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颤的盘点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2年07月01日 下午6:11评论-2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第634篇 心颤的“盘点”

——《老q的晚年愧疚》续篇

老q一日比一日——老了,弥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音容宛在、万古长青的“总盘点”越来越——近了,被亲朋好友挥泪告别的刹那越来越——在眼前了!

看过一位剧作家在博文中“盘点”自己,觉得负疚,后来又看过一前辈给挚友巴金的信也类似于“盘点”,信中感慨道:

回忆自己八十年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觉得许多事使人流泪……大约这一生快走到尽头,回顾一辈子,错失确实不少,想算算总帐,我欠人,欠这个世界太多了……

看后被深深触动甚至觉得震撼。他们都对社会感到愧疚、欠着。所谓欠,当然不是金钱而是道义,愧疚自己说了许多假话。

老q也有相似的负疚情结,曾暗自“盘点”。那两位是作家和名人,影响力大,他庸碌之辈没那影响力,不必著文表愧疚。那年代谁不愧疚,谁不欠着,有几人能不脑袋发热,能保持清醒呢。即便清醒也不得不难得糊涂、人云亦云,若真正一身正气早就被“批臭批倒”了,哪里容得现在“盘点”。千千万万人都欠着他老q算什么。

老q说,社会的债太难“盘点”,生命的末尾时想说说家债,回忆对家人的愧疚,似乎在心底存了一张张欠条,欠了母亲,欠了父亲,欠了奶妈,欠了哥哥,欠了祖母,当然还欠了妻子和儿女。

母亲去世时他才15岁,没来得及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去世时又懵懂,没为母亲离去哭个涕泪滂沱。没法弥补了,除以焚化冥品以抚慰心灵,就是把母亲的遗像挂房里寄托哀思。

不在父亲身边,只尽了经济上的微薄责任。远离哥哥和祖母,也没有尽责任。尤其奶妈,因为时代、政治、思想的羁绊,几十年里没去看望一次。

再是对妻子。她把一切都托付给了自己,理所当然该对她尽职尽责。妻弟肯定过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自己想想也确实如此,细盘点多是精神责任。

他时时牢记自己的责任,艰难的岁月里常常彼此相让,一块肉一个鸡蛋也彼此推来推去,还不懂事的孩子甚至觉得滑稽可笑。

妻子几十年随同自己过那么艰苦拮据的日子,心他里感到十分内疚。可由得自己,自己的日子就好吗,不是。所以总希望留着长长的日子里,以一颗精诚的心弥补才能卸下心灵深处的“十字架”。

他还耿耿于怀的是儿女的儿时,日子过得实在太艰苦拮据了。

别人为什么能让儿女过好,能把他们的一切都安排妥帖甚至青云直上,为什么他却总对儿女强调靠自己努力呢。愧疚呵,所以不得不责备自己。

他当虽然首先要求自己,并非仅仅要求儿女。可女儿的身体,儿子的前途……他不能不感到内疚。

尤其愧疚的是儿子熬不过,而走上了离乡背井之路。别说是儿子不满,老q也是耿耿于怀。他哪愿意“父母在、儿远行”呢,既然没有能力让他过好,让他有个光明的前途,他有什么理由反对儿子走自己的路呢。老q前思后想、左顾右盼,越想越感到愧疚。

我看过一位戏剧前辈在文章的“忆志摩”中,对徐志摩评价说:志摩的文章好固然是由于他的天份高,但主要还是环境好。他有一财主的父亲,中国读书腻了可以到外国读,美洲呆烦了可以转欧洲,读过中国的北大,美国的哥伦比亚,英国的剑桥……三度周游世界,走过天涯海角,饱览天下名胜,去过拜伦、席来、济慈诸诗人的故乡凭吊,与泰戈尔有过交往……

这前辈说得好,我赞成,条件对于人生与前途确实非常重要,徐志摩若不是富贵的家庭他能到处游荡吗,仅靠天份他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吗,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家里写得出那么多好作品而蜚声中外吗。

老q的儿子也有天资的,很有一些灵感。可是生不逢时又没有那样的父亲呵。

老q的儿子确实这样想,甚至抱怨为什么没有生在大城市,要不然准能与名人一样大有作为。

想得在理,说得有理,我信他儿子所说,如果也有条件,也可以留洋、周游世界、饱览天下名胜,一定不会如此碌碌无为。

老q的观念太落伍,总觉得儿子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于是老少之间常发生思想碰撞。

都是太命运不济,不仅没那样的财主父亲,而且不是那样的时代,即便老q果然是个财主,儿子的命运也不记得会好哦。

徐志摩要是晚几十年哇哇坠地,也出生在这个时代,那财产能由他挥霍,由他全世界浪荡吗,哼哼,也许会被打成资产阶级浪荡公子甚至流氓。

老q没拿这个论据与儿子辩论,他哑口无言可又不肯服输,于是学儿子的胡搅蛮缠,反唇相讥质问:你为什么不投胎大城市,不投胎有钱有势的人家,偏往我这穷家投生,许多农村孩子不也出类拔萃吗?

老q嘴里虽那么说,话说得硬,刀子嘴豆腐心,心里还是虚的,觉得自己有所愧疚。所以晚年虽然条件好转些,也照样生活极其简朴,不辞劳苦、兢兢业业,还不辞锱铢必较的积攒,准备关键时给予补偿。

有时也一刹那觉得不该,那是无底洞,应留着自己养老,万一自己哪天生病了呢。

他一向对别人说教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呵。儿子的收入虽然远高于自己可已经荡然,能怎么办呢。

何况儿子也许真的能“荡”出灵感,完成惊世之作,只考虑自己养老岂不太自私了嘛。

老q自己也是生不逢时,他父亲从祖上得过一爿小店面和几十个龙洋,靠勤俭持家、兢兢业业,发展成了衣食相对丰足的家庭,可被可恶的日本鬼子飞机几颗燃烧弹,烧成一片废墟。

老q的父母从打工摆摊重起炉灶,数年里起早摸黑、苦心经营,才成略具规模的中等商店。命运不济呵,最终还是成了一无所有者。

老q什么也没得着,嘿嘿,都不好意思说,得了一顶空“帽子”,戴着它做人需特别的谨小慎微、唯唯诺诺,雅号叫做:“可以改造的子女”,他的日日夜夜,风趣的形容叫做:“夹着尾巴做人”。

老q的儿子算是有福气哦,没有一顶帽子压在脑袋上,自由自在,靠自己吃足了在父母身边时吃不着的东西,玩足了靠父母玩不到的地方,用他自己的形容叫做当了“国际流浪汉”。

他多么快乐幸福呵。借他前妻的形容是:从a地去b地有交通车却想包辆大车乘着,风风光光和洋洋得意啊,朋友需要什么他买单,多么阔气多么甩啊。

他的名句是:“父母不要他的钱,他也不给父母钱”。他的心地颇好,常常嘱咐老人把日子过好,要吃好喝好,要到处玩玩,要风风光光的过日子。

老q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叫做听天由命,继续勤俭持家,尽量省下一些留着养老,怕有个万一或者有个天灾人祸的。

是吧,老q还没遇上自己“万一”,儿子却已经“万一”了,忽然觉得自己的“钱财如粪土”的信条栽了,他借贷无门、望洋兴叹。还好,老q积攒了那么点儿。只是答应之后因为不足,打算少给两万元还不行呢。

窗口传出父子的吵吵嚷嚷,儿子一句紧接一句,如同连珠炮般的步步紧逼,质问:为什么要少给两万!我什么地方错了!我犯了什么错误!我什么地方得罪你了……老爷子结结巴巴、无言以对。非无言以对,这般年纪哪能有那般的盛气呵。

老爷子算还心寛,仅仅是气得一个晚上不能入眠,两天的大小便解不出来憋得不好受,哎哟哎哟呼天唤地一阵罢了,他没有背过气去。这些日子老q的家忽然变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也好,老q越来越想通了。按他老伴的说法是前辈子欠的。他当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他不信上辈子欠过什么,却承认这辈子欠着,欠了儿子的儿时。也好,终于弥补,两不相欠。

老q还是从前的老样子,恢复了常态,照样每天嘻嘻哈哈的聊天,照样是走路精神抖擞。他卸下了包袱,于是和原来一样: 

一日比一日——老了,弥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音容宛在、万古长青的“总盘点”越来越——近了,被亲朋好友挥泪告别的刹那越来越——在眼前了!且为老q先生凑上顺口溜两首,帮他去烦解愁:

老q老q别焦燥,留下余生日子好;

后人自有后人福,甭学杞人忧天倒。

自己身体照料好,偶得快活便笑笑;

人生不过一刹那,别再盘点把心操。

老q老q心宽了,放下包袱睡大觉;

大白天里也做梦,梦里九泉路上跑。

儿子老年醒来了,烟香缭绕为父祷;

喜个老q笑盈盈,乐得一路尽摔跤。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人比人气死人,我们不管自己的家境如何,
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夜静了,来看望朋友,好梦!at:2012年07月02日 凌晨0:42

雨素-评论

攀比在我们这一代已经稍好点,但在父母那一代攀比仍是重中之重,无形中给了太多压力在我们身上,无比的疲惫呀!at:2012年07月02日 上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