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招工向往天空的鱼

发表于-2012年11月26日 早上9:39评论-4条

一直在党委办工作的老王这些天很忙,忙着招工。

上周一下午临下班前,局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全局动员招工。因为市政府的招商企业富士得刚接了一批新任务,急需招一批工人,而“用工荒”现象却已持续了很久,为了服务好这些来当地投资的企业,市政府便不惜动用行政命令,将招工任务下达到市直各部门。老王单位便分了300个任务。局长在作简单的动员后,便又把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个科室,机关党委贾书记具体负责督查。可怜老王这个单位是个小经济部门,总共六个科室三十余人,这每科室便分得了50个的指标。

会议结束,老王觉得很荒唐——要分任务也应该分到县区乡镇啊,市直部门能招到什么工?如何去招工?难道人人工作不干了,去当中介?因而,并没有当回事,各处问问,招到很好,招不到估计也就算了,做做样子而已。

刚好当晚回乡下老家出礼。吃饭时,老王便将这招工的话跟一个当村长的远房堂兄说了,请他帮帮忙,看看村里能不能组织几个青年去应聘,帮他应应景。谁知一听此言,那村长立唉声叹气起来,说道:“哥啊,不是我不帮你,是实在找不到人。我自己就有10个任务,如今才完成4个,完成1个奖励300,差1个罚300,功过相抵,我已经被罚了600了。昨天乡里又开会了,月底完不成任务的话,立刻免职!”老王一听,诧异得很,这才知道乡镇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下达招工指标了,就因为县区也无法完成任务,才死马当活马医,把市直部门也动员了起来。老王隐隐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天一早,刚到班上,贾书记便打来电话说,要立刻下乡,到挂钩帮扶村去。老王纳闷,这又不慰问又不调研的,这会下乡做什么?贾书记道:什么慰问调研,去看看能不能帮我们完成点招工任务啊。老王一听,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便匆匆地下了楼。

谁知到了帮扶村,村长书记皆一脸为难——村里尽剩下些老弱病残,我们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一个呢;要是能找到的话,我们尽量帮你们。

这明摆着是没指望了。贾书记立刻决定,去附近的一个乡镇,找以前挂职时认识的老朋友帮忙。一番推杯换盏之后,那位老朋友终于答应,将自己乡里的完成名额让两个出来。于是贾书记带着老王喜气洋洋地回了单位——总算是不虚此行了,只要单位不是光头就行了。

回来后,听说办公室的小张和工业科的老杨,也从老家各联系到了一个。贾书记愈发高兴了,完成4个也算是有交代了。老王也放了心。

谁知刚消停了两天,周五一上班,出差刚回的局长又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局长一会诉苦——市政府昨天开了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将招工纳入年底考核项目,每天下午7点前通报各单位完成情况,人家都是几十个上百个,就我们才4个,丢人啦,这可是新一届市政府交给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啊;一会加压——将招工列为目前全局头等大事,任务分解到每个人,每天也通报完成情况,年底作为评先考核的依据;一会又利诱——市里拨的招工经费将全部用到刀刃上,完成一个,市里奖励多少,局里配套奖励多少。真正是语重心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得人人面色凝重。

老王回到办公室,立刻给所有在县区乡镇的同学朋友打电话,请他们支援,并且把原因后果分析给他们听:如果招不到人,富士得不但不会后续投资,还很有可能缩小规模,这样就影响到了当地税收,影响到了政绩,所以市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来死压的。末了,又扮可怜道:实在招不到,说不定过几天你们就得到富士得去找我了。朋友们均表示“深切同情”,但“无能为力”。也有的愿意两肋插刀,慷慨地“自我牺牲”一下,去富士得充个数;老王倒真的觉得是个办法,无奈他们和老王一样,早超龄了。

一天过去了,大多数人名字后面还是个“0”,老王名列其中;两天过去了,一半左右的人名字后面还是个“0”,老王名列其中;三天过去了,局里有几个人跑到安徽、山东一带转了一圈,带回了十几个人,大多数人名字后面有了数字,而老王的名字后面依旧是个“0”。

老王急了,深悔自己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让别人到外地“抢滩”成功,如今自己再去怕也没希望了。

晚上到家,从老婆那要过家中亲友的电话,他开始挨个给凡是不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亲友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跳槽去富士得上班。这本来就是接近疯狂的想法——谁愿意放下干得好好的工作,跑到一个声名不佳的代工企业去呀。老王得到的结果自然只能是失望。

见老婆还在若无其事地做饭吃饭,老王忍不住道:“我给你下5个任务,必须完成!”老婆不屑道:“切!我上哪招去?完不成还能开除你不成?”老王不吱声,思忖半天赔笑道:“好老婆,明天你到车站帮我拉人去,好不好?本来应该我去,但我好歹公务员,放不下这面子嘛。”老婆一听,立刻放下饭碗,柳眉倒竖道:“好笑得很呢,你放不下面子我就放下吗?我像是在车站拉人的人吗?你是公务员,我还是单位的二把手呢。亏你想得出这馊主意!”老王一听泄了气,放下饭碗躺到沙发上发呆。

见老王愁眉苦脸的样子,老婆道:“嗯,上次电话里听说老家堂哥家的老三两口子,因为在家盖房子一直没有出去。要不我打电话请他俩帮你充个数?只是,房子虽然好了,马上又秋收了,不知人家愿不愿意。”老王一听,立刻跳起来叫道:“快打!快打!秋收没关系,我出钱让他们雇人收,他们只要干满三个月我就算招成功了。”老婆拿起电话,好说歹说了半天,堂侄儿俩口终于同意来报名。老王兴奋得亲了老婆一口,便喜滋滋地抢着洗碗去了。

第二天,把堂侄儿俩口送去报了名,老王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终于破了零,好歹不那么难看了。

谁知刚隔了一天,侄儿便打来电话说:“姑父,我们要回去了。”老王急得拿着电话“唿”地一下站了起来:“为啥呀?”侄儿说:“我们本来想帮你忙,熬上三个月再走的。谁知这个不断有人跳楼、打架的破厂还真不是人呆的,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就是不断地穿线穿线;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就是干活,在车间还不许互相讲话;什么狗屁班子、主管吆五喝六的,根本不把人当人看。我们也干过不少厂,还没见过这样的。姑父呀,实在对不起,我们不能受这罪了。”

侄儿说完,估计生怕老王再劝,不等老王回答便急急地挂了电话。老王握着电话,颓然坐到椅子上,呆望着天花板,半天没有说话。

当天晚上的招工通报上,老王的名字后面又恢复为“0”。两天后,老王办了一张假身份证,改了年龄,到富士得应聘成功,正式“体验”起了车间工人的生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向往天空的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格子调推荐:格子调
☆ 编辑点评 ☆
格子调点评:

招工事件隐含出许多社会问题,明白人稍稍想想也知道文中招工的企业指的是谁。而招工任务下达的过程中,老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看出了用工荒的严重。企业应该做做思考,要想招到工人,企业用人改革十分重要。

文章评论共[4]个
雨素-评论

(:001)at:2012年11月26日 上午11:42

向往天空的鱼-回复这表情,这让人不忍心啊:) at:2012年11月27日 早上9:44

月下的清辉-评论

情落烟雨,红尘有爱,非常感谢对小说的支持。欣赏来了。晚安。at:2012年11月26日 晚上9:17

向往天空的鱼-回复谢谢关注! at:2012年11月27日 早上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