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花山节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走笔

发表于-2012年07月12日 晚上10:26评论-2条

苗族花山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最光彩夺目的节日,它不仅有悠久历史,而且聚集了苗族祭祀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载体,充分展示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文化的气魄和魅力。因此,苗族花山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的杰出代表。每当苗族花山节的到来,不分民族,都千里迢迢到花山场上目睹花山节的风采,领略花山场上的魅力和乐趣,就连老人,也要主杖来看看花山场,再次重温青年时代在花山场上歌声荡漾的场面,这就是苗族的最典型的传统文化节日。我们既要继承和弘扬好苗族花山节的传统文化,又要积极探索和发展苗族花山节的新文化,让花山节在苗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中放发光辉异彩,推动苗族经济文化新发展。

一、花山节的历史渊源

花山节之源 花山节是他称,金平苗族叫“掌伙道”(zhangt houd daox)。苗族是一个盛行祖先崇拜的民族,苗族的花山节,据《花山起源之歌》中记载:是祭奠苗族的祖先孜尤而举行的一次重大活动。此次活动鲜为人知,但千百年来踩花山已舍本逐末,渐渐成为苗族春节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这是花山节之源。

花山节之流 苗族花山节之流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求子和寻子。一是求子。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对恩爱夫妻,他们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愦憾的是他们婚后一直无儿无女。他们到处求医问药,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只好去问又叟(“又叟”:是苗族观念中的天神,他神通广大,无所不知),又叟对他们说:略娄(“略娄”:是主宰天上人间的神)是天上人间的神王,能除暴扬善,善良的人们祈求他什么,他都会赐给。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略娄都要把世间的邪魔鬼怪召到天上去问话,这几天人间是最洁净无邪的日子,这几天,略娄还要下凡,查看世情。又叟叫这对夫妻这几天要在景色秀丽的地方立一棵花杆,烧香烧纸迎接略娄下凡,并求赐子嗣、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等。这对夫妻回来后,就在腊月二十九,选择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树立了花杆。初三这天,去烧香焚纸祈求子嗣和平安幸福,并召来男女老幼,笙声阵阵,唱歌跳舞,共同迎接略娄下凡。之后,这对夫妻果然有了儿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每年的这几天,都有无子嗣的夫妻来立花杆、求子嗣,对歌吹笙。年复一年,即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

从这个古老的传说来看,说明苗族踩花山的习俗古时有之,历史悠久;其次立花山的目的是为了求子。

在过去,苗族踩花山,都是由无子嗣的人来承办,没有子女的人家,既使没有成为立花杆的人,到花山节结束放花杆时,也常来祭祀花杆,祈求赐子。有子女的人家,也尽量求得挂在花杆上的布带,拿去系在子女的脖子或手上,以保家人和子女平平安安,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二是寻子。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战乱频繁,苗族为躲避战争,迁徙频繁,线路一直往西走。战乱中走散孩子,苦苦寻求了数年也无法找到,夫妻只好求叟,叟指教他们春节时在山上竖起高高的花杆,就能找到孩子。腊月二十九,夫妻在交通要道的山岗上竖起花杆,花杆上吊上酒、香、纸和青、蓝、紫飘带,消息传开后,方圆百里的人都赶来聚会。在大年初三,花山场上对歌声豪飞扬,芦笙长啸,人山人海,很是热闹,夫妻在人群中找到失散的孩子,苗族花山节就这样延续下来。从此,凡婚后不会生孩子的、孩子时常生病的,就竖起花杆,诚邀四方朋友相聚,对歌鼓瑟吹芦,热闹非凡,有的还背着孩子绕花杆,能驱去病魔,幸福安康;青年人借机交友,谈情说爱;老年人相聚聊天,后来举办者得子,常生病的孩子也少生病了。这也是花山节延续和发扬光大的原因所在。

苗族花山节,谁主办、在什么地方举办,这三年是固定的,每年5—7天,从大年初三到初九不等,最隆重的是初三和放花杆的那天。三年结束,才能移到别的地方举办。

在农历二十九,要在花山场中央竖起一根花杆,在花杆上拴着一瓶酒和一束绿叶,系着红、蓝、白、绿色彩带随风飘扬,以此传递消息,使方圆百里的人赶来聚会。初三,身穿艳丽衣着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赶到花山场,欢度苗族花山节。苗族花山节,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以自由地参加。花山场上主要的活动就是跳芦笙舞和对歌。一般,各地的芦笙手都云集花山场,在花杆脚下表演芦笙舞,一展自己的舞技,一曲完毕,花杆头给他敬上一杯酒,大赞他的舞技,一旁观看的人也随着啧啧称赞。有的人由于多次表演,酒过三杯,醉意渐浓,表演起来更加狂放豪迈、更加流畅自如,赢得观众的阵阵的掌声。其它更多的人就是对歌。对歌有老对老、少对少、青年对青年,尤其青年居多。老的老到五六十岁,少的少到十五六岁。整个花山场变成了歌的海洋。这两种活动是花山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青年歌手而单身,保准你可以从对歌中寻找到你最称心如意的情侣。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专款在苗族聚居的村寨举行花山节。苗族花山节得到连年举办,意义在此之上又增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花山场成了人们经商和交流科技信息理想平台。

铜厂乡2005至2007年,在董棕河连续三年举办最隆重的苗族花山节。均邀请州、县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董棕河苗族花山节开幕式。两万余人观光节日盛典。即日,各民族男女老少,经过精心的打扮,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花山场观看节日盛典。在花山场上,花杆头准备好了芦笙、酒、香、纸等,置于花杆脚,待过节的人基本到齐后,就开始祭祀花杆,然后燃放鞭炮,宣布花山节正式开始。接着,花杆头打着一把伞,围绕花杆呤唱花山节歌,吹奏花山节芦笙调,还有人背着孩子,跟着花杆头、芦笙师转花杆,绕花杆三圈,礼毕,大声宣布在场的青年男女可以自行对歌、开展项目活动。此时,花杆脚下就开始表演芦笙舞,男女老少开始用土电话对情歌。表演芦笙的,由华杆头负责,每当有人表演芦笙结束,花杆头就要及时敬上一杯酒,以示谢意。对歌的由歌师负责,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在花山场上寻找自己对歌乃至恋爱的对象。姑娘们喜欢成群集队的站在一起,小伙子们则四处挑选,看中了谁,就请求与对方对唱山歌。若女方有意,就就开始对答对唱,若无意或实在不会唱歌,就会走开。对唱山歌即是交流思想感情,也是一种娱乐活动,除了年轻人以外,老年人也可参加。

目睹花花绿绿的整个花山场中,凡是打伞围成群的地方都是对歌。此时的花山场才真正变成了歌的海洋。人们就在这歌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实际上,花山节就是苗族人民对歌的节日。他们在这样的节日里,无拘无束地倾诉着自己的爱和恨,倾诉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花山场上,除了对歌和吹芦笙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例如爬花杆、斗鸡、斗脚、打鸡毛毽、赛马、长跑、弹弓、弩、篮球、拔河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人们的体质,拓宽人们友好交往渠道,而且相互传递经济信息。

花山节结束时,花杆头要举行放花杆仪式。其仪式与立花杆时的仪式略同,但祭词不同,祭毕,就把直立的花杆拔倒,解下悬挂的布带,分给欲求子嗣或子女常生病的人,保佑幸福安康。

二、花山节传统文化的逐渐演变

花山节是苗族最传统的节日之一,在众多的节日中,只有花山节才是群体参与的节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苗族花山节传统文化逐渐演变,它已不论民族,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苗族花山节又成了各民族参与的重大节日。其它如春节、清明节、七月半、过大年等只是亲戚和朋友参与。正因为花山节特有的大众性和开放性,它才显得如此隆重和热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苗族花山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花山节的热闹和隆重使它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各民族在花山场上摆摊设点,出售各种适用的小商品和食品,摄影的摊点更是引人注目,使整个花山节更加热闹非凡,真正体现了花山节的经济价值,可以说,花山节为各民族创造了有利的商机;二是由于它的大众性和开放性,各种民族也勇跃地参与进来,开展形势多样的娱乐活动。整个花山场不仅仅是苗族的花山场,而变成了各个民族的花山场,不仅使花山场的场面更加隆重和热闹,而且体现了各民族团结和睦与友好。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山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已形成多样化,除了对歌、跳芦笙舞、斗牛、斗鸡、斗鸟、打鸡毛健、赛马、拔河外,还有政府组织的各种文艺表演节目等,形成了丰富多彩民族节日。

现在,每年政府专门拔款资助苗族传统节日的花山节,使花山节日益兴旺起来。同时,原本由无子嗣的人筹办改为由县、乡、村或自由组合筹办,不断加强了对节日的管理,秩序更加井然有序,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就是经济,苗族孩子在校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读书的孩子,一方面受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甚少,另一方面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学习苗族这些习俗。走进苗族村寨,固然发现会唱歌、会吹芦笙的人很少,而且都是些中老年人。在花山节中对歌、吹笙的人的也越来越少,即使不书的苗族青少年,也不学习苗族这些习俗,他们不仅学会了堆长城、玩扑克,而且学会了城市人成双成对地出入于摊点和人群中,成群在马路旁酗酒戏耍,农闲也是成群结队在马路上骠摩托车……

现在的苗族花山节,虽说整个花山场仍然人山人海,但与过去对歌吹笙的场面相比,失去了原有的花山节气氛,过去的歌海笙啸几乎淡然无存,这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学习、挖掘掌握苗族花山节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将有愧于祖先和后代。

三、花山节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

鉴于苗族花山节的时代发展,苗族花山节活动内容调适是必要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花山节有了新的认识,已经从花山节的传统文化向经济文化转变。但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在发展苗族花山节传统文化中,不仅不能违背历史、违背民族,而且要在发展中继承花山节的传统文化。 

苗族花山节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使花山节既能保持苗族的传统风格,体现苗族的节日特色,延续苗族原本花山节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苗族花山节已经成为苗族节日中最具有节日气氛的节日,为引进来、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该很好地利用花山节这个有利的条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举办方法举办苗族花山节。

引进来 一是要积极争取资金搞建设。近年来,地方政府已经积极支持花山节的举办工作,并给予一定经费,用于开展各种活动,说明政府是非常支持花山节的举办。但这还不够,苗族花山节还要进一步争取资金,不仅要用于各种活动的奖励,还要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硬化的花山节场地,将每年的花山节活动场所固定下来,形成苗族地区独具特色的花山节市场,使它不仅成为花山节日的游乐场所,而且成为日常观光、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二是要推行各民族共同参与。苗族传统的花山节已经不纯粹是苗族参与,还有其它民族参与,这是一种很好的基础。因此,苗族花山节的承办者,无论是苗族个人还是当地政府,都应该把愿意加入的其它民族引进来,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环境,让他们也尝尝苗族对歌的甜蜜、吹笙的韵味。如傣族、瑶族、彝族等都有对歌的习俗,也要为他们开僻对歌的场所。这样,既可以提升花山节的娱乐氛围,又可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友爱;三是积极引进人才。要把会唱苗歌、会跳芦笙舞的艺术人才引进来,建立苗族传统文化培训中心或苗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培训苗族歌舞和学习苗族传统文化,这既可以很好地保存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将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走出去 走出去是举办花山节发展趋势,也是苗族花山节的发展方向。否则,即使苗族花山节再有特色、再有魅力、再有风格,没有人知道苗族花山节的内在魅力,不去欣赏苗族花山节,那它将永远是山沟里的土凤凰。

在现实生活中,苗族花山节的一些东西已经早就走出去了。例如芦笙舞。这是苗族最有特色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主要用于各种祭祀和娱乐。苗族的芦笙舞,自古以洒脱外露和古朴豪放而著称,以活泼旺盛的生命力为各民族所称赞,已成为中外人士所熟知。苗族的芦笙舞,可以由一人独舞,也可以三五成群,甚至可几百的芦笙手组成,形成声势浩大的表演队伍,来增添花山节的热闹场面。又如对歌。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对歌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花山节对歌的场面,早已响名中外。但是还不够,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走出去。如苗族服饰、苗族医药、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饮食等等,都可以借花山节这个平台走出去。

一是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款式多样,色彩艳丽夺目,在国内各少数民族服饰中享有盛名,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艺术,受到专家、学者、商家的青睐,可以借花山节这个平台,充分展示苗族的服饰,让花山节和苗族服饰互为促进,让来参加花山节的人既领略苗族花山节的风采,又欣赏到奇彩绚丽的苗族服饰艺术文化。

二是苗族医药。苗族医药非常奇特,有些药方能够达到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要把它推出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三是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绘画于布,而后染之,去蜡则见花”。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民国年间,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因此,苗族的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打造苗族蜡染这个品牌,形成商品流通。

四是苗族刺绣 苗族的刺绣,苗族的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刺绣是苗族文化的特点之一。苗族刺绣主要图型:直线、方形、梭形、螺形、八角形、十字形等。苗族妇女不用打低稿,不必描绘草图,完全凭自己的天资和悟性、高超的技术、非凡的构思和技巧来刺绣进行刺绣。苗族刺绣讲究对称美、自然美。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都要求对称;自然美,就是作品其间留有空隙,使其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秀。

五是苗族饮食 苗族饮食也非常独特,如包谷饭、凌喳涝、干扳菜等,隐藏着回味无穷的感口。

通过花山节活动的开展,让苗族色彩艳丽的服饰、独拘一格的苗族医药、历史悠久的苗族蜡染、五彩斑斓的苗族刺绣、回味无穷的苗族饮食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让它成为苗族经济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支撑点。

总之,苗族花山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最杰出代表,我们既要在继承中创新,又要在创新中发展,大胆引进,大胆走出,继承和发展好苗族花山节传统文化,让苗族花山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祖国西南边陲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民族之花,推动苗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新发展。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走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要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
作者厚重的文章,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
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
体现苗族的特色,
展示广大苗族同胞欢天喜地的氛围。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早上来拜读佳作,敬上一杯早茶!(:012)(:012)(:012)at:2012年07月13日 清晨6:16

文清-评论

炎热的夏日,为朋友送上一杯凉茶,请笑纳!at:2012年07月13日 上午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