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说《明朝那些事儿》晶如娴

发表于-2012年07月25日 晚上10:50评论-4条

《明朝那些事儿》在当年明月先生笔下,从明朝第一位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明王朝这个封建帝国始、到朱棣发起靖难实施谋权篡位的夺政运动,还有于谦组织卫国之战的情节中,明朝这段历史一路蜿蜒盘旋着展开了它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

仿佛是一个魔咒,“土木堡之变”揭开了明朝政局不稳定局势的真相,内乱必遭外攻。在皇帝被俘,京城空虚,朝政慌乱之际,一个果断的声音断然喝起:“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的主战卫国主张,解救了王朝颓败、全民惶惶不安的亡国乱象之困局。这段历史带着于谦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我们看到了一个勇者大无畏的决断,一个坦坦荡襟怀磊落的君子赢得了历史的掌声。在这片掌声里,历史跌宕起伏的情节,响起了荡气回肠的回音。

在明朝这条还算洪阔的大河里,二百多年的历史,到底还是很有些能量;风云人物的风云际会,期间有多少腾挪翻转,里面的政治黑幕不是我等庸常小民可以看透,也理解不了。只是知道,政治,不管权落谁手,代为受过的永远都是贫苦柔弱,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劳苦人民大众。而那些高官厚禄、位高权重者,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膨胀着无限的欲望,好一些的带着良心说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忠者如“三杨”、“王守仁”、“夏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但就是这样所谓的名臣忠良,一旦卷入政治的漩涡,那也并不怎样如何地居善处事,还原历史,你会看到政治的本质就是权利与欲望。那些铁铮铮的你死我活,令人触目惊心,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大权在握,所有敢于挡道者,都将必死无疑。政治,从来都是在内讧,同室操戈的形态下转化为谁强谁弱和鹿死谁手的结果,血淋淋赤luo裸而不闻腥臭。而要是奸臣当道,那些奸佞小人就如嗜血的魔鬼,穷奢极欲,以无限膨胀的私欲为利剑,为非作歹,祸国殃民;简直是邪魔当道,命不如草,生不如死了。所以,所谓王权,所谓抱负,所谓人治武功,那不过是当权者的粉饰。要让民乐其性,莫不如小国寡民,不利其器,“无为,民自化;为静,民自正;无事,民自富;不欲,民自朴。”而当权者当道,必欲逞欲。政治始终掺杂着无休无止的斗争,没个尽头。

第五部看完,看到最后,很有些义愤。从古以来,为了扩张,侵略不计其数。但明嘉靖至万历时期的日本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略行为,着实令人痛恨。日本的侵略野心,觑觎我邦的虎狼之心,实是历来有之。从唐时的倾羡,学习,跟从,到明嘉靖已成为明目张胆的烧杀抢掠;大明王朝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仅管内部已出现松动,与亏空,但依然强大,依然有足够的资本傲然立于东亚列国,周边诸邻小国,仅管不足以为威胁,却也能掀风鼓浪挑起事端。日本在当时就是这么个让大明不省心的匪国,不过也难怪他们如此跳梁小丑,毕竟地少物薄,资源紧缺只能寻求向外发展,只是如果为了生存,就老老实实在别人的土地上好吃好做,与人为善睦邻友好求生存谋发展,但他们全然没有这方面的修养,而穷于流寇,在别人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滥施淫威,这就是强盗的本性了。强盗,虽强而必遭天谴,必戮而大快人心;当侵略为血腥,不仇恨不足以平;国仇家恨所燃起的是民族大义之熊熊烈焰;于是,平倭寇,建功业之大勇催生了俞大猷、戚继光这等英雄人物,英雄光照千秋,留芳百世,举世景仰。综合历史来看,每看到咱大中华陷民族生死存亡之危机,必有我中华优秀儿女前赴后继敢为人先寻找存世之真理,我想这也是我们能承五千年悠久历史,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考证,坚韧的,无畏的,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回过来说,日本,那时的倭寇,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会惊叹于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想起抗日战争,想起抗美援朝,这些都已在明嘉靖年间预演过;日本这个民族,仅管很反感甚而厌恶,厌恶他们的贪婪,狡诈和凶残成性,却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认真极致甚至谋图大略;一个小岛国家,几多侵略,着实野心得很。读史,我们可以一脉纵线走来,在历史时空里,时间、空间上演着万千世象,扑朔迷离;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迷踪,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真相,与事态。

第六部看完,除了官场权术,又是侵略与反侵略。读史很悲凉,能写进历史的,总是摆脱不了政治与战争;政治与战争的残酷,永远都是以摧残为手段达目的。政治,是阴暗没有硝烟却不乏血腥的斗争,这种斗争更甚于金戈铁马的激荡,炮火硝烟的惨烈;它是黑暗的,惨绝的。在东林党与宦党的势争之中,或许一方是代表道统的光明,是维护秩序的,而另一方,毫无疑问是黑暗的,破坏秩序的;看历史有时很无言,一方与一方的忠奸善恶,是非曲直,完全受制于历史的进程,在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中,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完全取决于封建君主的绝对主观评判,即使高据理想信念最顶层的道义,封建士大夫的浩然正气也仅仅只是服从于儒家的愚忠思想的指导,或者表现在维护封建制度寄希望于君主英明的决断;看过了政治权势之争的冷酷与惨无人道的压迫,有点脊梁抽风从头冷到脚的惊惧;无助、孤独而凄凉;好在时间的公正,大浪淘沙之下,历史恰滚滚长江东逝水,真相还原,留下清白,留下正气。但太过于无情,无情到地老天荒地孤绝。而战争,总是起于侵略,侵略或反侵略,都是以无数生命为代价,以尸山血河铺叠的毁灭与锦绣互为交叉的杀戮事件,人类互相残杀,非自然界生物链之间的角逐或胜强劣汰的物竞天择的结果,而起源于野心,权欲以及私利。战争最终的宿命也是走向政治,读史,读到最后只剩下苍凉,人类的历史说起来就是斗争的历史,在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的斗争之中,人性所暴露的弱点一览无余。能超越于其上的,只有无欲无求的圣人圣德,圣者,往往不入流于政坛之中,又往往埋没于荒郊僻野不为人识,所谓圣人,圣在悲悯情怀,圣在无私无欲无己之天地从容,然而,他们并不属于历史,他们只属于时间,在时间的长河里,煜煜闪耀人性的光辉。第六部是明后期,有杨涟为首表现忠义的东林党、有魏忠贤为首的代表邪恶势力的宦党;有孤胆英雄关宁守军袁崇焕;有骁勇善战的后金军队努尔哈赤、皇太极;有昏庸无能不务正业的朱木匠天启皇帝。他们是这段历史的主角,在历史的天空下,盘根错节互相制约、推进,演绎。历史的唱腔里,从来都是声情并茂,高*迭起。但到最后,也终究只是空留余恨,一声叹息。

第七部看过去,从崇祯的上任,仓促登上这个舞台,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明朝最邪恶势力魏忠贤为首的宦党终于是被剿灭肃清了,终于还了公道,正应了一句:“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大地可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但是,还得且慢,扫清了宦党的奸邪,却难还清静于朝廷;大明王朝发展到崇祯皇帝,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已是气数将尽,朝廷内党纷争,各地内乱纷起,在这里,除了皇太极依然强势地盘踞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王朝的权威、权贵与权势,还有西北的灾荒民变,各路义军突起,风起云涌直搅得崇祯皇帝寝食难安,虽有力挽狂澜之心,却无镇得住势之力,大明王朝受到了内忧外患挤破门槛的挤兑;呜呼哀哉,崇祯的勤苦、努力、坚持终究还是扭转不了局势溃败的定数,煤山上的三尺白绫了断了一个帝王的千秋家国梦,“天要亡我”,终究是亡了。结束了,大明帝业就此终结。

这一部已没有前四部轻松读史的休闲娱乐,只有时局战乱塞满胸膛的沉闷压抑,在不断地内征外讨战局中,不断地有一些人、事上了舞台,抡枪舞棒地耍了一回,终究还是去了,沉寂了;只是依稀看到了世象万千的演变,生存与发展是一条脉络,也是互为交叉地发生影响着千百年关于生计民生主题不变的事件。所谓历史,仅管叙述语言可以诙谐,然而它终究只能是事实,而事实真相总是残酷的,而且残酷得近乎让人不忍直视,从大明王朝的诞生直至它的灭亡,我们看到了历史这位巨人,包揽一切的巨人,在勤勉地编织着历史的锦缎,一个朝代时间、空间经纬的编织之中,人,事件的演化是锦缎上面花团锦簇或破毡露絮的压面,历史的苍凉从来只是轻轻地掠过,掠过生命的直觉。

看看历史之外平静却不平淡的几个人:王守仁,李时珍,徐霞客等。他们跳出历史的时圈,只是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一生努力平静,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晶如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精华:四大名捕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明朝的那些事,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充满了血腥与杀伐。历史就如一面镜子,它给我们照出的是些什么呢?

呆贝贝点评:

《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作者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说出了自己对历史的一些思考,读来让人大开眼界。

文章评论共[4]个
80后落扬-评论

写的很不错!at:2012年07月26日 凌晨1:00

晶如娴-回复感谢朋友关注,早上好。问好! at:2012年07月26日 早上9:36

绍庆-评论

明朝那些事儿,很值得一说,心上,问好!at:2012年07月26日 清晨5:39

晶如娴-回复朋友早上好。感谢留言。问好! at:2012年07月26日 早上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