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百年情书独自旅行的葡萄

发表于-2012年09月13日 早上9:30评论-6条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最近一段时间偏好观影,且不分类别,无论是场面恢弘的《变3》,还是情节细腻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概看得津津有味。而今天,我看的是《百年情书》。

《与妻书》其文我早闻大名,却知之不详,对于它幕后的故事就更是所知寥寥。大概是因为这样没有别的印象打扰的缘故,我反而更能真切的体会到林觉民书写此文时的感受。

林觉民牺牲的时候才只有25岁,正是满腔热血欲待挥洒的青年时期,有思想、有才华、有血性。“相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也。”这是他广州起义失败被铺后,广州总督评价他的话语,为敌尚且给他如此评价,其人如何,令我心生向往。

看到起义前夕,林觉民回家与家人诀别的那一段,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林觉民是没有告诉家人他接下来要做的是怎样有死无生的事情的,所以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出现在家人面前......而他的家人真的就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吗?却也未必。只看临别前,林父特意举办的那场团圆饭,就知道他们心中其实也并非是一无所觉的。那么,究竟是隐瞒事实独自承受一切的人痛苦,还是明明知道真相却又要装作一无所知的人痛苦呢?

其实都很苦吧。却因爱之名,将这一切深深隐藏。

我只是不懂,究竟要有怎样的情怀,才可以这么毅然而然的赴一场明知必死的“约会”?明明知道事必败、身必死,为什么还要去做?为什么不能留得有用之身,待他日再做图谋呢?“以我辈之牺牲,唤醒国人振奋”真的就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吗?那样一张张稚嫩的容颜,那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了下去——为了自由,为了理想。

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这每个读起来轻巧的文字背后又有着多少鲜血和死亡?同样是二十几岁的青年,如今的我们又在做些什么?

再没有那种舍身取义的情怀,再找不到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如今的我们,苍白的可怕。

忽然想到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是在看沧月的《护花铃》的时候。犹记得那时看到拜月教白衣祭司迦若以永闭地底为代价彻底清除了“圣湖”几百年怨毒时的震撼。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漫天的劫灰纷扬而落,迦若站在祭坛边上,手指间的血不停地流,却不曾回头看萧忆情那边一眼,白袍如风一般飞扬而起。他忽然一扬手,手中本来提着的白袍前襟飞扬而起。再也不回头,白衣祭司从神殿高高的祭台上拾级而下,走入漫天的劫灰中,那是义无返顾的坚决的步伐。

我们都是能狠下心来的男人,彼此都能为了自己的想要的东西而不惜一切。 

是这个样子吗?林觉民也好,迦若也好,萧忆情也好,支撑你们在那样一条路上走下去的,就是这个吗?还是说,真的仅仅因为我是女人,就算能洞彻世情,拥有足够的力量,也不能接受这样惨烈事情的缘故?

可是啊,我真的很想找到那个可以让我义无反顾,为了ta而不惜一切,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存在”啊......

想到林觉民十三岁时写过的话——少年不望万户侯。

以此为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独自旅行的葡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春燕来推荐:春燕来
☆ 编辑点评 ☆
春燕来点评:

血可流、头可抛,精神不可少。以死来抗争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死来唤醒更多无知的人,这大概是每一个热血男子骨子里与生俱在的东西,不到那个特定的时刻他只存在心中的一个角落。
信仰无处不在。

文章评论共[6]个
罗军琳-评论

拜读朋友美文,早上好(:046)at:2012年09月13日 上午10:06

独自旅行的葡萄-回复谢过军琳,问好。 at:2012年10月13日 上午10:24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下午好!at:2012年09月13日 中午1:52

独自旅行的葡萄-回复问好文清,好久不见。 at:2012年10月13日 上午10:23

云过风来-评论

前两天不知翻什么资料,刚好看见介绍林觉民的文章。本想动笔一叙,还未付诸,今已见葡萄成文。心中的共鸣自不必说。欣赏美文,愉悦身心就好。祝朋友安好!at:2012年09月13日 下午4:24

独自旅行的葡萄-回复风来好。有一个月左右没上烟雨了,一上来就看到你加我为好友的消息,心底窃喜非常,有时间要多跟您学习。祝好! at:2012年10月13日 上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