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司马祠感怀西郊

发表于-2012年11月02日 早上9:04评论-10条

被束缚在长达七百多公里的晋陕大峡谷里的黄河,狂燥暴怒的一路奔腾咆哮,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龙门山的阻滞,从壁立千仞,宽不足百米的的龙口石峡磅礴而出,一泻千里。

重获自由的黄河,已被黄土高原上大大小小的地表径流从千沟万壑里携来的亿吨泥沙,染得通体浑黄。当她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躯体在龙口下游宽敞的河床上徜徉时,显得懒洋洋的,脾气温柔了许多。

黄河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向南流淌了几十公里,来到了一条名叫芝川的川口处。芝川位于黄河西岸,芝水伏于其中。一座长达三公里多的高速公路大桥凌空飞架在芝川两侧黄土塬上,车辆穿梭其上,疾驶如飞,昭示着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人们,已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时期。

芝水南侧的梁山塬,土层很厚,塬顶平坦。站在黄河滩上远远看过去,整座梁山就像摆放在黄河岸边的一部陈旧发黄的厚大史书。这样的史书,只能有大自然才能书写,也似乎只有黄河才能翻读。

两千一百多年前,就在这部巨大的史书中,曾诞生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史学家,他就是汉太史司马迁。

司马迁自幼天资聪颖,力学不倦。成人后的他博古通今,秉承父志,立志著史。后在人生逆境下,含垢忍辱,以自己学究天人的渊博学识和拔类超群的文学修养,在竹简上撰写了五十二万多字的《史记》,不但为混沌的古中国三千年的人文社会历史,理清了主枝侧蔓,也对后世的小说、传记文学、戏剧脚本、散文等文学体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妙的文学艺术手法,力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华夏历史第一部令人信服的纪传体通史。被后人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在他的家乡,就是眼前的梁山韩奕坡上,兴建了一座祠庙,这就是汉太史司马迁祠。

司马祠静静坐卧在梁山塬前的韩奕坡上,依山傍水,山水皆阳,静谧安详,古朴端庄。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着司马祠走去。风萧萧,水瑟瑟,面前不是高山大河,却觉得步履有些沉重。沿着坎坷的战国古道向上走,似乎步入了时光隧道。清冷的秋风佛面而过,心中隐隐感到,那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官卑气盛,饱经沧桑的司马迁,似乎就在这静寂的梁山某处默默地伫立着,沐浴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烽火狼烟里,凝视着静静流淌着黄河,在给人们的讲述着华夏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历史典故,如秋风长吟,娓娓不怠。

深秋时节的芝水并不大,宽约十数步,却是通向黄河的一条史脉。古柏参天的塬坡并不险,高差约百米,却像是一枚民族辉煌史诗的绿色书签。

秀芝古桥,久经风雨,蚀迹斑驳。桥下芝水微漾,从容不迫,并不急于的奔向黄河,缓缓流淌的河水似乎也在聆听着坡上那位老人讲述的古老往事。

过桥走上司马坡,坡不是很陡,约三百米长由巨石铺砌的战国旧道,凹凸不平,古辙深嵌,使你不由得想到了司马迁的坎坷人生,令人浮想联翩,心生感叹。

塬坡不是很高,九十九级台阶之上却是最尊之处。踏着九十九级神道往上走,你会感到一种神圣的“高山仰止”。这种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受的“九九”极数,却被人们用来对一个官卑言微的汉太史司马迁的尊崇。

司马祠不是很宏伟,却在河之北,山之南的“河山之阳”风水佳处。大殿两旁古木森森,石文碑刻,肃穆庄重。大殿里,司马迁塑像侧目而立,目光炯炯,须髯若神。望着司马迁塑像,我心中不只是敬仰,敬仰里更感受着华夏历史的厚重和辉煌。

大殿后面的司马迁衣冠冢,“尚余古柏风霜苦,空对长河日月深”,古柏断砖,老树虬枝。一位汉族史学家被葬入蒙古族敖包样式的坟墓里,历经金、元、清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多次修缮保护,印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他的尊重,使前来瞻仰凭吊之人不禁肃然起敬。

目光再从司马迁的墓冢转过向西南方看过去,河川历历,暮色苍茫。看不到远在二百多公里外的,早已湮灭在黄土中的汉城宫阙。也看不到那位令他宠辱加身的汉武大帝的茂陵陵寝。眼前这座蒙古包似的司马迁墓冢,与用当时三分之一税赋兴建的汉武帝茂陵的规模无法相比。一位是臣,一位是君。一位包羞忍耻,一位“冠于百王”。一位是史界太祖,文学泰斗。一位是“威强睿德曰武”。汉武帝带着雄才大略,带着晚年的反省在那边豪华奢侈的茂陵里长眠安息。司马迁则带着满腹经纶,带着完成父愿的《史记》,在家乡的黄土高坡上的孤坟中入土为安。

再沿磨盘路蜿蜒而上,登上梁山之巅,望着悠然南下银光闪亮的黄河,透过河身上蒸腾而起的蔼蔼雾霾,我似乎又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大汉民族昂然崛起,威震八方的汉武时代。

司马迁和汉武帝虽不是同年生,却疑为同年逝。这两位在华夏历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令我对他们的杰出作为在感慨万分之时,又在心中泛起了难以言表的五味杂陈。

汉武帝承袭“文景之治”之盛,文治武功,大展雄才,力推新政,开疆扩土,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具有现代含义的“帝国”。正如他自己的表述:“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然而,国家的强盛,外族的臣服令他逐渐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黩武穷兵。特别是在他晚年期间杀戮过度,引得怨声载道。经“巫蛊之祸”而丧子,后有“大舅哥”庸将李广利的不忠和变节,最终使远征匈奴的大军全军覆没,这才令他痛然醒悟,诚颁“轮台罪己诏”而悔过,息兵养民。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封建皇帝,但这一切对司马迁来说,已为时已晚。因为早在这10年前,禀性刚直的司马迁为国而计,为并无深交的,且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说情喊冤,并隐喻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于按兵不援的李广利。从而触犯龙颜,被盛怒之下的汉武帝打入大牢,后又恩准赐予腐(宫)刑,断了男人命根。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乃是奇耻大辱,污及先祖。司马迁自诉:“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所言切切,痛人肺腑。 

“李陵事件”真相大白后,汉武帝意识到让司马迁担当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便特赦了他,并委任司马迁做中书令,续写史书,却不为他平反昭雪。然而,“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的司马迁,认准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信条,虽体辱先祖却忍辱苟活,出狱后坚持续完《史记》,为后人留下一部光照千秋的灿灿史书。

汉武帝为后人创建了一个汉民族崛起振兴的庞大基地,真正让我们民族雄踞东方,傲视天下。司马迁则为人们留下一部凝着血汗的《史记》,让人们在回顾过去历史的过程中,看看有多少经验教训可以汲取。

历史有时很奇怪,在人生旅途的逆境里,在“意有所郁结”时,那些不屈伟人往往能痛定思索,“发愤著书”,铸就辉煌巨著。精通历史的司马迁,就曾以众多的类似自己处境的历史典故激励鞭策自己。他曾挥笔急书:“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名垂千秋的《史记》,凝聚的不单是司马迁的大家才华,屈辱血泪,更凝聚着一位伟人的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

一部《史记》,乃鸿篇巨制,上面隐去了司马迁自己的悲愤屈辱,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我们民族历史进程的壮丽画卷。

我翻不动这部黄土地上的厚重史书,《史记》中的大多数史实,我以前只是从其它渠道得来。前些日子敬阅《史记》,在为我们民族的文明进程感到自豪时,却另有一种困惑,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是由芸芸劳苦大众来创造?还是由显赫之人来把握?

带着这种困惑,我从九十九级之上的尊贵之地一步一步走下来,又回到了弥漫着人间烟火的黄河滩,我默默地祈问着黄河。

伟岸的高山,嵯峨的绝壁,能使奔腾咆哮的黄河“九曲回肠”,但岂能挡住其奔向大海的信念。封建的体制,王权的威严,能使一个人,一个民族荣辱兼并,但绝不能阻止一个伟大民族走向昌盛的步履。

大河奔流的征途可以千曲百折,但她走向辉煌的意志却是百折不挠。高山如体制,峭壁如王权,它们虽然能暂时左右历史的波涛,甚至推波助澜,但绝不能阻止大河的意志,东海的日出。

望着眼前娴静温柔,波澜不惊的黄河,她在晋陕大峡谷里的怒吼咆哮,已成为过去的回声。而我们中华民族,也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幽深峡谷里,行进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旅程。

黄河在这段漫长曲折的前行旅途中,有过在壶口瀑布那里跌宕时雄狮般的狂啸,也有过在延川乾坤湾那里无奈的曲折迂回,但是,黄河奔向滔滔大海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同样,我们民族立志走向辉煌的脚步从来也没有停歇。

司马迁的一部《史记》,为我们叙述了汉武帝以前的三千多年的民族历史。如今,我们正走在《史记》之后的第二个三千年的民族历史的后段。历史如涛,汹涌澎湃,就如面前这滔滔黄河,定会一如既往的向着浩瀚无垠的大洋奔腾而去……

长吟的风中,携来了低沉的河水涛声,似乎在替那位早已作古的司马迁,继续向人们倾述着发黄的历史和静静流逝的沧桑岁月……

斯人已去。司马迁的尊卑荣辱,汉武帝的文才武略,已随历史的硝烟散去而尘埃落定,深驻于黄土高原这本厚大的史书之中。而我们民族的历史,则犹如眼前这义无反顾的黄河之水一样,不会滞留,一直在滔滔前行。

身旁的这座芝川高速公路大桥,与司马祠比肩齐高,气势如虹,直通东方。它在昭示:由我们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驱动的历史车轮,正在朝着我们民族再次崛起的方向,滚滚前进!一部更加辉煌的“史记”,正在我们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呱呱诞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海晴空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一篇饱饮黄河雄伟之风的游记,在司马祠边深情吟诵,
看不尽的风光秀丽,赏不完的历史文化,
深刻而丰富的司马祠感怀把我们带入了一部辉煌的“史记”中,
让我们缅怀历史,透过作者的文字,
去瞻仰司马迁这位历史上的伟人,去憧憬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

文章评论共[10]个
那一抹迷彩-评论

“长吟的风中,携来了低沉的河水涛声,似乎在替那位早已作古的司马迁,继续向人们倾述着发黄的历史和静静流逝的沧桑岁月……”,好!来欣赏朋友的佳作,又是一篇力作呀。读着您的感怀,我怀中揣着一份感动,透过您穿越历史的文字,让我领略了一部“辉煌”,随着您的游记,我可以足不出户地去感受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了,还能到司马祠近距离地去瞻仰伟人,缅怀历史。呵呵,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真的是不错。还等着去下一个目的地呢。问好朋友!at:2012年11月02日 中午2:12

西郊-回复新朋友评论像是位老朋友,感谢鼓励!欢迎到大西北来!问好! at:2012年11月03日 清晨7:36

西郊-回复差点忘了,敬礼! at:2012年11月03日 清晨7:37

那一抹迷彩-回复呵呵,再来坐一坐,问好西郊兄。 at:2012年11月04日 清晨7:15

一叶秋419-评论

一部更加辉煌的“史记”,正在我们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呱呱诞生……问好西郊朋友,期待更佳的美文出现在烟雨!(:012)周末愉快!at:2012年11月02日 中午2:51

西郊-回复感谢一叶秋编辑鼓励!有空我一定多写。问好!早安! at:2012年11月03日 清晨7:34

格子调-评论

我感觉又上了一课。问好西郊。at:2012年11月02日 下午4:21

西郊-回复多谢格子调文友鼓励!问好!早安! at:2012年11月03日 清晨7:32

文清-评论

拜读老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2年11月02日 晚上9:05

西郊-回复问好文清主编,早上好!你辛苦了,千万注意身体! at:2012年11月03日 清晨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