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另一种麻木郭军平

发表于-2012年09月11日 晚上11:23评论-2条

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的优秀之处,但也有它的糟粕之处,像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增广贤文》,言语浅显,通俗易懂,故而流行较广,影响较深。《增广贤文》一书归纳总结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糅合了儒家文化的一些精髓,言浅意深,比如“仁义值千金,金钱如粪土。”这样的格言,经常都是小老百姓嘴上都能说出来的名言,但其中也有一些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体现了中国先民在封建时期自私自利的的处世道理,比如“闲事少管,无事早归。”等,这些话经常成为了很多人的为人处世哲学。

且说“闲事少管,无事早归。”什么是闲事?估摸着就是一些与自己利益毫无关系的事情吧,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就是少管。少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怕惹麻烦。那么再具体一点,哪些事情是闲事,估摸着碰到小偷在火车或者汽车上偷钱包,自己看见了,好了,不要大喊,也不要上去擒拿,或者报警,或者提醒乘客,于是便有了小偷在列车上大摇大摆的偷东西,却无人敢于阻拦或者擒拿,眼看着小偷得意洋洋扬长而去;倘若有敢怒不敢言者,恐怕还算表现不错;而那一种毫无愤怒的神态,只小心翼翼的护着自己的钱袋的人甚至恐怕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心理的人的表现可能就算最坏的了。一车人斗不过一个两个毛贼的事情多了,为什么,就是小小毛贼摸透了大家的脾性,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抱着“闲事莫管,无事早归。”的处世哲学。只恐怕惹火烧身,怕盗贼给自己一刀。

其实抱这种处世哲学的人还会经常引经据典大谈自己的聪明之道,然后再源源不断的引用某某因为管闲事而被小毛贼捅死的事情,说起这样的事情,他会给你讲的唾沫飞溅,舌灿莲花,完了以后,他再来一个小结,总之一句话“闲事莫管,无事早归。”而对于那些因为见义勇为而显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们的行为,他也会在后面说上些消极言论,“顶什么用,名义能顶钱用吗?反正他见了马克思了,他的父母还能见到他吗?他年轻轻的还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吗?”看到别人无话可说,他常常会得意地看到没有人可以推翻自己的理论,处世哲学。那么,好,依照你这样的哲学,假如受到侵害的人是你自己,或者是你自己的父母子女,妻子姐妹兄弟呢?那么,依照你的哲学推断,依然“闲事少管,无事早归。”那么你不也同样受到坏人的欺侮了吗?这个时候你还怨谁,怨别人见死不救,你不自己就信奉这样的人生哲学吗?你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怪老祖先这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的保身哲学。

看到这样多的人信守这样的人生哲学,我忽然想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什么会常常受到外敌的入侵,而且外敌一旦打入,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就很快沦陷,缴械,我有时就很怀疑中国的先民可能就是因为信守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而很快沦为亡国奴的,这就好比我举的前一个例子,一两个小小的毛贼就可以把一列车人吼住,这就可见坚持这种思想人的可怕后果。以前看到一篇文章《一个鬼子管住了一个县城》,我是很不相信的,以至于都认为作者这是胡说,哗众取宠,后来,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看到了人们的麻木,袖手旁观,我相信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闲事少管,无事早归。”可以说是影响到子孙后代的骨髓里去了,而且代代相传,一个原则,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紧。在事关别人的事情上少搀和,以避免麻烦。

于是,我经常看到街道上两个人打得血头烂面的,但是常常是围了一圈人看热闹,好像那是耍猴的,也常常看到了街道上横着的车祸,却无人报警的现象。这让我进一步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看客的形象,是啊,日俄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战,抓了中国人砍头示众,而竟然看客还那么多,这和今天街道上两个人打架,围了一圈人看热闹有何区别?“闲事少管,无事早归。”实在是国人的处世哲学,从古到今,从今到古,其实都是一路货色,明哲保身的思想在作祟。鲁迅总是在呐喊,希望唤醒民族精神,其实再呐喊,可是把这一种懦弱鄙视的消极处世哲学打倒了吗?没有,这种哲学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其实也要从形成这一种思想的根子去入手,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很长的一个国度,封建专制的一个血腥统治手段就是对百姓实行高压政策,周朝时期的百姓“道路以目”,秦朝的“焚书坑儒”,晋朝的恐怖统治,甚至到了清朝的雍正康熙的“文字狱”等,把那些爱管闲事的人都杀鸡给猴看怕了,于是,战战兢兢地活着,或者躲避到田园,竹林里,或者钻到文字古典里,或者写一些淫词艳赋的,更体现了这一种思想的是老舍的茶馆的一个鲜明标示“莫谈国事”的标语,都把中国人的这一种心态都写透了,正是因为国人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旧中国才是一盘散沙,大家都想保住自己的小家利益,其实损失的却是国家的大利益,试想,连国都没有了,何曾有家呢?这种现象直到有了中共[chan*]党的领导,有了共[chan*]党人舍己奉公,一心一意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甘抛头颅,洒热血才把一个散成一盘沙的中国人心收拢过来,取得了天下,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而如今,如果许多人还是这样明哲保身,喜欢躲在自己的天地过着避世一样的田园生活,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对于国事却不闻不问,对于别人的灾痛视而不见的话,那么,真正到了哪一天外敌入侵近来,恐怕就是大问题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郭军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中国人骨子里的“闲事少管,无事早归。”可以说是影响到子孙后代的骨髓里去了,而且代代相传。
从“闲事少管”,到“莫谈国事”,这样的处事原则长期以往,对于国事不闻不问,对于别人的灾痛视而不见的话,那么,真正到了哪一天外敌入侵近来,恐怕就是大问题了。
这样的所谓经典处事原则,实际上就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原则。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祝写作快乐!(:012)(:012)(:012)at:2012年09月12日 清晨5:58

雨素-评论

我也麻木了,有时看多了,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 说的[**]高扬,其实又是在忽悠我们这些民众呢。at:2012年09月12日 早上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