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七律-寻访香梅文会春

发表于-2012年08月04日 下午4:49评论-6条

阔别经年匹马回,今逢未识小香梅。

风霜染白麻花辫,岁月瘦黄西子材。

弱态虽非因做作,愁容却是总堆来。

世间何处不相似,湫隘嚣尘百事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会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马盛舜推荐:小侠艾虎
☆ 编辑点评 ☆
马盛舜点评:

立意优雅,然流畅性不足(67句);惜瘦字出律(平水韵的话),鼓励通过

文章评论共[6]个
文会春-评论

呵呵,“瘦”字已经被本句的“西”字拗救,不算犯规。。。。。。。。。。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7:52

文会春-回复67句看似不流畅,但“笔断意连”。这是转结关系的特殊处理方法。。。。。 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7:54

文会春-回复如果是自由诗,这种“跳跃式”是十分常见的。不过古体诗也占有一定比例,如: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其67句看似“笔断”,但“意连”。 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8:06

小侠艾虎-回复文会春先生的确是诗词行家,此论无可非议。稿件甚多,马编辑可能来不及细读。多多理解。 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8:59

墨缘181-评论

欣赏,拜读!问好文会春先生.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8:16

文会春-评论

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高下吗? 作者:歌哭歌笑水声中(网名)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劉後村曰:古人服善,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語,至金陵乃作《鳳凰台》詩以擬之,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 两诗主旨同中有异,都有物是人非之感,但颢诗结之于没有归宿找不到根的悲叹,白诗结之于生命意志无法实现的心下悲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明显不同于白诗的精致讲究,以疏朗感慨之语顺流直下,毫不顾忌律诗的格式,而只求传情。崔颢的时代固然律诗尚未成熟,但后人以为崔诗佳于白作,是否也因为颢诗更符合以古为佳、雕琢之痕无迹可求的理想状态? 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在汉阳东南两里外,登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王孙,进一步渲染黄鹤飞去后留下的苍黄与怆然,并且将疏阔的景象与遥深的感慨隐于工整的对句中,而且叠字的运用使文面上仍觉得这两句与“空悠悠”之句为一整体,情调上也与上文不可分割,而非如白诗一直处于严谨的修饰与跳跃状态,仍是情寓无痕。“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注意力退后一层,从前文所见之景转移到望景之人,但却是借景写出心情,非李白直抒胸臆之法。 白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将崔颢四句意凝于两句中,“比崔颢的更精致”,第二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似乎是赫然跳到另一层,可仔细想想,其实意思也是承续上文,这种感觉恐怕来源于音调方面,而且吴宫花草幽径的深肃意境也跳脱了空台江水的苍凉景象,至“晋代衣冠”才略微回到首联的感觉。这种写法倒也不是不好,李白一向喜欢忤逆读者的期待。“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跳开得更远,苍茫明净,不过倒确是李白特色,三山为云所遮,已暗挑下文,二水并列,不知己将何从,末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遂直言呼告忧谗畏讥,李白本色毕露。 其实这首也没什么不好,特色在于跳跃的思绪与耸飒的情绪,像辣椒一样,不过以理学家的眼光看,倒确实是比不上寄慨深沉之作的。可刘克庄也不算是纯然的理学家。at:2012年08月04日 晚上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