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喀喇昆仑,因为我美致龄

发表于-2012年12月03日 上午10:00评论-6条

同行的朋友去山里采样,正好给了我一个难得的空间,一个把喀喇昆仑山完完整整地托付给我的空间。

我不敢辜负。不敢辜负这冬日里明媚的阳光。于是把心扉彻彻底底敞开,极目喀喇昆仑高原,把雪域常人无法瞩目的大美,尽收眼底。

平均5000米的高海拔,在西边的天域,成就的不是色彩,也不是形象,而是气魄,是不得不用一腔恢弘的情怀才可以承载的大气魄。

茫茫戈壁,朝阳下,有水草有羚羊。戈壁的尽头,大约一百公里左右,便是绵延的山脉。我知道,那银龙一样起伏的光焰中,某一个拗口,就是举世闻名的喀喇昆仑山口,是古丝绸之路的另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必经的隘口。

而由于天空玉一样的润蓝,雪域高原,就像我怀里的一尊大盆景,那山峦,那云彩,给人的感觉,伸手可以触摸,反手可以采摘。

没有风,周遭没有一点声音。我来到一处山谷,这里是喀拉喀什河的源头,眼里盛满了极浓郁的色彩,它们是天的玉蓝,雪的银白,山的褐红和水的淡绿。流冰在河里缓缓地秩序地前行,依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偌大的世界,寂静的美丽。

来到河边,索性斜躺在冰面上,让太阳暖暖地洒在脸上,看我的破相机有没有收藏如此完美景色的勇气。正在独自陶醉,独自酝酿的时候,冰河对岸,一只长了两枚长长犄角的羚羊,进入了我的画框。

它从戈壁滩的鹅暖石堆里,闲庭信步般朝水边走来。许是被我镜头的反光刺激,瞬间转身,朝着雪山深处,不紧不慢地小跑开来,像极了绅士们优雅的踢踏舞,轻快而力感,节奏明丽。好久,不肯从我的镜头里消失。

——突然发现,数万万年来,喀喇昆仑高原,其实一直都跟今天一样,沉默着,美丽着。既无人知也不自知。因为它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就像此刻,如果不是我以人文的眼,饱览了这雪域的景色,它绝世的美丽,虽有若无。因为自然的非感知性。

因此,眼前的自然之美,不是喀喇昆仑美,而是喀喇昆仑因为我而美。确切地说,因为我血脉里流淌着的人类文明的文化因子,喀喇昆仑才如此美丽。

只有到了这样大气恢弘而一尘不染的风景里,只有在这样远离凡尘的雪域高原,你才可能接受我这样的观点:天然,不自美,只是因为我具有审美的能力,而美矣!

羚羊还在远处的戈壁徘徊着,它自然不知道此刻已经成为我审美氛围里最生动的元素,它到河边吸水,只是因为本能,因为生命的本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羚羊,跟喀喇昆仑高原一样,亦不自美。因为我拥有审美的特权(文明的特权),在我全身心感受它们的时候,美出来,美给世界,美给你。

——而不久的将来,当人类文明研制出来的原子武器把人类文明毁于一旦,世界又回到一万年以前,“我”死了,美亦消失了,包括喀喇昆仑高原此刻的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啸长歌点评:

雪域风光,喀喇昆仑高原的美景,尽收眼底。寂静的美丽,真是让人羡慕。欣赏作者美文,推荐共赏!

文章评论共[6]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欣赏作者美文,问好!at:2012年12月03日 中午12:16

致龄-回复感谢朋友厚爱!冬安! at:2012年12月11日 晚上9:17

一啸长歌-评论

再次拜读,问好作者!at:2012年12月03日 中午12:35

致龄-回复谢谢长歌推荐鼓励! at:2012年12月11日 晚上9:17

绍庆-评论

晚上来看看老朋友,祝福写作愉快,心情舒畅!(:012)(:012)(:012)at:2012年12月03日 下午5:57

致龄-回复问好朋友。才从昆仑山下来,回复迟了,抱歉!感谢你一直的关注与支持! at:2012年12月11日 晚上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