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原创 七言排律 新韵 秦始皇草蓬人

发表于-2012年06月22日 下午3:40评论-1条

其一、伟人

霸主争荣横四海,小国忍辱苟残生。

诸侯割据燃烽火,黔首离乡弃亩耕。

五百年间华夏乱,一十载里九州宁。

赵韩魏灭硝烟散,燕楚齐亡铁马停。

赢政迎合民夙愿,秦皇立下世奇功。

收拾社稷陈规扫,指点江山明令行。

保障升平置郡县,消除祸首废分封。

实施隶篆书同体,了却陶帛字异形。

取缔私钱终垄断,铸烧官币促繁荣。

修筑驰道八方至,建造灵渠二水通。

标准度量多便利,清晰田制少纷争。

力拓疆土出南岭,直捣匈奴走北蒙。

牢固边防敌外寇,动员万众构长城。

首开大统根基就,独创集权伟业成。

演绎千秋说汉武,承袭万代看唐宗。

其二、暴君

指弹湖海波涛涌,脚跺江河鱼蟹惊。

尊并三皇和五帝,位凌霄汉与天廷。

群臣万岁齐声唤,赢政一朝龙椅蹬。

永保丹宸传大业,奴役黔首构长城。

青砖块块山川上,白骨堆堆日月中。

拔地接云呈殿宇,吞星摇汉落秦宫。

非凡智慧风霜去,无数囚徒血泪凝。

美酒金樽缘聚敛,佳肴盛宴自横征。

十成收获七分去,四季耕耘六腑空。

俯瞰庶民同草芥,滥施酷法用严刑。

繁杂章典牵乖运,喜怒君王握死生。

剪灭灵魂书纵火,根除肉体儒埋坑。

身置虎穴心惶恐,榻处牢笼胆战兢。

招展旌旗驱凤辇,巡游赤县树威名。

命归半道遗尸臭,史记千篇列暴行。

注释:

⑴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含义与民、庶民同。《说文解字?黑部》:“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⑵隶篆,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⑶陶帛,陶指陶文。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帛指帛书。帛书是书写在帛上的文字。春秋战国时代,帛已经泛指所有的丝织物。当时,帛的用途相当广泛,其中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常常"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这里所说的陶文帛书,指秦以外六国的文字。

⑷驰道,秦朝的官道。

⑸灵渠,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河。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 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 (《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这条运河成了打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⑹二水,指江流和珠江。

⑺田制,关于农田的制度。秦统一度量衡,对于减少农田面积大小方面争执起到了积极作用。

⑻天廷,天上的宫廷。

⑼丹宸,丹,红色的,如丹砂、丹桂。宸,屋宇,深邃的房屋。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⑽秦宫,秦朝的宫殿,这里指示阿房宫。

⑾囚徒,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驱使70万“徒刑者”修建阿房宫。

⑿十成收获七分去,秦朝的赋税很繁重,汉代经学家董中仲舒说,秦朝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另有资料分析,秦朝的田租、口赋、杂税放在一起,要占去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⒀史记,历史记载,如贾谊在《新书?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等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麻迷尔推荐:麻迷尔
☆ 编辑点评 ☆
麻迷尔点评:

既对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歌颂,又能对他的残酷暴政进行无情的鞭挞。推荐欣赏。

文章评论共[1]个
殊异-评论

欣赏,问候,端午节快乐!at:2012年06月23日 下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