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永远的芬芳朱文科

发表于-2012年11月14日 晚上9:25评论-3条

1

巍峨秀丽的井冈山,又一次矗立在我的眼前。

这是十月中旬,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与郑南东先生相约,为我的长篇新作《血色幽兰》定稿事宜,在井冈山见面。伍若兰烈士的亲属伍天晓、李百祥,欣然与我同行。郑世和父子特地开车送我们。

井冈山我是去过的,那是2006年七一前夕,我所在单位耒阳市公安局,组织我们机关党员去井冈山参观。那时,从耒阳到井冈山,还没有高速公路,汽车沿320省道一路往东,经安仁、炎陵,抵达井冈山,要颠簸五六个小时。如今交通发达,小车经衡(阳)炎(陵)高速,两个多小时便到了宁冈砻市。

砻市镇位于井冈山市西北,地处莽莽丛林,山清水秀,本为宁冈县城,2000年,并入井冈山市。1928年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及上万湘南农军,从耒阳出发,东撤至此,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5月4日举行了红四军成立大会,所以又叫红四军建军广场。当年,这里是一片沙洲,会台用禾桶、木头、门板搭成,如今已改造为一个大广场,石板铺地,国旗高扬,绿树环绕,院灯密布,成为市民休闲、集会的好场所。

经过会师桥,步行到龙江书院。伍天晓向工作人员出示了伍若兰烈士证书。对方听说伍天晓是伍若兰的侄儿,客气地带我们入内参观。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曾是湘赣边界三县(宁冈、酃县、茶陵)的最高学府。书院的建筑典雅、精美,分三进,中间为天井,两边有厢房,后进是文星阁。我的小说里,多次提及龙江书院。朱毛会师后,首次会谈于此,酝酿组建红四军。文星阁三楼,至今保存着当年朱毛会谈的简陋桌椅。在这里,朱德、毛泽东、王尔琢、陈毅居住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在这里,有朱德和伍若兰的甜蜜记忆。在这里,也有王展程与段子英新婚的温馨。段子英在耒阳促成了朱德和伍若兰的结合,伍若兰在砻市促成了王展程与段子英的结合。这两对新婚夫妇的爱情,成为军民中的佳话。不久,她们在井冈山上的小井红军医院,一起促成了杨至成与伍道清的婚姻。伍若兰、段子英、伍道清,还有伍春林、伍飞悦,这几朵来自耒阳的鲜花,在井冈山绽放出独特的美丽和芬芳。她们都编入了红四军宣传队,伍若兰任队长,萧克、欧阳毅、彭儒、谢维俊,许多革命前辈都是宣传队员。龙江书院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宣传队书写的标语。

书院内,有朱德和伍若兰的旧居,毛泽东和贺子珍成了他们的邻居。“朱毛朱毛,你是猪,我是毛,我是你身上的一根毛,没有朱,哪有毛?”毛泽东这句幽默之言,道出了朱德和他的亲密关系,肯定了朱德的历史性贡献。人们常言,朱毛不分家。朱毛的结合,可以说是民族的万幸,是革命的大幸。朱德坐镇耒阳指挥的湘南起义,波及湘、粤两省二十多个县,参加民众上百万人,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时间之长,在党史上没有第二次。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的战略目标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把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出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虽然湘南起义最终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朱德率领上万湘南农军上井冈山,壮大了红军的武装力量,为建立巩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国解放后,谭震林曾指出:“如果不是朱德把南昌起义余部保持下来,不是带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起义那一点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可以说,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甚至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我想,我党领导的武装暴动史,不只是三大起义,应该是四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这才是公正的、客观的。

2

中餐后,我们驱车直奔茨坪。这里曾是井冈山市委、市政府驻地。如今,井冈山市党政机关搬到拿山的新城区了,但茨坪依然是井冈山最热闹的街市。

我们来到江西干部学院,郑南东叔叔已在门口等候。六十出头的他,身材壮实,笑容灿烂。他是三天前从北京赶到井冈山的。他是老红军、开国将军郑效峰的儿子,曾任空军某部政委。作为井冈山红军后代授课团的重要成员,他与江西干部学院的领导、专家、职工都熟悉。他带我们安排了客房,特意安排我与他住一间。随后,带我们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领导、专家见面,与陈士榘将军的儿子陈人康、王佐烈士之孙王生茂、毛泽民的外甥曹宏,以及中山大学的教授见面。远在深圳开会的赖明大哥也风尘仆仆赶来了。我们就《血色幽兰》一书的修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细致的意见。

黄昏时分,我们驱车赶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踏入陵园大门,那块横式牌坊园标上,宋任穷题写的九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进门后,我们买了个花圈,敬献给伍若兰烈士。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我们把花圈恭恭敬敬摆在纪念堂,向伍若兰烈士默哀三分钟。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约有4.8万人牺牲,留下姓名的仅15744人,伍若兰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从耒阳走出的伟大巾帼英雄,文武双全。她是诗人,留下大量的革命诗词和歌谣;她是书法家,书法在红军里首屈一指;她是勇士,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女侠。毛泽东把她和贺子珍一起称作井冈山的“绝代双骄”。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在绝笔之作《伟大大的道路》中,这样评价伍若兰:“她在农民中真是无人不知,是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年龄只有25岁(实际为22岁,笔者注),演讲富有魄力、才智,大脚,体格非常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她并不好看,可是一双大眼闪烁着智慧与果断的光辉。”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摆着一位女红军的骨灰盒,至今没有安葬。她就是伍若兰的亲密战友段子英。伍若兰、段子英,还有曾志、彭儒,这些从湘南起义中走出的女战士,都是衡阳女子三师的同学。伍若兰和段子英关系最亲密,两人在学校一起参加革命,先后入党,湘南起义中担任县女子联合会的正副主[xi]。她们的丈夫——朱德与王展程,也是亲密无间的战友。遗憾的是,不到一年后,王展程和伍若兰先后壮烈牺牲,段子英与杨至成的妻子伍道清一起被打散。新中国成立后,段子英担任过湖南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2000年冬病逝。

我们从纪念堂出来,继续攀登,来到雕塑园,萧克上将的题字模糊不清。它地处纪念堂左侧高山之巅,据说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园标“井冈山雕塑园”几个字由萧克将军题写。青松翠柏之间,耸立着十九位井冈山时期主要领导人的雕像,分别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王尔琢、罗荣桓、谭震林、滕代远、李灿、何长工、宛希先、张子清、何挺颖、陈正人、蔡协民、伍若兰、贺子珍、王佐、袁文才。这些雕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再现了他们当年的英姿。女性雕像只有两位——贺子珍和伍若兰。她们并不是作为伟人的妻子,而是以井冈山斗争主要领导人的身份站立在此。

我与伍天晓站在伍若兰的雕像前,眼泪情不自禁流出。最近一年来,为了写作《血色幽兰》,伍若兰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我几次梦见她。伍天晓也流泪不止,梗咽说:“姑妈,我和朱文科来看你,是告诉你,朱文科为你写了一部书,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你的事迹很快就会传播全国。姑妈,您安息吧!”

伍若兰是为救朱德牺牲的。她被国民党抓住后,关押在赣州。敌人施行了“吊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很久,才砍下她的头颅,悬挂在长沙的大街上示众。她牺牲时,已经有四个多月的身孕,敌人残忍地割开她的腹部,把孩子剁成肉酱。就义前,敌首刘士毅说:“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一下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保你不死,还可给你官做!”伍若兰坚贞不屈,怒目痛斥:“告诉你们的主子,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背叛共[chan*]党,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伍若兰倒下的时候,是一个雪花漫舞的冬日,年仅23岁。她的牺牲,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只是救出了朱德,而是挽救了中国革命。前几年,朱德的侄孙女朱玉珍、侄外孙女刘克明专程赶到耒阳,寻找伍若兰的亲属。她们流泪对伍天晓说:“伍若兰是朱家的恩人,没有伍若兰就没有朱德,就没有朱家的今天,中国的历史也要重写。”伍若兰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和为爱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

当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宴请我们。馆长肖邮华、编研室主任饶道良及周见美等工作人员陪同。郑南东、赖明及中山大学一位教授与我们共进晚餐。席间,提及我的《血色幽兰》,大家给予高度好评。饭后,郑南东还交给我三封信,一封是杨得志将军的女儿杨秋华写的,一封是朱德元帅的亲属刘克明写的,一封是王紫峰将军的儿子王京生写的。他们在信中,也充分肯定了《血色幽兰》的价值,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几位领导、专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对此,我感动又感激。我一个普通的业余作者,一部作品能引起这么多开国将帅后代及专家们的关注,何其幸运。

3

次日一早,我们参观了井冈山新城区。随后,又驱车去了小井。

小井位于茨坪镇西北面六公里处。当年的“红光”医院就设立于此。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等,共三十二个房间,可容纳伤病员两百多人,是红军最大的医院。院长曹镕,党总支书记曾志。耒阳女红军伍道清、伍飞悦、伍飞霞都在这所医院当过护士。受伤的杨至成住院期间,在伍若兰的极力撮合下,与伍道清结婚。1929年1月底,井冈山失守,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医院,一百多名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全部壮烈牺牲。解放后,政府按原貌重修了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有个小山坡。爬上去,会看到一块小小的墓地。说是墓地,其实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是在凸出的小土坪上,安放一块大石头。石头呈赭黑色,不高却很坚实,自左至右镌刻着“魂归井冈”四个大字,下面一行是“红军老战士曾志”。曾志是我们湖南宜章县人,湘南起义中随陈毅上井冈山,是一位十分美丽又忠贞的革命者,一个女中豪杰。她出身富家,十五岁参加革命。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在郴州“反白”事件中牺牲,早期为革命而牺牲,上井冈山时与蔡协民结为伴侣。后来,由于叛徒出卖,蔡协民不幸牺牲。曾志又嫁给了陶铸,从此相伴终生。曾志的三个儿子,老大是夏明震的遗腹子,在井冈山时期被送给了别人,老三也在战争期间忍痛送人,老二被党组织为筹集活动经费而卖掉,作为母亲曾志,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她本人九死一生,1935年1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央苏区。重病缠身的曾志与特委、红军独立师完全失去联系,被迫离开闽东。她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四处寻找党组织,后来她却因此被指责为“政治动摇,想当逃兵”。从延安整风后,她蒙受了前后四十年的政审,多次受到错误处理,但她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直到甄别平反。文革中,陶铸蒙冤,被打成“中国最大的保皇派”,惨遭迫害致死。曾志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她对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1985年以后,曾志担任中顾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却让在井冈山的儿孙们继续当农民,不肯利用职权谋一点私利,并在去世后把所有财产都交了党费。她在遗嘱中留言,长眠后把部分骨灰埋在井冈山的一棵树下当肥料。那块普通的石头,就是她的“墓碑”。

曾志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如今,曾志跟伍若兰、段子英一样,都长眠于井冈山。她们的芬芳,永远弥香。

4

江西干部学院院长裴鸿卫专程设宴,请我们共进午餐。毛泽民的外甥曹宏,陈士榘上将之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人康,也参加了宴会。

期间,我接到遂川县大汾镇一位叫任大福的农民打来的电话。他自称是耒阳籍女红军伍飞悦的孙子。湘南起义中,伍飞悦随同伍若兰上了井冈山,在红军医院当护士。1929年1月,井冈山失守,伍飞悦与其他一些战士不幸被捕入狱,关押在大汾监狱。五年后,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反动当局决定对在押的女红军,可以由土豪买去。伍飞悦被遂川一家姓任的土豪买走,做了小老婆。她在任家三四年,生了个儿子,后借口回老家耒阳看望父母,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任家几次到耒阳寻找她的下落,未果。任大福的一位亲戚看了网上发的小说,里面写了伍飞悦,便告诉了他。他千方百计找到我的手机号码。听说我在井冈山后,特地坐车赶来与我见面。

宴会后,我对赖明大哥说,此行我有个心愿,就是去伍若兰和王展程牺牲的地方祭拜。任大福听了,高兴地说,他知道王展程烈士的墓地。于是,我们在他的带路下,驱车赶往遂川。郑南东叔叔与我们同行。

赖明大哥从小在外婆段子英身边长大,对外婆的感情很深。段子英在晚年,根据何长工的建议,写了部回忆录,一直没有出版。家人把修改、出版任务交给了赖明。赖明是广州市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事情多,哪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这个。他就把外婆的遗愿交给我帮他完成。从赖明的讲述里,我知道了段子英坎坷的一生历程。王展程牺牲后,敌人把段子英押赴遂川县大汾镇。大汾距戴家埔约有四五十里的山路,段子英被敌人卖给一个药店老板做妻子。她忍辱负重,一心抚养王展程的遗腹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段子英始终没有放弃她的信仰。为了寻找党组织,早日回到革命队伍,她以回家探亲为由,后来离开了遂川,流落到南昌,靠给别人缝衣、绣花为生,抚养王展程的后代。1935年,她回到家乡耒阳,找到了党组织负责人李振鹏。李振鹏指示她在灶市开了家小旅店,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她以此为掩护,营救、保护了许多同志。因叛徒告密,曾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后经家人活动营救出来。全国解放后,段子英分配在湖南省机械工业厅工作,享受副厅级待遇。1984年夏,她带着王林涛来到戴家铺,找到王展程牺牲的地方,烧香祭拜烈士在天英灵,了却半生心愿。

从大汾镇到戴家铺,是一条长长的峡谷,长达三四十里。两边都是崇山峻岭,中间一条小河潺潺流过。王展程的墓地在戴家铺小学右侧的山坡上。一块普通的墓碑上,刻着“王展程烈士之墓”几个大字,下面有他的职务简介。王展程是湖南石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进入湘南,参加湘南起义。朱毛会师后,王展程任红四军二十八团参谋长,团长是他的石门同乡王尔琢。在第二次反“进剿”中,他协助王尔琢率二十八团先后取得了五斗江战斗、七溪岭战斗和龙源口战斗的胜利,并在龙源口战斗中负伤。“八月失败”后,王展程协助王尔琢在崇义思顺圩追劝叛徒袁崇全时负重伤。回井冈山后,在小井红军医院治疗,伤未痊愈又重返前线。1928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第四、第五纵队上井冈山与红四军胜利会师,王展程调红五军教导队任军事教员。1929年1月,红四军、红五军混编,王展程随彭德怀部留守井冈山,并任军部参谋。不久,井冈山失守,整个部队被打散,王展程、段子英夫妇也与红五军失去联系,途中遇到彭德怀的副官李某。三人饿了三天三夜,来到湘赣边界小镇戴家埔,被地主武装挨户团抓获,王展程和李副官惨遭杀害,段子英被卖到大汾。

站在王展程的墓碑前,我眼眶湿润了。在我的《血色幽兰》里,王展程和段子英也是主要人物之一,他俩的爱情故事贯穿全书。为写作这部书,我查阅了王展程很多资料,对他的英勇献身精神充满了无限敬仰。我默哀几分钟,安息吧,我的英雄前辈。

5

黄昏,我们与郑南东、赖明在大汾镇分别,他们回井冈山,我们五人驱车赶往赣州。

赣州简称虔(qian),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有两千余年历史。夜晚的赣州,十分漂亮。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有八境台,是赣州古城的象征。台依城墙而筑,高三层,仿古建筑。红楼绿瓦,飞檐斗供,画梁朱柱,雄伟壮丽,为北宋嘉佑年间孔宗瀚所建。可惜由于旅途劳累,我们没有更多时间参观。

次日一早,我们去了赣州市中心的卫府里。这里是当年敌人杀害伍若兰的地方。李百祥告诉我,十多年前,他来过这里,当时,这里还是郊区,一片荒地。如今,高楼林立,已经是一个热闹的市场。

我们绕市场走了一圈,我想起伍若兰牺牲时的场面,眼泪又一次流下来。伍若兰在监狱里受尽敌人的折磨,没有屈服。刘士毅无奈之下,只好电告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置。蒋介石复电:从速处决,割头示众。接到电文的当天,刘士毅下令刽子手把伍若兰押往卫府里刑场。沿街群众看见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伍若兰,依然高呼口号:“红军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许多人都悄悄流下了泪。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死方英杰”。我想,伍若兰走向刑场的路上,脑海一定塞满秋瑾的诗句。她定然有着种死如归的豪迈。她是可以快意的,是可以自豪的,没有给心爱的丈夫丢脸,没有给红军丢脸,没有给共[chan*]党丢脸。若兰一步步走向刑场。忽然,她发现,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的兰花。她心头一动,脚步停了下来。她忍着遍体鳞伤的痛,蹲身,轻轻触摸着兰花那带露的花叶。露水滴落,仿佛泪珠……她从容起身,从容而立。刽子手右手一挥,大刀寒光一闪,兰花上,溅满殷红的鲜血……刽子手剖开她的腹部,把婴儿取出,剁成碎片、肉酱、血浆和着泥浆……刽子手们将伍若兰的身子劈成四块,浇上汽油焚烧。又将她的首级吊在一个架子上面,沿江示众。这一天,是1929年2月12日,风云黯淡,赣江失色。

因伍若兰是湖南人,二十天后,敌人又将她的头颅送到长沙,挂在大街上示众,还厚颜无耻地在湖南《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欣赏人头的文章,妄图震慑人心。杨开慧看到这两篇“奇文”,满怀悲愤,写了一篇《悲感》,义愤填膺,痛斥反动派残害共[chan*]党人的罪行。

一朵兰花被敌人摧残了,这是朱德一生的遗憾和隐痛。伍若兰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胆识过人,是红军中难得的女将。英勇的她死于忠贞的爱情,一种超乎个人生命之上的崇高爱情。多少年以后,当美国作家史沫特莱问朱德:“提起伍若兰,你为什么显得那么消沉?你不爱她吗?”烛光照着朱德多皱的面庞。他表情沉重,像是凝视着想象中的情景,然后用沙哑的声音讲述伍若兰牺牲的经过。他沉默了好久,才从回忆中挣脱出来。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从此,朱德毕生酷爱兰花,收集、培植、种养兰花,还把伍若兰为他做的布鞋长期带在身上,再也舍不得穿。他一生中写了四十多首赞美、歌颂兰花的诗。很多诗句中,包含着对伍若兰深切的怀念。后来,一位著名作家感动于伍若兰朱德的生死恋情,写下赞诗一首:“铁血丹心惊鬼魅,井冈逶迤矗云天。当年最忆香如故,心馨一瓣祭若兰。”朱德和伍若兰的爱情,成为中共领袖中的孤例,感人至深。

巾帼碧血洒大地,化作幽兰吐芬芳。伍若兰,宛若一朵圣洁的兰花,永远绽放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充满幽香。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洋洋洒洒的文笔,记载着井冈山一游的感悟与体会。描写细腻、用词考究,引用大量历史事实,来描述巍峨秀丽的井冈山和发生在它身边的史实,颇见功底。请朋友再发稿一定和博客的时间错开,便于我们审核。

文章评论共[3]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再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2年11月15日 清晨5:49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012)(:012)(:012)at:2012年11月15日 清晨6:59

文清-评论

早上的晨光,带给你恬静美丽笑容。祝一天好心情!at:2012年11月15日 清晨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