,李伯清散打了。何其的热闹,何其的繁荣。
高考,不是节日,甚是节日。
学生们是拼,拼头脑,拼体力;
家长们是望,望儿成龙,盼女成凤;
社会文人们,则是疯一回,秀一场。
我们可曾想到,高考后学生的心理是否需要扶助(主要针对落榜生)?行动需要导引(主要针对中榜者)?这一些谁来做?
我们可曾想到,其实应试能力不是学生的全部能力。
我们可曾想到,高考日网络发疯的背后,是否有人心的浮躁?
我们可曾想到,社会在彰显教育公平的同时,是否少了些个别化的、人性化的东西?
高考,其实不是节日。
高考,就是高考而已。
于考生来说,它仅是一次重要的考试,真正决定成功的还在于高考之后,无论是考上抑或没考上;
于社会来说,高考不是一张舞动的头巾,它再亮,也亮不了整个舞台。高考考好了,不等于学校就办理想了;高考考好了,不等于官员就有政绩了;高考考好了,不等于教师就该风光了,因为学生的成功,不全是你的功劳,尤其是语文。
所以我要说,高考我们需要细致而全面地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与总结,需要潜下心来做一些应该做的而且是些必须要做的事!
-全文完-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