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孩子,我回来了
山东郯城 王静怡
(一)
双脚踏在这坚硬的山石上,乐心不由有一种重生的感觉,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和历练,挣脱了物欲和俗事的锁链,再次投入到大山的怀抱,融入到她的宁静,她的暴躁;感受她的淳厚,她的质朴;凝听她的欢喜,她的唠叨;所有的喜怒哀乐,分分秒秒都将于她分享,乐心深深的长呼一口气:大别山,我回来了。望着郁郁葱葱的苍松,振臂高呼的松枝,翠绿舒展的松叶,连绵不断的山峦,乐心的思绪伴着那与白云共舞的山尖回到了一年前。
乐心向往常一样,从宿舍出来,走向图书馆,路上依然不停的和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在北师大不知道校长是谁,有不少,但是不知道乐心的可不多。高中连续两届获得“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北师大提前伸出橄榄枝,她却断然拒绝,声明自己的理想就是北师大文学院,但是一定要参加高考,如果不经历那刻骨铭心的三天历练,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少了一环,是不完整的。当年,她就以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师大文学院,而且已经是某个著名中文网的签约作家,据说月收入近万元,刚进校园就成为热点人物。乐心的人气提升主要是特别热衷公益事业,她的收入几乎用于救助贫困儿童,为校内的特困学生联系勤工俭学,在学生会专门设立了“乐心基金会”,“人气超高”也是情理之中。
乐心静静的看着书,根本没有注意对面有一个男生注视她许久。“嗨,”乐心抬头:“哎,方渐莘。”“大作家,看什么书,这么入迷,我都来了15分钟了,你竟没有注意。”方渐莘翻了翻书,“啊,《钢铁是怎样炼成》,在研究保尔?”乐心注视这对面的学生会主[xi],冷不丁的说:“方渐莘,现在让你向保尔那样投身到一个事业,为之奋斗终生,你会吗?”方渐莘看着对面那深邃略带迷茫的双眼,缓缓的说道:“坦白地说,我不会,我真的做不到,相信你也不会做到,假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你我一定会为那个崇高的信念付出全部,哪怕是生命,但是现在——不会,或许是有太多的牵绊,亲情,爱情,事业,舒适的生活,虽然这都是环境所赋予我们的,但是我们要真的舍弃太难。”乐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哎,有事吗?”“哦,差点让你那高深的问题给搅乱了,你前几天交给我的申请《对大别山儿童的救助》的报告,学校很是支持,特别组建了有黄副校长带队的慰问团,我来是和你商量资金的筹集和物资的购买。”两个新时代的宠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也许刚才的话题只是在他们的人生路上擦了一丝光亮,或许瞬间熄灭,或许——如同在汪洋大海里的灯塔一样,在人生路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轨迹。当时乐心根本没有在意这次谈话竟在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在随后的一周大别山之行,会生根发芽。
(二)
北师大主办的“给孩子一盏希望之灯”公益活动,由黄副校长带队的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的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攀行。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竟然还没有望到学校的影子,前面带路的村民说照现在的速度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刚进山里的兴奋和舒畅,早已被疲劳驱赶到九霄云外。黄副校长拍着气喘吁吁的王主任调侃道:“呼吸着原始的空气,挣脱钢筋水泥的束约,远离城市的喧嚣,要做陶潜的王大主任,感觉如何。”腆着啤酒肚,大汗淋漓的王主任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唉,就当是一次野外生存训练,降降我的‘三高’,也是一件快事。”黄副校长忽发感慨的说:“真如钱老所说‘婚姻就如同围城,外面的要进来,里面的却拼命的要逃出来’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老王,要真正的在这里扎根生活一辈子,非你我能够做到。”…..
孩子们和老乡排了长长的欢迎队伍,在路两旁如同护卫一般,笔直的站立,用力的拍着双手,脸上绽放着欣喜的笑容。乐心注意到孩子的穿着是经过刻意打扮的,大部分是七八成新的,裤子有的挽着,有的露着脚腕,可是脚上多是手工做的布鞋,可能是当地的传统工艺,有的还露出脚指头。经过一些较为繁琐的介绍、寒暄,他们把带来的文具、书包、书籍以及学习用具等等,进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孩子笔直的站着,用力的打着队礼,双手十分虔诚的捧过我们送的东西,同时还对我们鞠躬,看样子,这些礼节一定进行了多次的排练。乐心蹲下来轻轻的拍了拍面前的小女孩,抚摸着她那有些淘气的小辫,疼爱的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英子”女孩抬了抬头,匆匆的看了乐心一眼。乐心的笑容竟然凝固了,她分明在英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麻木,或是漠然。就如同——泰山上的迎客松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一般,无论游客是喜是悲,是忧是乐,它只是冷漠的站立,木然的注视,游客给予她的歌颂、赞美不会是她真正需要的,也许它只是要做一根横梁,一套家具,或是在村妇的炉膛里熊熊的燃烧;我们不会去在意,只是用自己的意志去观赏,去赞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的在她的面前展现,没有人去体会他的感受,他的思想。
乐心不由一怔,缓缓的站了起来,慢慢的走到一旁,注视着正在进行的仪式。我们这次带来的真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真的只是缺少这些吗?小女孩英子的一个眼神不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号,乐心摇摇头,也许是自己多虑了,“乐心,快来照相留念。”“哎!”她再次回到了大家中间,可是接下来如同在梦游,机械的和大家在一起,那个眼神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根本抹不去,挥不掉。
(三)
要下山了,50多个孩子排成队,唱起了“长城外,古道边……”乐心眼睛湿漉漉的,有一种抹不去的情愫混合着那个类似麻木的眼神,在她的眼眶不停地打转,“黄校长,我想留下来,再陪陪他们。”乐心被突然冒出来的这句话吓了一跳,其他人更是异常诧异。“你——乐心,你有什么想法。”黄副校长看着脸前的这个姑娘,“我想留下来看看她们有什么需要,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教一点东西给他们,也不枉此行。”黄副校长沉思片刻,“也好,既然你有心,那么方渐莘,刘弘强你们留下来和乐心一起,在这里住两天,和孩子多交流一下。”孩子们兴奋的围在三个人身边,现在刚到下午三点,低矮的小屋已经显得十分昏暗,仅有几缕光线从屋顶和墙壁的缝隙里漏进来,三个人一时不知道讲些什么,只好讲起了小朋友都爱听的童话故事,乐心娓娓动听的讲起来《白雪公主与七矮人》,方渐莘用那磁性的男中音讲了《王子与乞丐》,刘弘强的《阿拉丁神灯》更是动人,孩子们紧紧的围在他们身边,他们被神奇的世界吸引着,好奇的追逐着美妙的声音,神情随着情节的变化舞动着,两个老师不由的也在这个队伍的外围坐了下来。
入夜,空中完全是透明的,月亮除去了所有的遮掩,直愣愣的在星星的中间,山风冷飕飕的吹着,树枝在摇篮曲中沉睡,树叶在睡梦中找寻妈妈的气息,不停地相互摸索,一丝亮光透过窗户在聆听夜的梦呓。屋内,两个老师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俩在这里20多年来,送走了好几批学生,大部分都回家了,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极少继续上学,为啥?怪老师——我俩初中没念完,方圆几十里学问最高,这里没有人肯来,凭我俩的水平也就教他们认点字,学一点算数。没有办法。孩子想学,我们不会教啊!这几年,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也送了许多东西,这里的条件改善了不少,可是,孩子要的不是这个呀!乐心看到一张桌子上整齐的摞着课本,就好奇的问:“孩子怎么不拿走?”“不舍得,怕万一弄坏了,弄脏了,你们看,全部都包的整齐着呢,里边干干净净的,都用了好几年了,平时打开时,孩子都要在身上把手擦干净了呢。”乐心极为小心的拿了一本,外面用报纸整齐的包着,翻开,里面竟是崭新的,如同从没有用过一般。
躺在床上,乐心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个叫英子的女孩,她那双充满类似麻木的眼神一直扎到心底。我们拼命的用爱心去浇灌贫困儿童的心灵,却不知只是让他们的物质生活略有改变,却不知无形中更加增添了他们对外界的渴望,增添了对现实的不满,就如同把理想中的梅子摆在他们的面前,用“望梅止渴”来诱惑他们,而梅子只是虚幻中的“海市蜃楼”,久而久之,孩子不只是讨厌梅子,连把制造梅子的人也排斥在外。这不仅是一种伤害,更是一种对精神的打击,我们所谓的爱心越重,对她们的打击越大。除非我们能够给予我们想要的,那种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的教育,一样的待遇,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期望。是的,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乐心不停的在反思中辗转反侧,努力找寻答案。
一道灵光在她的脑海里闪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名言在她的眼前不断放大,在图书馆和方渐莘讨论的问题也不断在她的脑海里闪过,她似乎找来答案,可是乐心却更加的迷茫,更加的不安,两个乐心在不停的争斗,“走”“留下”两种声音在激烈的争吵,乐心觉得自己要崩溃了,拼命的捂住双耳,努力的把她们抛开。突然英子那麻木的眼神在次出现在两种声音的中间,世界戛然静止,没有了争斗,没有了吵闹,只有那无限放大的眼神,乐心慢慢的坐了起来,极为虔诚的望着窗外的月亮,心平静了,如同那透明的月色,如同暴风雨过后的海面轻柔而安详;如同多年参佛,一日悟透禅意的豁然开朗;如同在峰回路转的绝境中,柳暗花明的绝处逢生;乐心缓缓的躺倒了床上,进入了沉沉的梦想。
(四)
一觉醒来,阳光从屋子的缝隙钻了进来,阵阵读书声,把乐心领到了外面,山里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极目远眺,山连着山,看不到尽头,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弧线在追逐浮云时留下的印记,翠绿的松树间缠绕着层层的细雾,在读书声和鸟鸣声中飘荡起伏。乐心快畅的舒了一个懒腰,“哎,大作家起的好早。”乐心闻声扭头看到了头发蓬松,睡眼朦胧的方渐莘和刘弘强,两个人不停的抱怨床太硬,风声大,方渐莘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乐心,你知道吗,这里的蚊子简直就是轰炸部队,实行轮番折磨的战术,对我们进行肉体轰炸,我和强子整晚都在和它们作战,用尽了全部力量,结果,唉!它们损失惨重,我们遍体鳞伤。”乐心笑着安慰他们:“再坚持一下,和孩子们玩一会,我们就‘起驾回京’。”
走廊上的钟声“铛铛”响了几下,孩子们鱼贯而出围在他们中间,不停的叫嚷着要听故事。乐心蹲在孩子中间接连讲了好几个故事,最后说道:“你们会唱歌吗?”孩子们静了一会,只听见那个叫英子的女孩说:“会,会一首”接着缓缓的唱起了“长城外,古道边……”旁边的一个男孩说:“这是老师教的,只要有人来看我们,在送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唱这首歌。”
英子声音有些哽噎的说:“我们不喜欢这首歌,都叫它《离歌》。”
“《离歌》?”乐心不解的问。
“是的,因为只要唱起这首歌,来的人就走了,就不会再来了”英子说。
乐心不由紧紧地抱住英子,孩子围在她的周围,环绕着她,如同层层花瓣紧紧的抱住花蕊。
乐心说:“好,我们不唱《离歌》,姐姐教你们一首好歌,让歌声伴着你们的希望,让你们的梦想能够实现。”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
接下来在这个绿色环绕的半山腰上,《我的未来不是梦》响彻天空,乐心嘱咐孩子一定要每天唱一遍,姐姐在任何地方都会听到,她会祝福你们,也会祝福姐姐,只要你们能够做到,姐姐一定会回来,一定……
(五)
乐心回到学校,接下来的300多天,乐心像一个上了线的法条,她不停地在教室,图书馆穿梭,不停地进行《大山里的孩子》创作,不停地在家乡和京城之间往返,这一切,她都是自己在默默地战斗,她没有告诉父母,没有告诉男友,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秘密,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人的战争,因为——每到夜深人静时,乐心总会面对大别山是方向,静静的聆听孩子们的歌声,每次睡觉前,乐心都会细心的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用心的体会保尔为之拼搏的一生,这两样东西是一剂精神营养品,让自己的意志不断坚强,是一盏导航灯,让自己的方向永远不会迷失。
乐心要上山教书的消息是男友告诉妈妈的。电话里男友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要妈妈一定劝劝乐心,就算分手,他也不让乐心到山里受罪。
“爸妈,你们怎么突然来了。”一脸惊讶的乐心望着满脸焦急的二老。在宿舍里,妈妈讲了那个电话,说:“我和你爸爸商量了一夜,知道你做这个决定一定有原因,所以就坐火车赶了过来。”乐心身不由己的抱住了妈妈。其实从下山的那刻起,乐心最不敢面对的就是爸爸妈妈,其他的可以放下,但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怎能放下,而且乐心清楚走上这条路,就不可能尽孝心了,自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老了怎么办?这么现实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她的意志。可是今天看到坐在面前的爸爸妈妈,乐心忽然放下了。她知道爸爸妈妈一定会尊重自己的选择,一定会支持这个选择。乐心慢慢的把上山的每一个细节讲给了爸爸妈妈,讲了孩子那参差不齐的穿着,讲了孩子破旧的教室,讲了英子那麻木和迷茫的眼神,讲了孩子得不到系统的教育,只能和一辈辈的困在大山里,讲了孩子只会唱的“离歌”,讲了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讲了许多,许多……自始至终爸爸妈妈没有说一句话,直到乐心讲完,只是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孩子你长大了,真的,我们盼着这一天,可是他真的来了,我们却不想接受…….”妈妈忍不住了,抱住了乐心,娘俩哭了起来,乐心哽噎着,断断续续的说:“爸妈,我知道这也做对不起你们,可是,可是我早一天做,孩子就少受一天罪,慢慢的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去陪我,孩子就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了…….你们老了,就上山,妈妈做好吃的给孩子,爸爸讲故事给孩子听,好不好。”。“会的,我们会去的。”妈妈拍着乐心的后背说道。
转眼毕业了,乐心再次成为了公众人物——新书《大山里的孩子》出版,一跃成为最畅销书,据说版权高达10万;谢绝校方保送研究生,依然去大别山教书;当人们想要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主人公的双脚已经踏上那条山路,只留下伤心欲绝的男友,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解和疑问,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那个坚毅的脚步所震撼,被那个转身的弧线所遮盖,被那个柔弱的身影所感动,她不一定伟大,但绝对是一种奉献,一种燃烧自己,感动天地的奉献,在她的燃烧中一定会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这种事业中,让这团火越烧越旺,永不熄灭…….
(尾声)
乐心的双脚再次踏上这条山路是时候,已经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了,带着近十万元的现金,一万多册的书籍,这是孩子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食量,同样丢弃了北师大研究生的保送名额,城市舒适的生活,热恋的男友,还有…….那难舍的养育之情。乐心为了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一年中多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和母校达成了每年向山区提供最新的学习教案,定期组织两地学习交流的协议。可是每当回到家中是乐心最脆弱的时候,望着日渐衰老的父母,望着为自己付出全部心血的爸妈,自己却无法尽到最起码的孝道。爸妈每次都会做她最喜欢的饭菜,每次都不会提起上山的事情,每次都会说起她小时候的趣事,每次都不会流露出一丝的不快,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能够做出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说明女儿长大了。可是乐心知道,爸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次轻轻地抚摸自己,掉过多少滴眼泪。乐心知道妈妈细心的为自己准备了多少上山的东西,乐心知道爸爸多少次一大早起来去旧书摊搜集孩子们需要的书籍。乐心知道……
乐心低下头缓缓地擦去了眼角的泪滴,无意中在头发上捋下了一片松叶。枯黄的松叶贡献了最后一丝养分,无怨无悔的投身到大地的怀抱,燃烧全部,化作肥料,为树根提供养分,生成无数个全新的自己,再次完成平凡的一生,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乐心望着手中的松叶不由得笑了,是的,松叶用平凡的一生,塑造更多的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吗!不正是父母所期望的吗!乐心轻轻的舒了一口气,耳边飘来了那熟悉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眼前的台阶如同孩子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生,正在等待着自己的脚步去攀登,去创造。
-全文完-
▷ 进入王静怡1216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