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文论“尸”吴丽跃

发表于-2012年08月24日 早上8:10评论-4条

“尸”,一下子立马就是让人联想到了“死人”——“尸首”、“尸体”。喘气的称之为“人”,没气的便叫作了“尸”。“活人”与“死人”之间也就阴阳相隔的犹如薄纸一般。这就是“人”的“一口气”的概念。然而“尸”的初始意义却并非是令人毛骨悚然、避而远之的“死了的人”、而恰恰相反而是神圣的,供人朝奉的“神像”。

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被称为“尸”, 尸以祝之。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按,凭几曰卧}。《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尸”,一般是由被公众认可的近臣或死者的亲近的晚辈充任,而且是卧着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尸”这个角色的。可见当时的“尸”,是多么地受人尊敬,而做“尸”的人也是多么自豪、自尊。由于后来人们对“死”比较理性的认识,知道“死”而不能复生,便不再用活人充“尸”,而逐渐改为用神主或受祭人的画像悬挂受祭。

“尸”由“代替死人”的“活人”,演变成了真正的“死人”似乎还是顺理成章的。

虽然“尸”神圣责任早已不复存在,但尸的命运结局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

人生的短战,却不能尸位素餐,行尸走肉。更不能让堕落、腐朽借尸还魂,让民族的败类尸禄素餐,尸位误国。历史必将反动者陈尸示众,必遭人民的唾弃、鞭尸!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真可谓:人生苦短,往事如烟。所望及否?举善为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吴丽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说文论“尸”,一个“尸”字的解说让人大开眼界。
人生苦短,往事如烟。所望及否?举善为焉!
欣赏了,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4]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中午好,祝福(:012)(:012)(:012)at:2012年08月24日 中午12:43

吴丽跃-回复建议开展“两句话”小小说竞赛。 at:2012年08月25日 清晨6:28

渐海-评论

好有见地的文章at:2012年08月24日 晚上10:22

吴丽跃-回复谢谢。 at:2012年08月25日 清晨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