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泉西禅寺
作者: 陈俊
邛崃市茶园乡有千古名泉西禅寺,我前来拜谒。来到寺前一看,山坡上绿树环绕、茂林翠竹、鸟语花香一派美景。一座土红色牌坊矗立于坡上,牌坊前左右两边各有一棵树,树冠如伞,枝繁叶茂,微风一拂树叶摇拽,好似在招手欢迎游客,又好似在此天天守卫着千古古庙。匾额和对联为瓦黑色,字为白色。匾额,写着“千古名泉”四个大字;匾下对联上联是“临邛北景西禅寺”,下联是“天府南幽八卦泉”。
我拾级而上,走过牌坊,回头一望,牌坊后面有匾额、对联,其色彩与前面相同。匾上写着“山色青幽”;匾下对联上联写着“飞流直下千重浪”,下联写着“瀑布凌空势惊涛”。
沿山而上不远处右边是悬崖,一片竹林、树木,十分凉爽,热气顿消,好不舒畅;忽听,淙淙流泉不绝于耳,时而宛如清歌漫舞、时而宛如奔腾激烈,恰是乐团在演奏交响曲。左边有小小的沟渠,全是浆砌,白花花的流水清澈见底,奔流不息;渠边全是无边无际密林,深不可测。
走过三四百米处,左边皆有开滿红色的鲜花,争奇斗艳,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此。此时,水泥大道变窄,改为一条小道,用一块块石板所铺。两边忽然开阔,全是一片片不太大的树,枝叶繁茂,十分整齐。仔细一看,分明是一块块农田不种庄稼而改为植树,这是觉醒的农民弟兄们退耕还林所致。难怪山区面貌大变样:山更绿,水更清。又走一段路,见右边绿树掩映中有一楼阁。我问一游人:“大爷,这是啥楼阁?”
“八卦楼。”大爷说,“对面就是八卦井。”
我按大爷所说,来到八卦井。八卦井有一大碑,尚有碑帽;中间是黑色所漆,从上到下写着三个白色大字:“八卦井”;两旁是土红色,共有写着四个黑色大字,右边从上到下写着:“唯善”;左边从上到下写着:“为宝”。
井台外是内外有两圏所砌,内圏上高约一米左右处,用砖砌有土红围栏;围栏砌着八卦形,十分精致;井内外也是八卦形所砌,十分精巧。是啊,寺前牌坊上的匾额就写着:“千古名泉”,看来八卦井实在不凡。
向左我离开八卦井大碑,走上二三十步,见到一土红色院墙,顺路来到院墙前。见一门,门上有一黑色匾额,写着三个金色大字“西禅寺”;可惜,时过多年色彩全褪。门下的对联是黑色所漆,时过多年字迹难辨,令人十分婉惜。院墙内,有庙宇;庙宇后有绿树成荫映照着古寺,那独特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神圣不可侵犯!
看罢此庙,我回到八卦井大碑后,见有两人用锄头在锄草。我问:“两位师傅,请问,哪位是负责人?”
“我是。”两人中那个身高力大的人说,“大爷,你又啥亊?”
“我是大邑人,姓陈。来西禅寺一游,想写一篇文章,你能回答我几个问题
么?”
“我早就听邻居王书明说过,你要来。你咋不和王书明一起来?”
“他关机了。”我说,“我带过他邻居的口信,他可能马上就会来。”
王师傅请我坐在八卦楼下,有桌子和椅子,可以作笔记。
“王师傅,你把寺庙情况介绍介绍吧。”
他听后,有关西禅寺一些亊情,向我说出来……
原来,他名叫王秀忠,60多岁,西禅寺人。西禅寺是唐朝修建,有三四百亩庙地;有三大殿,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教堂;僧人有两三百人,香火兴旺,自古有小峨嵋之称。解放后,破四旧,殿宇损毁,寺庙改为学校。如今,我们村上人和其他人捐款重建一些庙宇。为了庙会,我们建有舞台和化装室,方便群众;食堂修建毕,可以就餐;有住宿地,却无床铺。今天,正在打八卦井大碑后的地皮,方便游客前来旅游。这水泥是村民七十岁的代玉兰捐资600元,我们写上了她的名字;前前后后,所有的捐款都有记载。凡是村民的义务劳动,只有吃顿中午饭,无工钱。
“陈老师,我来了!”忽然,有人说。
我一看,是王书明师傅。
“王书明,我还有亊。”王秀忠说,“陈老师有啥问题,该你回答他。”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来,我和他握手致谢。
“王师傅,你可以讲点有关西禅寺的往事么?”待王师傅坐下后,我说。
王师傅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地讲起了一些西禅寺的故事……
要说西禅寺,必然要了解八卦井。八卦井从古到今,天旱也是井滿八卦井,造福后代;井水甘甜清冽、不可多得;井直径2米、深16米,井皆为青砖所砌。内井口的井圏用砖砌为八角形,势为八卦图形;外井口的井圏也用砖砌是八角形,势如八卦图形。
当年建井之时,外井口的井圏八角形中最后一边,一天都砌不好。不是长点,就是短点,难以严丝合缝,实在奇怪。泥工大师傅和主持高僧心急如焚,不知为何?此时,一道青气从天而至,化为一个道袍道衣的道长、他须髪皆白、一派仙风道骨,站在井旁微笑着看众人。主持高僧一看,连忙用手合十说:“张天师来到,我和众弟子有失远迎,请天师恕罪!”
众工匠连忙叩头,大喊“:“张天师来到,有失远迎,请天师恕罪!”
原来,张三丰正在大邑县鹤鸣山天谷洞中修练,闻道八卦井中的外井口的井圏八角形一天都砌不好,这才腾云驾雾前来相助。张三丰滿面笑容与从人一一揖手,气概不凡。此时,他令工匠:“先砌好的外井口的井圏全不要,我另外来砌。”
两个工匠按张三丰要求,连忙铲除。张三丰拿出旱烟管,烟管上带着精致的黄色丝绦,丝绦上带有一块小小的蓝色玉圏,内处都是八角形,宛如八卦图形。他解开丝绦,取出玉圏,来到井边把手抻出井面,又把玉圏放平在手心上,再轻轻一放手。只见,一道金光布滿八卦井,那外井圏转眼砌好了。众人哈哈大笑,并大呼:“感谢,张天师!感谢,张天师!”
不料,一道青气往空而走,不见张天师……
西禅寺有一老牛墓,现在还有此墓。当年修西禅寺时,共有八条牛,天天运送材料。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十分辛劳;它们为修建西禅寺建功立业,令
人敬佩。几年后,有一条老牛终于累死了。主持和尚一见声泪俱下,说:“老牛,
老牛,我对不起你呀!我对不起你呀!这是我的罪过!”
主持和尚说罢,下令将老牛埋葬西禅寺边,每年四时享祭。埋葬时,全寺僧人唸经超度老牛,十分隆重。主持还写了一篇祭文《祭老牛》,当众哭诵。众人听罢都称赞主持:“真是一个情深意重的好主持!。”这才留下了老牛墓。
西禅寺和新场古镇有个民谣:“石人对石虎,银子万万五”。意为大邑县新场古镇的石虎村有石虎,与西禅寺有石人之间,某处有一个宝藏,藏有大量的金银。这个民谣流传之今。
西禅寺边有一个老财主,有钱又地,几代人都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他却昼思夜想如何得到这个宝藏,成为富甲一方方甘心。他想,俗语说,“功夫不负有一人!”这是是真理,无可辩驳。只要天天去找宝藏,一定会找到。从此,他无论起风下雨都带起几个玉米馍馍,来回着新场古镇的石虎村和西禅寺之间,今天走这边,明天走那边;东看看,西走走去寻找宝藏。他的妻子知道后,说:“这是传说,不可全信。再说,你已老了,还会活到得几百年?你找到宝藏有何用处?”
他不听妻子的话,继续找宝藏。一年下来,吃不好,又辛苦,累起了病。临死前他才说:“再多的钱也难买不得到生命!”
……
此时,我看表,11:35分。我说:“王师傅,该吃中午了。”
王师傅点点头,我们下山而行……
字数:2752字
2012年6月22日
-全文完-
▷ 进入方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