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一同事因为跟了很久的一个单却在同事那签了,于是不平衡了,千方百计从中作梗直到签好的单在别的公司开工了才罢休。
想起我的父亲来,我家与隔壁劳伯伯家关系一直不好不坏,却能和平相处,说不好是两家走动不多,农闲或下雨时妇女们三五成堆坐在一起纳鞋底母亲从不去他们家,说不坏是两家从没发生过争吵,平时有什么好吃的还会想到对方家的小孩。也不是没有磨擦,但是他们总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原来不是这样的,母亲说,其实年青时父亲和劳伯伯关系很好,两人都是都读了中学的人,在那个饭都吃不饱那有闲钱去读书的年代两人算是同类人吧。
事情的起因是我爷爷有一点地,但没划上地主,后来劳伯伯为了想入党检举我家说是“漏划地主”。这是住在我家的一个知青和父亲关系很好告诉父亲的。
事情的过程怎样我们不知道,但事件的结果是我家还那样劳伯伯也没入党,这是母亲在我懂事后才偷偷告诉我的,父亲都没有为了这件事情去找过劳伯伯,但是两人从此绝交。
隔壁一棵桔子树种在紧靠着两家的界线,母亲马上种上一棵枇杷。两家女主人碰上了也会喊到来一起去上工,父亲和劳伯伯仍是见面点个头。
他家的桔子还是经常送来我们吃,我家打枣还是会叫他家小孩过来捡。
门前有一快自留地我们两家是靠着,有一年母亲发现我们家地好象窄了,和父亲说父亲不信,母亲要去说父亲不让,最后母亲实在忍不住找到他家,劳伯伯说不可能,发誓说多一分都不要,结果一量足足多了两行棉花,劳伯伯很干脆,白白两行棉花母亲只要去收。
两家也没吵,关系仍旧,很多年以后母亲才讲,也只是讲父亲“不作为得过且过”,还说劳伯伯人很干脆,说到做到。
大概是父亲和劳伯伯自己读了书吧,左邻右舍中只有父亲和劳伯伯送小孩读书,但是劳伯伯只送儿子读,三个女儿都是没上完小学就出来做农活让两个儿子读书,而父亲对我们五姐弟一律平等都让上学。都是五个小孩且都是三个女儿两个儿子,身为女儿的我非常庆幸,感谢父亲!
劳伯伯家自然先富起来因为劳力多,也是最先住起楼房。
我家一家八口父母亲上有老下有小就靠两双手,自然没有富余钱去做房子,但父亲从不羡慕他家的楼房。
在农村房子都是一排排整整齐齐,而他家新做的房子却超前了一米,这是很忌讳的迷信说是对隔壁人家不好,劳伯伯和父亲商量,父亲不迷信,大概想着干涉也没用,人家的房子做在自己地基上。
本来我家房子就很旧,隔壁楼房一起我家房子就更破了。
母亲很生气,耐不住父亲“不作为”。
两家门前都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都养鱼,开春有放鱼苗的商贩,总是三五个一起挑着两个大竹筐,竹筐里垫好塑料膜,鱼苗就养在里面,鱼苗按几分钱一尾计算,鱼贩子手持瓷盆,舀上鱼苗放到鱼塘里,一盆一盆的舀一盆一盆的数,一五、一十、十五、二十,舀得快数得也快,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鱼贩子放鱼苗了,每次都会围上去盯着生怕数错了一样。
第一批鱼贩子来时还不是农忙,所以家家都有时间,有一家想放就会邀上有鱼塘的人家一起放,一起放会便宜一点,遇上鱼贩子刚好卖完最后点就会半买半送给你。池塘里有鱼了平时有时间就会修一修与隔壁间的堤坝,没事割一些草呀什么的给鱼吃。夏天下暴雨的时候池塘的水会满过去,鱼就会相互串门,这时两家就会拿很多鱼食撒在自家鱼塘里好叫鱼儿不跑,有一种鱼食是棉饼就是棉花籽榨完油的棉饼,很香,老远就闻得到,鱼儿特别喜欢,平时是舍不得给鱼儿吃的,那是要留到棉花地里作底肥的,父亲会在晚上悄悄的去撒。
过节或农闲时想吃鱼了,父亲拿上网撒上,母亲和我们就会拿个竹竿从不同的方向把鱼往网里赶,有时一网能打好几条,父亲会挑小的放了,赶上其他人也想吃鱼父亲就会多打几网,借给别人,说借是因为下次他们家打鱼时是会还的,还时只论条不论大小的,或者谁想吃鱼就把网移到自家鱼塘里,大家帮忙一起赶。
到年底就会把塘里的水抽干,然后过年的腊鱼就有了,父亲有时会留一两个大鱼放到池塘里留到明年,如果碰到当年的雨水多的话父亲留的鱼就会跑到劳伯伯鱼塘里,过年捕鱼时就是一家欢喜一家愁,母亲埋怨父亲:叫你不要留不要留,父亲摇摇头叹息一声也就算了,到明年又会留。
有一回母亲从外面回来很生气,跟我说:她说他们家孩子长得好,以后生的小孩也会长得好。“她”指的是隔壁婶婶,母亲生气的理由很简单,说隔壁婶婶有所指,因为我们几姐弟像父亲都偏矮。
劳伯伯家的孙子鑫鑫果然可爱,连父亲也喜欢,这在不喜欢小孩的父亲很难得。父亲晚饭前总喜欢喝点酒,碰到鑫鑫过来有什么好吃的父亲总是要让他尝尝,有时高兴了还会用筷子沾一点酒让他尝,习惯了一到晚饭鑫鑫就跑过来。母亲去吃喜酒带回的一些糖果都留给鑫鑫吃直到我儿子出生。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处世原则实在是妙:小纠纷时能过就过,实在不行悄悄的协商解决,且从不当着小孩子面,其实有些小过节时间长了再回头来看实在算不了什么,人这一生很短呢。
劳伯伯与几个堂兄弟不知为了什么跟仇人似的,老死不相往来,正是父亲的“不作为”,始终与邻里和平相处,记忆中父母从来不与人动干戈。到现在,儿女都在外面,那年奶奶去世,地里打药、施肥、掐棉花头左邻右舍全包了,等我们回去只要操办奶奶的丧事,真正是远亲不如近邻。
-全文完-
▷ 进入鼠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