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秋月儿圆解三川

发表于-2012年07月31日 清晨7:54评论-1条

月儿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其实,不用‘升’这个字也可以,因为月儿一直就隐隐的挂在天空的,不过它的颜色一直是淡白的,比白云的颜色还要淡,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会留意到的。随着夜色的浓重,月亮的颜色也逐渐开始显得金黄,衬着碧蓝碧蓝的浩瀚的夜空,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让人遐思。今夜是月儿最圆的一个夜晚----中秋之夜,按中华民族的风俗,也应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这是一个坐落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的小村庄,在今夜的月光下,更觉恬静,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怀春的少女,于皎洁的清辉中,托腮沉思。

不时地的传出的电视机里欢快悦耳的旋律,和电视机前村民们爽朗开心的笑声,在村子内外弥漫,为团聚的节日增添着喜庆,偶尔的,也会有犬的吠声,打破村子内在的宁静,瞬间又归于沉寂。

村子最中间住的一户,是一家只有两间房子的小院,看的出来,一间是住室,一间是厨房。这两间房子都很新,好像刚建好没多久,而没安装大门的院子的围墙却很破旧,矮矮的,布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豁口,每个豁口被磨的都很光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这个村子里淘气的小孩子的杰作。院子不大,靠着没有大门的门口的东面放着由杂乱不一的各种树枝还有树叶堆成的柴禾,在柴禾与房子之间种着一棵枣树。这棵枣树的树身上皱纹深深的.密密的,好似一位历经了沧桑的老人的面庞,它的树冠上虬枝乱伸,仿佛体验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痛苦一样。树叶却很稠密,夜风拂过,刷刷轻响。一颗颗小小的但已经成熟的枣子,从叶片中间隐藏着身子探出红红的面容,就像一个个在树上捉迷藏的顽皮的孩子,向下偷偷地张望。如果在白天,你会看到这些枣子都是青里泛着红,有的还是红里泛着紫呢,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谁都会这样说:“真甜哎。”

院子的中央,房门和院墙门的正中稍近房子的地方,放着一张破旧的小四方桌,桌面上并排摆放着五个小盘子,正中间的盘子里搁着一块圆圆的月饼,其他的盘子里则分别盛着苹果.葡萄.桃子和枣子。正对着放月饼的盘子的,是一只棕褐色的陶罐香炉,这只香炉的外表擦拭的很干净,里面的香灰却是满满的。此刻,一把粉红色的香正插在香炉的香灰中散发着袅袅的轻烟,一个衣着朴素的有些沉闷的老太太,跪在小方桌的前面,冲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的祷告着,她在用中国最古老的方式----从她奶奶那学来的她的奶奶也是从奶奶那学来的仪式,向月姥姥虔诚地祈祷。她的头上裹着一块灰色的头巾,从头巾下露出的一缕散乱的银白色的头发在夜风里瑟瑟的发抖。她是这个小院的主人,现在唯一居住的主人。

她的房子很新而院墙很破,是因为这个村的村民们为她盖好了屋子后,要为她磊墙头时,被她阻止了,她习惯了孩子们在她的墙外,从豁口处偷偷地探出几个小脑袋瓜,观察一阵,然后,悄悄地溜进院子里,慢慢地爬到枣树上,将甜甜的枣子塞满他们认为很大的裤兜,再以胜利者的姿态,欢呼着蜂拥而出。她则躲在窗后,面含微笑的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满足以及丝丝的幸福。至于为何这样,她自己也说不清。当初,村民们还有干部都劝她到乡里的敬老院去生活,那里的条件比这里好多了,有人陪着说话,不会寂寞,还有人伺候,吃穿都不用自己操心,可她硬是执意不去,她已经离不开这块地方了,也离不开这棵枣树了。这棵枣树,不知给多少孩子带来甜蜜和快乐了,现在,那些孩子里面都有许多当爷爷了。有这棵枣树在身边,她就不会孤单,就会有丈夫还有儿子一直陪伴在身边的感觉。

她自认自己的命苦:自小没了娘,是爹爹当爹又当娘的把她辛辛苦苦的拉扯大,但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爹爹也抛下她被急病夺走了生命,是邻居大婶让她在自家住了几个月,替她找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嫁了过去。男人也是孤身一人,好在有些力气,小两口也恩爱了几年,可是好景不长,在他们的儿子四岁的时候,男人也得病死了。这棵枣树,是她儿子一岁的时候丈夫为儿子栽种的,说没什么好吃的给儿子和她,等枣子接了就拿枣子哄儿子,也让她甜甜的吃些。儿子的确吃了几年的甜枣,但是,在他十七岁那年中秋节的前几天,她的儿子连同邻村张老太的儿子外出时一起失踪了,有传言说被当兵的抓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还有的说是被炮弹炸死了,从此就没了音信。就在那年的中秋夜,她开始多焚了几柱香。焚香向月姥姥祈祷,她小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做,那时只是觉得好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慢慢地懂得了里面的含义。嫁人后,她虔诚的祈祷,是要月姥姥护佑她的丈夫身体健康,她的生活能幸福,但丈夫竟然未能善终。丈夫死后,她焚香祈祷,是要月姥姥能保佑她的儿子长得结实,能长大成人,她自己能常常的守着儿子,也就是守着希望。但儿子也不知去向的与她分离了。那以后再焚香祈祷,是要月姥姥能保佑儿子安安全全的,她能和儿子早日团聚。

她曾不止一次的想到过死,这个世界上她不能与唯一的亲人团聚,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可她又不甘心不放心,她觉得儿子一定能回来和她团聚的,她要等待儿子回来,她怕儿子回来了看不到了娘会很伤心。

闲暇时,她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儿子,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她焚香遥祝时,更是想象着儿子的模样。儿子刚失踪的头几年,儿子的模样在她的脑海里很清晰很清晰,慢慢地越来越模糊了,朦朦胧胧的,而她思念儿子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有时坐着坐着泪水不知不觉的就会滑落,有时在梦中会哭一阵笑一阵的。她常常的梦见儿子回来了,还带着妻子和孩子,让她高兴的流泪哭泣。这样的梦,几十年间她自己也记不清做了多少次,反正越临近中秋节这样的梦就越多。当然,在梦中她看不清儿子的面容,有时候看起来还是如他十七岁时的相貌,叫娘的声音也是他十七岁时的声音;可是儿子有时候看起来又很老,好像她的丈夫一般,连声音也象。他的妻子更是模模糊糊的,但他的儿子看起来却很清晰,就像是他小时候一样,她总是抱了又抱亲了又亲,有时候是儿子,但有时候又是孙子,然后总被转瞬即逝的他们惊吓醒。生活中,每当她看到别的老太太领着孙子玩耍的时候,她就会立马想起儿子,她的眼角就会湿润。

儿子依然活着,也许是月姥姥看在她虔诚的份上,满足了她。那一年,失踪了数十年的儿子终于来了一封信,告诉她他还活着,并且还结了婚,有了孩子。虽然她没见到信,还是让她欣喜幸福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虽然那是唯一的一封信。在那个年代的中秋之夜,她还是偷偷的在枣树下,以草代香,向月姥姥表达谢意,为儿子和他的一家祈祷祝福。从那以后,到现在,儿子再没了音信,但她的心里已经坦然了许多,她的心里有着一种希望,会有一天,儿子会领着她的儿媳还有她的孙子猛然间出现在她眼前,看望她的。

一个月前的一天,张老太的儿子来信了,说不久就回来,并且还问到了她,说她的儿子也准备回来,只是不知道她的消息。除了急忙托人写信给儿子之外,她逢人便讲这个喜事,有时说着说着就会流泪,有时笑着笑着也会流泪。她不停的想着儿子回来,这次是真的了,想着想着,心里就不由自主的涌出一股暖意,同时也伴着一丝的不安和忧郁:儿子什么时候能到家呢?自己是否也会象张老太一样,在和儿子快见面时却入了土,见不到儿子了呢?

月亮慢慢地升动着,但月光依然很皎洁,夜空依然的碧蓝,月亮旁边的那一颗星星也依旧那么明亮,此时正是入梦的好时刻,村里的人都睡了,连狗儿睡得也忘记了梦呓。香炉里的香早燃尽了,她看了看香炉,又抬头望望月亮,叹了一口气,拄着拐杖,挪动着小脚,慢腾腾颤巍巍的移回小屋里。很久很久,从屋子里还传出她在床上翻来覆去艰难辗转的响动声以及病如膏盲般的咳嗽声。

她终于睡着了,睡得很香很甜,同时,她的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那是她又梦见她的儿子回来了,还有媳妇,还有孙子。

月光,从她那狭小的窗子中,透入她的小屋,和她作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解三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云龙天
☆ 编辑点评 ☆
云龙天点评: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守着儿子会回来的希望,一辈子默默地孤独等待!
看不到儿子回来,老人能做什么?只能是在团圆之夜一次次的虔诚祈祷,别无他法!
在临近结尾处得到了儿子准备回来的消息,却又有了“一丝不安和忧郁”,
哎!世态炎凉呀,既然“儿子”还活着,怎么就不能早些回来看看那苦苦等待,默默祈祷的母亲呢!
希望天下子女都怀一颗孝敬之心,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文章评论共[1]个
绍庆-评论

早上来拜读佳作,问好朋友,即颂夏安。(:012)(:012)(:012)at:2012年08月01日 清晨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