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君若莫离,子当何归沐葛叶

发表于-2012年08月19日 凌晨0:38评论-3条

在她的印象中,他曾经是对她好过的。

她八岁那年被爹爹带着到了君家,爹爹告诉她:“子归,从今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

可她并不愿意。君家虽大,但里面每个人都不爱笑,天天沉着脸。尤其是大她四岁的大孙少爷,目中无人,恨不能眼睛长在头顶上。

直到他回家。

他是君家的二孙少爷,打从生下就跟着爹妈在外漂泊,十年了才回来。老太太把他搂在怀里心肝宝贝着,连一向颇受宠爱的大孙少爷都受了冷落。

起初他也不爱笑,就像君家其他人一样。但渐渐的,他许是见她一个人寂寞,也就和她说上两句,两个人的关系慢慢倒也好起来了。

大概就是从十岁到十四岁这四年时间,她爱跟在他身后玩闹,他也把她当自个儿的妹妹一样疼爱。安城与他们同龄的孩子不少,大家常在一处玩。曾有次有家孩子不知为了什么与她吵嘴,险些动了手,挨了他好一顿打。自那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君家有个子归小姐,那是惹不得的。

而他回想起那段日子,也觉得当时的日子单纯而美好。他之所以在外生活了十年,是因为奶奶一直反对父母的婚姻,两人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有时都觉得不可思议,老学究似的父亲和温婉的母亲,怎么能有那样大的勇气离家出走呢?但他见过一封父亲写给母亲的信,短短一句话,只是告诉母亲,孩子名叫“莫离”。他的名字,就来自于母亲对母亲不离不弃的承诺。

他十岁那年第一次回家,奶奶并没有像父母预料中那样震怒,而是将他紧紧搂在怀中。然后奶奶拉过她来,告诉他:“莫离,这是你堂姑姑的女儿,子归。”

所以,他印象中的她,一直都是那个温婉地笑着的小丫头。

君家是做绸缎生意的,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眼见得越来越赚钱,大房自然打起了主意。按说,大房是长房,生意本来就该交给他们。但大孙少爷无能而昏懦,老太太很是不满意。反观二孙少爷莫离,聪明而机智,连一些刁钻的老主顾都很欣赏。

但莫离一点也不想接手生意。

他天性爱闹,怎么可能每天面对丝毫没有改变的工场?对他而言,他的生活应该是在一条刚下过雨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骑着自行车狂驰。

所以,他不仅不愿接受生意,也不愿接收她。

她十六岁这天,奶奶第一次告诉他关于她的全部故事:“子归的妈和咱们家是联过宗的,你该叫她一声堂姑姑。当初我不愿意你爹妈成亲,但他们两性子太倔,竟然就带你走了。我心里难过,只有你堂姑姑每天来家里安慰我。我当时就说,她要生个孩子,一定要和她一样乖巧。子归的爹是个生意人,常年不在家里,你堂姑姑过世那年子归又还只有四岁。我心疼子归,又听说她爹那继室对子归不好,便托人带信,叫把子归接来养在咱们家。我是把子归当外孙女养的,可我这心里,是把她当我孙媳妇的。”

但对莫离而言,子归只能是他的妹妹。

于是,就在莫离被逼着与子归成亲的前一夜,他走了。

莫离的出走不是没有预兆的。他是在洋学堂上学的,早就和一个女生私定终生。他的骨子里,还保留着父母当年的冲动与人性。他随着自己的心离开了,但他忘了去想,亦或是不敢去想,这对子归是多么大的打击。

整个府里都是大红的幔帐,子归一袭正红的嫁衣,盖着盖头,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房中。她听见外面有人在说,孙少爷走了,而她只是一言不发。奶奶撑着拐杖来到房中,搂着她心疼不已。

但子归却说:“奶奶,莫离哥哥身体不好,能不能换个方式拜堂?”

君家的亲戚都已来了,不拜堂就代表着会让所有人看君家的笑话。

于是,在莫离走后,君家以莫离身体不好为由,由新娘子一个人拜了天地。

那几年正值动荡,时局不稳,莫离少能得到君家的消息。他当初与同为洋学堂学生的林月离家出走,两个人私定终生,一路行至潞城,而后两人私下结为夫妻。已然六年之后,突闻老太太病逝,莫离最终决定返回安城一趟。

令莫离惊诧的是,君家的生意非但没有消弭,反而日渐兴盛。大哥的才智他心中有数,绝无可能支撑君家至今。唯一的可能,其实只有子归。

在君家的门前,莫离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身穿着淡青色的小褂,颇为可爱。他正在门前嬉玩,突然一个身着同样花样的洋红色衣装的女子走出,温柔地牵起他的手,带他进门。

莫离目瞪口呆。那人可不是子归!

她若已出嫁,自然不该还住在君家,可她若未出嫁,这个孩子又是谁的?

林月见莫离神色有异,手上暗暗一使劲,唤醒了莫离。

思量再三,莫离还是决定直接带着林月回君家。

君家比之过往更显华贵,府中虽大,但每个人都各行其是,比当年更为整洁。莫离心内微酸,这么些年,他从未尽过孝道,倒是连子归也不如。

子归听闻莫离回来,早已从院中出来。她牵着刚才那个小男孩,不见疲乏,却更添消瘦。明晃晃的日头照在她乌青的头发上,反衬得她眼中水痕灿灿。

“莫离哥哥,你回来了。”

那小男孩听子归如此称呼,随即跪了下去,“爹爹安好。”

莫离不妨,连忙伸手去扶他起来。子归擦了擦眼泪,依旧笑得恬淡,“该磕个头的,等了四年了,终于把爹爹等回来了。”

莫离看了眼林月,对子归道:“子归,是我对不住你。这孩子是?”

“他叫念离,是大哥的儿子。大哥早没了,大嫂闹着要回娘家,我没拦住。奶奶说,回便回吧,孩子留下。当时念离才几个月大,奶奶见我寂寞,就叫过继给我。”

念离起了身,又怯怯地牵了子归的衣角。子归拍拍他的肩膀,对林月道:“这是姐姐吧。从前莫离哥哥住的东厢房一直收拾着,姐姐和哥哥一同住吧。我住在正屋,要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告诉我。”

子归不再多说,牵了念离便往回走。莫离顾忌林月在场,也不好去拦她。

念离随着子归回了房中,他虽年幼,但聪明无比,懂事地给子归擦了眼泪,“妈妈不哭。爹爹不好,还有念离在。”

子归当然不想在念离面前哭。但大婚当日他抛下她独自离去,六年来一点消息也无。她替他尽孝道,服侍着他的爹娘离世,替他打点君家上下。可他如今回来,便连半分温情软语也无。她心里的苦攒着,攒了六年,他却连一个任她靠在他怀中哭泣的机会都不给她。

他不知道,君家现在最出名的花色名为“念离”;他不知道,她在大婚当夜一夜未眠;他不知道,她是受过怎样的刁难才得到了老主顾的认可;他不知道,他留下的这一切都要她一个人承担!

可如今呢?他回来了,带着他的心上人回来了,却连一点兄妹之间的关心都奢于给她!他一句对不住,怎么可能足以补足她六年的辛酸?!

可她能怎样?这个念离,是她在漫漫长夜中唯一一点慰藉。但他回来了,这点慰藉都成了笑话。她又算什么?她不过是他不肯娶也没有娶的一个,妹妹。爹娘和奶奶临走前都让她自己做打算,她不肯走,不就是为了这一点痴念?

君莫离!你为什么要回来?你不回来,我可以假装你偶尔会想起我,哪怕只是一瞬间。可你回来了,你带着她回来了,那我算什么?!就算只是我自欺欺人,也好过你这么残忍的真相!

子归洗了脸,又恢复了人前永远的温和。她安抚似的抱了抱念离,“好了,妈没事。你去读书吧,不然爹爹就不喜欢你了。”

念离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反手抱了下子归,又转身一蹦一跳地走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明白。

子归依旧住在正房,而莫离和林月住在东厢房中。君家的生意依旧由子归负责,只是念离渐渐大了,偶尔也会帮着子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莫离不愿与子归相见,他们间的尴尬无从化解。林月自然更不愿,她和子归都尽量躲着对方。念离仿佛察觉到了妈对爹爹和月姨的冷淡,也不爱接近他们。

这样的日子不冷不淡地过了五六年,念离已经是当年莫离初见子归的年岁,子归病倒了。都说了病来如山倒,但子归这下竟有如泰山倾倒,一病不起。

莫离终究过意不去,日日来看子归,子归先前都没精神,忽有日精神眼见好了,撑着坐起来,拉着莫离的手道:“莫离哥哥,我知道,这几年我苦你也苦。我也知道,你和姐姐不要孩子是为了念离。对不起,这辈子终究是我不愿意放手。如果有下一辈子,如果我还比姐姐先遇见你,你能不能为我考虑一回?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叫子归,就是因为我娘盼望我爹回家。”

莫离当然知道,子归的苦就在于她放不下他。年少时她单纯的崇拜,成为了她这辈子放不开的喜爱。他搂着子归的肩膀,安慰她:“堂姑姑要是见你这样,铁定心疼。你好好的,等你好了,还要交念离读书呢。”

子归费力地点点头,“莫离哥哥,我想,我想看念离长大。只是,我可能看不到了。这辈子,我的所有委屈,就换你这一个拥抱,就够了。你记不记得,当初你为我,和别人吵过嘴,还打过架。那时候你对我多好啊,多好啊。”

屋外,林月扶着门框,泪流满面。

八年后,君家正式由君念离接管。君家绸缎最出名的花色,已不单是当年的“念离”,还多了一个“子归”。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沐葛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绍庆推荐:绍庆
☆ 编辑点评 ☆
绍庆点评:

很揪心的小说。
父母为了在一起,冲破世俗而私奔,儿子在结婚拜天地之时,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六年在外和另一位女子结婚。
妻子子归,独自拜了天地,哥哥去世后,为哥哥抚养着孩子,打理着家业,并使君家产业蒸蒸日上。
故事一波三折,语言朴实,一个心地善良勤劳淳朴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以后要注意规范排版。

文章评论共[3]个
云龙天-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福作者!at:2012年08月19日 清晨7:45

绍庆-评论

拜读佳品,祝天天开心,写作快乐!(:012)(:012)(:012)at:2012年08月19日 早上8:22

月下的清辉-评论

打动人情感的小说,晚上好。拜读来过。at:2012年08月20日 晚上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