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白鹅,也称浙东白鹅,鹅行动起来颇像乌龟,故俗称“白乌龟”(舟山方言,“龟”字发音“居”,为古汉语发音遗存)。舟山的定海区,素有“浙东白鹅之乡”的美称。民间传说,定海城西北四十里的鹅鼻山,是舟山白鹅的鼻祖所化。舟山白鹅外形美观,全身羽毛洁白如雪,犹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成年母鹅一般体重四五公斤,年产蛋40枚左右,平均蛋重约为150克,壳白色;成年公鹅体型高大,威武精壮,一般体重可达五六公斤。白鹅以食草为主,生长快,从雏鹅到成年大鹅只需三个月左右。按季节可分为清明鹅、菜花鹅、夏至鹅、冬至鹅。
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浙江山阴做太守时,一天乘船经过乡下,见水中有十几只嬉水的白鹅,游鹣比翼,羽毛白净,形态优美。天性好鹅的王羲之见了非常喜欢,欲用重金购买。不料,出价再高,鹅主人山阴d**士都不肯卖。经一番周旋后,道士允诺:“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耳。”王羲之在此住了半日,欣然抄写了两段《黄庭经》,以让兰亭流水千年婉转的书法换成这群鹅,白鹅入笼,王羲之愉悦而归。
舟山人根据家乡天姿可爱的白鹅,制作成充满机趣,脍炙人口的舟山本土的白鹅民间谜语,与流入海岛的白鹅谜语一起在舟山广泛流传。
“小小渔船白白帆,红红船头红红桨,摇到外婆后门头,吃好点心唱儿歌。(猜一动物)谜底:白鹅”。这是一条民间谜语中的儿童谜语,以儿童的视角,采用描摹、状物、比喻的成谜手法,巧妙构思而成。谜中将“白鹅”描述幻化成一条童话中清流荡舟,“船头(喻指鹅头上橘红色的肉瘤和喙)”颜色“红红”,扬起“白白帆(喻指白白的鹅翅膀)”,在清清的水中划着那双“红红桨(喻指橘红的长有蹼的鹅掌)”的“小小渔船(喻指洁白的鹅身)”,“摇到”了“白鹅”孩子们向往的“白鹅外婆”的“后门头”。谜中描述的,视外孙们为心肝宝贝的慈祥可亲的“白鹅外婆”见了,赶忙拿出“白鹅”孩子们喜爱的青草和鹅食作“点心”,请孩子们品尝。谜语末句,隐喻谜中“吃好点心”后的“白鹅”欢快昂扬的鸣叫声,多像孩子们欢乐地“唱儿歌”那样赏心悦目。此谜用儿童清澈的眼光和童真浪漫的想象力,观察构思大自然中的美好景物,将富有童趣的描述揉入其中,把畅游在水里的“白鹅”撒着欢划水戏嘻的神态,描绘得极为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浮鹅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鹅掌与河塘中的清水绿波,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浮游风景画,讲述了一个犹如安徒生《丑小鸭》般的童话故事,使人感到了一种生活的暖意和温馨。
“白鹅”生性高傲,架子十足,丰子恺先生在《白鹅》一文中感慨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像“头戴红头盔,身披白战袍,走路摇蛰摇,昂首发命令。”和 “身穿白长衫,头戴红帽子,走路像公子,讲话喂喂响。”的白鹅谜语,或将白鹅“拟人状物”化作一位“头戴”着“红头盔”,“身披白战袍”,“走”起“路”来,步姿优雅“摇蛰摇(舟山方言,意即大摇大摆)”,“昂首”威武的白袍将军,正在向部下大声“发命令”的情景;或将白鹅描述比喻成一个“头戴红帽子”伸”着长长的鹅“头颈”,“走路”昂胸凸肚摇摇摆摆, “摆架子”,“讲”起“话”来大嗓门“喂喂响”的尊贵高傲的“公子”哥儿。谜语采用白描状物的描摹,把鹅“高傲的”形态巧妙刻画的逗人喜爱,让人捧腹,使人忍俊不禁。
像“出身黄苍苍,老来白如霜;头顶大红帽,一路叫补缸。(猜一动物)谜底:白鹅”。谜中用简洁的语言比喻,巧妙的描述,从“出身黄苍苍”的雏鹅,到“老来白如霜”的器宇轩昂的成年鹅,悠然度日的白鹅的一生尽现谜中;后两句兼用形声法描摹拟声,将“头顶大红帽”的鹅的憨厚形态和“一路叫补缸”之声,作巧妙隐喻描绘。“补缸”为谜中的拟声词,无关乎字义,昔日老行当补缸匠吆喝的“补缸”声,被模拟借喻成白鹅的轩昂欢叫声。谜语声形活泼传神,鹅鸣喈喈;刻画灵动轻巧,惟妙惟肖。
鲁迅先生在《长命灯》里记载了一条由他童年时猜中的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猜一动物)谜底:白鹅”。谜语前两句根据鹅的形体特色特征,用状物谜法将鹅描摹成一艘划着“红划楫”桨的“白篷船”。后三句将悠哉游哉,浮游在碧波中的白鹅拟人化作“白篷船”上的艄公,“摇”累了,“到对岸歇一歇”;饿了“点心吃一些”,鹅的食量很大,贪吃起来,能将头颈里的那根长长的食管,撑得像卵带鱼肚皮似的鼓起来,舟山俗话对其予以风趣地评价:“会吃会屙,一百日好卖。”;白鹅吃饱了,兴致来了,逍遥自在地曲项伸颈“戏文唱一出”。谜语赋物象形,曲尽其妙,展现大自然中白鹅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唐朝诗人骆宾王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名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千古传诵,深受人们青睐,特别是孩子们对它的喜爱。现套用此诗,稍作改动即成:“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弯嘴割青草,曲项向天歌。(猜一动物)谜底:白鹅”。这显然成了一条趣味浓,富有神韵的,浅显易懂的咏物民间谜语。谜中的白鹅天真烂漫,白鹅那浑身雪“白”的鹅“毛”漂“浮”着,点缀在碧波荡漾的绿“波”中,水里是四岸青山的倒影,一对“红”红的似桨的鹅“掌”,轻轻地“拨”动着水面的“清波”;有时,白鹅侧着脑袋,“弯”下那长有锯齿的红红扁阔的鹅“嘴”,“割”吃着岸边伸向水面的“青草”,还有那白鹅“曲项向天”高“歌”的恬然神韵。
《庄子?山木》中叙述:庄子带他的学生游历山中,从山中出来,庄子携弟子住进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位殷勤的主人养了两只大白鹅,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童仆问主人:“杀哪一只招待客人?”主人回答:“杀不能鸣者”。会鸣叫的鹅因“有用”而逃过一劫,免予宰杀。看来,谜中白鹅雄浑豪宕的“曲项向天歌”之举,还可能出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碰到鹅兴奋时,还会展现其可爱好动天性的风采,学学它的老祖宗大雁的飞翔本领,扑棱着翅膀,踩着水一路展翅狂奔,欲飞离水面升空……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白鹅嬉水升空图”啊!
“白鹅谜语”寓意纯真和美,一静一动,浑化谐契;或以鹅状物,或以鹅绘景,或以鹅抒情,或以鹅喻事,形胜景胜意胜情胜兼具。让人们在欣赏谜语中得到甜美的享受,使人们如身临陶渊明笔下优美宁静的乡野田园风光之境,进入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中,欣喜中尽享白鹅谜语甘露般的沐浴。
-全文完-
▷ 进入龙虎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