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浑身是宝,鹿肉富含营养,鹿茸、鹿血补肾壮阳。古往今来,不论是美女绕身的帝王将相,还是上了年纪气血虚损的平头百姓,均对鹿肉、鹿茸、鹿血好感。
先前,鹿野生,啃百草,吃树叶,每一块肌肉,每一根毛发,都是自然造化,累月经年,吸取天地之精华。人们发现,鹿能够给人类提供急需的营养。
鹿生存环境恶劣, 它们不得不面对狮子、鬣狗、野狼。就奔跑速度与耐力而言,人类远比不上鹿。假如人与鹿以地球赤道一端作为起跑线,鹿跑到了赤道的另一端,人充其量只能跑到赤道的十分之一强,人们早就知道“虎追鹿”易,“人追鹿”难。
“逐”, 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追”,二是“赶”。 追显然是追不上了,为了鹿肉、鹿茸、鹿血,聪明的人类在用上火药的同时,便着力于“赶”。
在人类原始阶段,先人们曾经手举火把、石刀、石矛、棍棒,风风火火,他们的共同愿望就只有一个:捕住猎物,填饱肚子。
人们参与逐鹿,为的就是得到那么一碗用以裹腹的“鹿羹汤”。而问题往往也就出在那碗“鹿羹汤”,按什么原则分配?你、我、他该得几勺?汤里该放几块鹿肉?那勺子就一直掌握在首领们手中。
后来,情况却出现了异样,喜欢鹿肉鹿茸鹿血的人已越来越多,而逐鹿人却越来越少了。其实人们心里清楚:逐鹿难,逐鹿人必须历经风餐露宿奔波劳苦。
依仗手中拥有的掌勺特权,掌勺人大可不必为“鹿羹汤”的分配不公买单,想给谁多少鹿肉鹿汤可以完全凭个人意志,有哪个逐鹿人敢与之较量?
也许还出现过那令人伤感的一幕:逐鹿人好不容易才打中一头鹿,当抬回那头鹿还在喘着粗气,而围在首领周边等待已久的一群眼明手快的人们却把锅中的鹿肉快吃光了,辛劳的逐鹿人得到的只是一点剩余的残羹汤。
更损人的还是:每当失手而回,逐鹿人还得面对那些在灶台锅边等着吃鹿肉饮鹿血人们的不寻常脸色。结果,失望慢慢地侵袭着善良的人心,许多人就干脆放弃了熟悉的本行。
不可否认,也有讲究奉献的人们,为了逐鹿事业,他们坚守岗位,忍辱负重。可几遭冷言冷语后,看看周边那些贪婪的目光,渐渐地他们也使不出先前的气力了。
饮鹿血吃鹿肉鹿茸的人多,逐鹿的人少,哪来那么多的鹿血、鹿肉、鹿茸 ?面对这种情况,首领们只能头痛头晕了,而此时大多数人的感觉还只是口馋。
其实首领们并非懵懂,他们早就知道:要让更多的人们去参与逐鹿,关键就在于分配好那锅“鹿羹汤,让逐鹿人能够切实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得到应得的一份,说来简单,做来却不那么容易。且不说首领自身需要大量营养,那众多的绕身女郎、内亲外戚、老臣故交、近年新宠皆纷纷要求照顾,鹿肉鹿汤数量毕竟有限,碗中合理放肉放汤确实很难。
秦王赢政曾经依据杀敌首级的多少定夺将士们加官进爵的级别,实施的结果证明了他的选择十分正确,在可得利益驱动下,将士们不惜牺牲浴血奋战,秦军最终击败了六国。
没有一个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没有一个人人肯出气力的团结协作团队,在野鹿广阔的生存环境里,哪能把鹿赶到足以致死的地点?捕捉不到野鹿,拿什么熬制“鹿羹汤”?
老是让围绕在首领身旁及其锅台灶边的人们比那些风餐露宿奔波劳苦的逐鹿人碗中的鹿肉多,谁愿意去逐鹿?
-全文完-
▷ 进入松不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