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飞人”与“超级”丹
奥运田径场中110米栏最是中国观众的期待,那是因为有代表中国“速度”的翔“飞人”。自从雅典奥运会惊艳夺冠,尽管北京奥运会黯然退赛,翔飞人依然集万千宠爱与一身,耀眼的明星光环,媒体的宠儿,广告代言的翘楚,都清楚地标明着“飞人”的身价与量级。伦敦奥运会依然万众瞩目,虽然在比赛之前就已被暴露训练强度过大导致旧伤复发。预赛开始,“飞人”果不其然,还没能够“飞”起来就变成了坡脚鸭,虽说单脚跳也“秀”了一把,但终究是出师未捷身先“残”,主持人哽咽,美记者落泪,刘翔,“好”样的,咱精神可嘉!
国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众媒体赶忙制作催人泪下的电视采访,神采黯然的大幅照片及整版新闻。一时间叹息声,哽咽声,质疑声,揭秘声,辩解声甚至是鄙夷声声声入耳。虽然连半决赛都望洋兴叹,但其新闻效应似乎超夺冠而有过之无比及。媒体何必要将镜头聚焦于一位折戟沉沙的伤病运动员。既然翔“飞人”确实受伤了,送给他“一声叹息”理所应当,然后就应该让“飞人”安静的去治病养伤!精彩纷呈的比赛还在继续,而且不断有我国健儿摘金夺银,看国旗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一次次升起,国歌一遍遍雄壮的奏响,不是更能振奋人心吗?
国字号男篮五连败小组倒数第一黯然归来,开幕式上的旗手阿联也受伤了,我们是否需要组织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予以直播?“飞人”何必享受如此浓墨重彩的报道呢?
慨叹翔“飞人”的同时不仅让我想到另一位肌肉男,羽坛王牌“超级”丹。同样“牌靓”的林丹展现给我们的更多是刚毅、斗志和霸气,脸上的硬度酷赛钢铁长城。设若林丹在与另一位天王李宗伟争冠胶着的最后一刻,因为鱼跃救脚腕突然扭伤轰然倒下,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轰动效应?参照翔“飞人”的“待遇”,是不是应该比他完成双圈大满贯的伟业更能制造催人泪下的新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妨奉劝林丹一声,咱就别再激动的又是狂吼,又是军礼,又是展示肌肉纹身,又是拥“吻”教练了。夺冠自然风光,没看见令人扼腕叹息的不夺冠更上镜吗!
我觉得实在没必要。
奥运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体育精神是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不断的超越。意外的伤病或其它原因,大可不必以惋惜怜悯来聚焦。随着明星效应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以及竞争体育的竞争日益激烈,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饱受伤痛困扰。例如姚明,不想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就选择放弃,依然是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骄傲。是健儿就应该学习林丹,依靠意志和能力去战胜任何一位对手。龙的传人,皆当如是!
-全文完-
▷ 进入栖霞旧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