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高兴的一天]舌尖上的诱惑想得开

发表于-2012年06月09日 下午4:34评论-4条

人生在世,我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根据每个人的定位不同,对其中一两项或许会特别钟爱。或许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它们打拼。然而我却对美食十分钟爱。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人类对于寻找美食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对于美味的渴望,我们从来都是十分向往。如今,天空展翅高飞的,地上快速奔跑的;水中翱翔大海的,土里滋润生长的等等,这些动植物统统被用作美食美味的精心选材,经过大师们的巧手和技艺瞬间转变成最好的美味。

我喜欢美食,不仅因它只是一道色泽诱人的菜肴,更因它是人类的智慧的体现。从古到今,人类都在一步步创新菜品。它们吸引我们的眼球,勾起我们的食欲。我追求美食,不仅是因它可以让我们一饱口福,更是因它赐予我力量挑战明天。我追求美味,不仅因它只是一种烹饪技术,因为它更是一门艺术。我追求美味,不仅只是为了生存,它更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对于中华大地上的美食美味,我更偏好亲自动手。也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充分的体会与感受我们的祖辈创造美食的精髄所在。

如今三十而立,童心仍然未泯。每当独静之时,思念涌上心头。时常怀念童年,因童年不再重来。时常回忆童年,因童趣离我们远去。难以忘怀童年,更忘不了童年时的那些小吃。可惜现在很难再有机会品尝到了,因为现在国人的生活水平较二十年前大幅提高了,加之高科技生产的众多食品完全取代了它们。如今回味起来口水垂涎三尺,故写下关于它们的字。 

(一)麻圆串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小学大门口不远处,总可以看到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不管天晴下雨她总是从早到晚的端坐在那小板凳上,不慌不忙的炸着麻圆串。每当放学时,她就被孩子们围个水泄不通争相购买。因为大伙都喜欢吃,对于吃货的我来说当然也不例外。递上五毛钱,即可拿走一串又香又甜的麻圆串。平时若没有零用钱,就趁每周周末到处去抢些废品卖钱。酒瓶子与易拉罐是我们最喜欢拣拾的,因为它们一个就可以换一串麻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也算是为家里减轻负担吧。

我们站在那里焦急的等待,老奶奶一边笑哈哈的安慰,一边不慌不忙的做着麻圆。她的左手边有个大木桶,里面是加了水调匀的糯米粉不干不湿,这是准备做麻圆的材料。只见她左手熟练的从木桶中抓起一小团,用右手分开成荔枝般大小的面坯子稍搓圆,一个个慢慢的放入热油锅里。不一会儿白粉团慢慢涨发成原先二倍大小,变成微黄的麻圆渐渐浮上油层表面。一个个挤满了油锅中所有空隙,我们只盼着早些出锅。但是,这样子还不行,要待麻圆炸成金黄色才算是完全熟透这样才能出锅。

时间分秒的过去,终于老奶奶告诉我们可以了。老人家把它们一个个用漏勺捞起,放入一个干净的塑料盆中。在麻圆表面淋上早已调好的糖浆并洒上炒香过的白芝麻。最后用筷子夹起拴在竹签上,五个连成一串即可大功告成。此时的麻圆,色泽金黄,香口软糯,甜甜蜜蜜,十分诱人。拿一串在手,芝麻香、庶糖香、多种香味扑鼻而来。咬一口入嘴,麻圆甜、糖浆甜、从舌尖甜到心田。

(二)红薯皮

对于我们的童年来说,家家户户最好最多最韵味的零食就是红薯皮和红薯条。红薯是多年生双子叶植物,又叫番薯、地瓜、山芋、甘薯、红苕等全国各地叫法不一。在这里红薯条我们不做陈述,我们只讲红薯皮。红薯皮家乡话叫刮皮,之所以这样叫因为它是放在一个模型中,用菜刀慢慢的刮出来的红薯薄皮。

每年9月份左右正当红薯收获季节,父母们就带着锄头挑着箩筐去山上挖红薯。由于红薯产量高一时半会吃不完,有些用来早上熬红薯粥,午间就拿些放米饭上蒸着吃。要是种得多实在吃不完就做红薯粉,剩下的就风干成红薯皮。我们都把红薯放在家中,室内温度可维持它们数月不烂。然后,我们就选用一些比较软点的红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内在的淀粉大多早已转化为糖分。

此时,我们取大锅装适量的清水,放入洗净的红薯盖上盖子,烧柴火把它煮烂。40分钟点左右(具体根据火的大小而定)当红薯比较酥烂,用筷子可以随便插入时拿出用木棒捣碎成泥便可操作。我们找来专每年专用的长方形木板模,(一种做经薯皮专用的模具)面积16cmx130cm左右,四周用约厚5mm宽10mm的竹条钉成边围成了红薯皮模板。找白纱布一块用水浸透,平铺于模板上均匀的洒上白芝麻。用勺挖适量薯泥入在纱布上,再用刀将其抹平并在其表面再洒芝麻。一切完毕,拿去按顺序倒扣于稻草搭的晾晒台上,把纱布剥脱便成红薯皮了。经太阳晒几天便干即可收藏于陶瓷缸中防潮,需要时拿出食用。

在寒冷的冬季,辛苦一年的父母也终于放下手中的活休息一下。一家人围坐火炉旁,一边手撕着红薯皮津津有味吃着,一边谈笑着。麻香薯甜、嚼劲十足的红薯皮在那个年代,还真就成了我们上等的零食之主。不管大人小孩,不管老妇残孺都喜欢上它,其实也因为那时根本就没啥吃,喜欢是必然的。在我们去上学时,母亲偶尔塞几块放书包让我们途中品尝。放学后和孩子们嬉戏玩耍时,也拿岀来嚼一嚼还别有一番风味。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也不缺粮了,所以红薯也种得少了,都十多年没有尝过母亲做的红薯皮了。

(三)碱水丸

碱水丸是我们家乡在中元节做的一种祭品。“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我国旧俗以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家乡的说法是七月半鬼出门,晚上叫我们小孩子早些归家,不要玩太晚。以便给死去的亲人让路,让他们找到自已的家。老人们说,七月初七这天是早已死去的亲人们回家来做客,七月十四再将其送走到阴朝地府。在这一段时间俗称七月半。也因为一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做好几种好吃的好生招待亲人,才会受其保佑子孙后代富贵荣华,幸福美满。

至于要做碱水丸我们必需选用优质的粘米,用桶盛好加水浸泡十二个小时。再用石磨慢慢推成细腻纯白色的粉浆待用,用早稻稻杆点火焚烧成草木灰用容器接住,往草灰里面加少许的水搅拌匀就可以用了。听老人说古时没有现在的碱水,但因为需要又必不可少。于是经过反复摸索寻找,我们祖先找到了草木灰。因为它里面含碱,焚烧后掺水就成了自制的碱水了。然后把先前的粉浆用大口柴锅加热,边加热边搅拌顺势把碱水也慢慢的全部加入。待粉浆因加热而变得浓稠时再拿出来,用手搓成寿桃大小的丸子入竹笼旺火蒸十分钟即成。

碱水丸圆形光亮,色泽微黄,拿起一闻,竹香入鼻,吃上一口,淡淡的咸味。对于我们来说,当时的孩子们的对碱水丸是多么的期待,因为这又是一样不可多得的美食。

(四)高粮粑

高粮,稻米,红薯以前都是我们的主食,所以古人在它们身上是下足了功夫,研究其特性与含量做出各种诱人的美食。我们这的高粮最主要作用就是做成高粮粑,高粮杆又可当柴烧。高粮粑在我们这里,是家乡人过年之前必做的食品。因为它可保存到来年的正月,又因吃法简单多样。它可以当早餐汤煮着吃,也可以当小吃油煎着吃,更可以气蒸着吃。反正随你的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每年到了收割的季节,父母们将粒粒饱满沉甸甸的高粮割来晒干脱粒。然后,用碾米机将那层深红色外衣去除。这时可用桶或盆之类的装好加水浸泡十个小时左右,让其完全吸透水分也用石磨磨成高粮粉浆倒入盆中。再找块干净的且完好无缺的白纱布折成二层平铺于粉浆的表面,再煤炭灰(燃烧过的煤球)压碎小心的倒入白纱中,千万不能让它弄脏粉浆。静止十个小时左右,让煤炭灰把粉浆中多余的水份吸收掉。与之前磨好的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好湿度后,即可拿出搓成圆形半成品整齐的排放在竹匾上。最后,敲打竹匾使其圆形粉坯变成饼状,将其放入大锅中隔水蒸十五分钟熟透即可。

当家里来了客人,或父母从外劳作归来。端上刚刚煎好的满满一碗蜜汁高粮粑,那甜甜蜜蜜的滋味,那幸福场面时常在我们脑海浮现。

如今这些技艺很少有人知晓了,这些最原始的产品也很少有人再做了。它们早已被如今高科技工厂的速冻食品所替代。这些技艺如果我们很久不用了,它将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随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将成为我们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2,6,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想得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天下美食无其不有,当我们陶醉在舌尖上时,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童年时的那些美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中,
我们只能抱着遗憾,去回忆那些令人留恋的美味。

文章评论共[4]个
梦海晴空-评论

(:011)欣赏美文,问好作者。at:2012年06月09日 下午5:37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祝福周末愉快。(:012)(:012)at:2012年06月09日 晚上7:07

落花风-评论

就盼着我们的舌尖上少些地沟油,少些化学品at:2012年06月09日 晚上9:34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2年06月10日 晚上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