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七夕看中国式爱情浅浅唱

发表于-2012年08月26日 晚上11:09评论-3条

牛朗织女是对仙侣,他们的爱情不被天帝认可,于是只能终年分居,每年相聚一次的日子定为七夕。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那晚,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会,半夜时两人低声盟誓:在天愿比翼双飞,在地相携连理,天长地久,永不分离。不过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唐明皇终还是辜负了他的“解语花”。江山情重美人轻啊!

这样流传了千百年的凄美爱情故事,被奉为中国人爱情的经典,悄悄地盛行了起来,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看作是过惯了西方情人节的中国人对于传统的爱情观念的回归。如果追究其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这应该也代表着现代中国人对自身情感的一种反思。

历来中国人的亲情观和爱情观是混为一谈的。流行的说法是爱情久了,沉淀为亲情,所以更为可贵,因为中国人重视亲情自古超过了爱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血浓于水的关系至死不可舍弃,而厌弃了的情人则可以弃若敝屐。把长期相濡以沫建立起来的夫妻感情比做亲情,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是对爱情的否定,而是对爱情的升华,这种观念的潜台词里,仍然包含着对爱情的否定,爱情在时间面前必将逐渐褪去华丽的外衣。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所颂扬的伟大的爱以及美好的爱,大部分都充斥着分离的苦。比如苏三受尽折磨的爱情,王宝钏十八年的寒窑苦守等,当她们终于苦尽甘来时,再美丽的容颜估计也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当然完满的爱情也有许多,可是因为圆满了,团聚了,就寡淡了,无味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纪念和歌颂的了。况且,许多完满只是暂时的。莺莺与张生的结合,是源于作者对自身始乱终弃行为的愧疚,而真实的爱情故事,经常是以马嵬坡的残酷收场,或是卓文君无奈又悲愤的《白头吟》。

就是现在流行的爱情剧里,“王子”与“公主”们的生活也格外空灵,而且,照例是结合了就截止了。如有下文,恐怕爱情就出现了意外。

没有切实的生活,一年只能相见一次。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夫妻,离婚和移情别恋都是很正常的,只有在理想爱情故事里,才会有真正的牛郎和织女。

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观中,相思是爱的主旋律,求而不得是最高的爱情境界。对长相聚中爱情的怀疑和不自信,对理想爱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性与爱是可以完全分离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更加受到推崇,肉体的痛苦则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如果过于强调,则应该受到唾弃和鄙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浅浅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在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观中,相思是爱的主旋律,求而不得是最高的爱情境界。
只是,这样的爱情,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爱情,是现实里面最娇弱的花朵,美丽而脆弱,所以,才要加倍的珍惜。

文章评论共[3]个
绍庆-评论

早上来拜读朋友佳作,问好!(:012)(:012)(:012)at:2012年08月27日 清晨5:45

帘外落花-评论

嘻嘻,爱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at:2012年08月27日 下午5:01

雨素-评论

早上来拜读朋友佳作,祝顺安。at:2012年08月28日 早上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