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地 人
下午,林打电话给我说,晚上一起吃顿饭吧,算是告别晚餐。因为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座城市了。
听上去,林的语气有些懒懒的,似乎受到什么刺激。
我问为什么?他说心烦呗,见面再聊吧。
林是我朋友,来这座城市开建材店才一年,怎么说走就走?
放下电话,我开始猜想:是生意不顺?应该不是,他生意一向做得蛮好的。要不就是感情受挫?林生活向来检点,从没搞什么艳闻啊。
那还有一件能让人产生联想的事情,就是他一年当中换了三个租住地,但这看上去与他离开的原因,并没什么必然联系啊。
我挠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合理答案。
林是外地人,来t城是我怂恿的。因为这是一座新兴城市,地产开发火热,建材生意肯定好做。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只半年时间,林就赚了不少钱,还多次请我吃饭示谢。有一次喝多了,林还说要在这座城市里买房居住,延续香火呢。
下班后,在一家酒楼,我与林见了面,临窗而坐。寒暄之间,感觉林的情绪不太好,因此一开始,没好意思问他离开的原因。
直到点好菜、倒好酒,他端起酒杯说:“兄弟,来,干一杯。”我这才问他:“好好的,你为什么要走?”
林已将酒杯放在唇边,准备仰脖干掉;听了我的话,他又放下酒杯,嘴角牵动出一丝笑意,不自然。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稍作沉默,反问:“你觉得这座城市里的人怎么样?”
林的问话让我不由一愣。
尽管在这座城市也生活了好几年,但我从未认真想过这些问题。不过现在仔细想想,他们身上除了小富即安、贪小便宜、不讲卫生之类的小市民习气较重外,再也说不出其他什么感觉。
我含糊其词地回答:“还好吧。”
林未置可否,拿起酒杯,在手掌中转了两下,说,“给你讲几件事吧,我自己遇到的。”
林刚来这座城市时,租住在城北一个小区。为方便交通,林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每晚回去就停放在楼梯口。那里本来就摆放了不少自行车和电动车。
一天早上,林发现车胎上破了一个小洞,开始以为是被路上的尖硬物戳破的。谁知修好了,第二天又破了,连续四五天都是如此。
林觉得纳闷。
邻居老大爷告诉林,车胎上的破洞,是被住在同幢楼上的人弄的。
林感到愕然。
老大爷说,小伙子,你是外地人吧?电动车放在这里占了车位,有人就不高兴了,于是想法子捣鬼。在你来之前,已有3个外地人因为这个原因搬走了。
两天后,林成了第4个。
这次,他搬到了城西面一个小区。小区里有公共车库,林交了费,将电动车放在那里,就再不怕人戳破车胎了。
夏天天热。这天夜里,林开了卧室空调。半小时后,住在楼下的男子上来敲门,说空调水滴落在他家窗沿上,弄湿了窗子,吵着要林赔钱。林忙关了空调,连声道歉,但男子还是不依不饶。
林说,他明天就找房东换一只空调水管,保证以后不会溅湿他家阳台。如果没有损坏东西,赔钱也就没什么道理了。
男子碰了个软钉子,临走时放出狠话:“你一个外地人,别这么横,我们走着瞧。”
林并没将这话摆在心上。
第二天一早,林开门上班。一只脚刚跨出去,又赶紧缩回来。门口地面上,竟有一摊粪便。林看了看楼道上下,没人。
无奈,林只好自己想办法清除,但心里整天都觉得犯堵。
不料,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林接连碰到同样的情况。
对门一对年轻夫妇对林说:“你怕是得罪什么人了吧?”
林这才想起楼下的那位男子说的话。想找他理论,但又没有证据。
惹不起,躲吧。林又搬到了城南一个小区。
林经营的建材店,租用了路边一间3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卖些板材、瓷砖什么的。店里还雇用了4名城里下岗工人。
林的建材店旁边,也有几家本地人开的建材店。
刚开始相安无事。后来,林的生意越来越好,竟招来嫉妒和麻烦。
一天早上,他到店里,发现卷帘门的钥匙孔,被人用胶水灌上了。再后来,他发现自己放在店门前的瓷砖,经常被人砸碎。还有人散布谣言,说林经营的建材是假冒伪劣。
附近一个开理发店的老板和林玩得不错。他对林说,外地人在这里做生意很难。如果做得好,容易引来当地同行的欺压,以前也有外地人因此而关门的。
“现在,你知道我离开这座城市的原因了吧。”林端起酒杯,“咕噜”一口喝下,“我已将工人辞了,店也盘掉了。”
林爱喝酒。以前每次和我喝酒,都会喝醉。但这次,他只喝了一杯,就不愿再喝了,任我怎么劝也没用。
“没心情。”林说。
他扭头望着窗外。
沿街店铺的霓虹浓艳而花哨,但只是这座城市华丽的装饰。
-全文完-
▷ 进入没有多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