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中国教育诸葛仲亮

发表于-2012年12月15日 中午12:32评论-6条

07年京沪高铁投资预算增至2200亿元

08年中央推出40000亿元投资计划

08年中国免除46个国家400亿债务

09年中国免除了32个国家150笔债务

09年中国对非援助累计760亿人民币

09年中国累计对朝援助达8000亿元

09年中国累计购买美国国债达到8100亿美元

09年中国累计购买国债达到20000亿美元

09年中国公车消费每年达到9000亿人民币

09年中石油加薪10亿称是小钱

09年上海更换5000块路牌花费2亿 ,平均每块4万元

09年中国信贷总额近100000亿人民币

10年中国承诺对朝700亿投资计划

10年湖北省曝光120000亿投资计划

有关部门称,中国现在具备这个经济实力,我觉得中国也是具备了这个实力。

这只是这几年部分投资,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投资中有关教育的投资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在哪里?在外国吗?在非洲吗?我觉得应该稍稍给教育多一些投资,改善一下老师的生活,这样他们会更加爱自己的这个职业。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

这是个老话题了,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啊?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面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这个目标提的太好了,我觉得也是为了祖国的发展。这个目标能达到之后,也就是说没有了随地吐痰,没有了乱扔垃圾,没有了打打闹闹。这些都达到了,社会也就真的和谐了。可结果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杜绝了吗?所以说我们的这个目标现在还没有完成,现在还有继续再教育的必要。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人群。从而增强社会公民的国民意识,达到社会长治久安和永久和谐。也是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意义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同学,在接受教育的时候,都是被动性的机械性的。如某个官员讲道“我们的学生就像工厂里的乒乓球,个个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特别的”。怎么样才能不一样呢?我觉得要想不一样,就得多元化生产。这个“工厂”不要只生产乒乓球,也要生产一些“足球”“篮球”“羽毛球”。要想生产不一样的东西,就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看能成什么就往哪方面发展。发展也不要只考虑片面,而不着手全局,“强调发展,注重生产”。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单一的,有的同学会驳我说的话,不同意我的观点。您先别忙驳我,先听我说完。虽说我们学好多门课,有什么语、数、外、史、地、生等等,这些我们经常称之为“学习资料”。写到这里我有一感觉,我们现在就好像是那打印机一样,把白纸放进去出来,出来的也并不一定是知识啊。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事情是令人很悲哀啊。

在某种程度上讲,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就是老师和医生。

其实医生如果是庸医的话,害的也许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而庸师则会害掉一群人,害掉的是祖国的未来。医生和教师都是道德和良心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才是他们干好这个职业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获得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我们现在接受教育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广播、书本、报刊。可是这些途径都不怎么样,电视播的那是什么啊,你看我们现在的新闻都是什么啊,主持人介绍某个国家的狮子和老虎,交配成功了,然后推测生出来的是像狮子,还是像老虎,还是狮虎兽。这样的新闻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啊?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老师作为社会的良心,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一定要有师德,在教会学生爱国、孝亲、尊师、重友的前提,是老师一定要做得好,给学生做一个榜样。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定要知道,是人民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所以才有了你的饭碗。所以在每次吃饭的时候要看看自己的碗,自己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这碗饭。

2009年10月31日,忠贞不渝的爱国者钱学森同志,不幸逝世,一颗巨星陨落,牵动千万国人的心。钱老的逝世本来没什么,可是老人家临终前的一句话,点燃了公众问教育的火药箱。钱老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不止一次向总理反应过这个问题,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言之切切,情之深深,只因忧虑太甚。真是字字珠玑,令人发醒,可是为什么惊醒不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啊?钱老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从外国“进口”过来的。难道我们中国只会把自己的“原材料”送给别人去加工吗?让别人为我们来造商品吗?钱老的一问,道出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社会,对中国教育的深度忧虑。我们的学生就像工厂里的乒乓球一样,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学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理念,与现实中的教学教育理念一样吗?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理念难道不是讽刺吗?

钱老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过去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是这个样,中国到底缺乏创新吗?”

我们现在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中国的未来乃至于世界的未来,都需要创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果,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素质。只有创新才能开辟出更广阔的生产地域,只有创新才能开发出更多的劳动生产对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的发展才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无止境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这里所列举创新的作用,几乎涵盖了创新的作用。

现在的教育者不单单是搞教育,现在的教育还与市场、产业、行政挂钩。有些人既是学者,又是商人,又是官员。这样的体制下的人,不出事才是怪事。现在的一些学校里的人,下至学生,上至校长。都任意挪用别人的东西,整日想着抄袭别人的,自己不想着动脑子。这样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创新,什么时候才能有希望啊。现在的一些学术界的同志们,老抄袭别人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抄出诺贝尔奖,只要突破不了职业道德底线,就没有希望可谈。

迄今为止已有多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新中国成立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位科学奖。这个问题提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准确的消息。

中国只所以没有诺贝尔奖,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看外国的一些男人,在做小男孩的时候,他们每天放学的时候,就没有作业,他们是尽情的玩啊。但是他们在18岁以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就发奋的学习。可我们中国的小男孩呢?每天放学了就在家做作业,没到周六周日的时候,还去学习什么钢琴书法什么的。你看那些孩子,弹出来的琴声,真的很凄惨,好像是死了人似的。有一次我去幼儿园,老师就叫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这不是在扼杀孩子吗?那个小孩小时候不是活泼好动的啊,你叫他不要动,难道不是在害孩子吗?

我们中国的小男孩,小时候学习都厉害的不得了,可长大了呢?他们就疯狂的玩,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就到晚上一二点才睡觉。他们就是为了补偿,小学时候的没有时间玩。这难道不是一个恶性循环吗?

现在我们中国的一些青少年,在装饰自己房间的时候,就是用什么明星来装饰。这是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有那个青少年用科学家的画像来装饰呢?你不用科学家用个历史人物也可以啊,你在自己房间里,贴个半裸的画像,晚上你能睡得着吗?可外国的青少年,他们就是用科学家的画像,来装饰自己的房间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青少年,比不过外国青少年的原因吗?现在的一些同学就是,只会考试,不会做事。

我们中国最能在台面上说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外国人如果来我们中国,我们应该带他们,去看看我们的历史名胜,去看看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和故宫,这才是代表我们中国的东西。

现在的我们搞研究的工作者,他们在研究什么,研究来研究去。多少经济学家在操纵这房价,又有多少经济学家,能真正能为中国的房市开一剂良药呢?任何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其理论都是历经几十年的考验,最终才捧上这一殊荣。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浮躁的年代,院士代言商品广告,大学校长身陷抄袭门等等。大家都忙着赚钱、作假,谁又能耐得住寂寞,去做学问呢?

现在的一些大学,只知道大盖分校,扩大招生,光忙干这些,哪还有心思去造大师呢?如今的高校成了职务犯罪的高危区,学校不但是职业犯罪的高危区,而且还是收取便利的场所之一,学校的不正之风昭然若揭。

一名高三学生,因不满学校的不正之风,用生命追问滑坡的师德。一个花季少年,愤而自杀并留下遗书“我曾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看看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她似乎只有两种功能。一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二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的“御用”私塾。学生违纪,只要家长能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照成绩排座位,而不是按高矮个。老师也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差学生的座位前调。学生有急事请假,也要给老师塞现金。家长有权有势的,老师就想法设法的去巴结,去讨好奉承。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钱,喜欢权利。因为这些东西可以使人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因而才挣得死去活来。为什么社会越发达,人还不如原始生活纯真呢?”这些现象只是部分现象,这样的老师也是部分的老师,每一个职业行业,都有害群之马,我所说所言只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老师。

他找不到答案,就选择了逃避。到底什么原因才造成了,这样的社会悲剧。是监察制度的不完善吗?是教育制度不好吗?是学校措施不合理吗?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在我看来不怨这些东西,也许就怨这些。好比宋王安石变法,抛开其他的不说,王安石所颁布的条例制度,其本身是没有错误的,是可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可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由于用人不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还催化了统治危机。制度本身没有毛病,没有错误。但是实行者本身,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在学校还有一些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不可不说不能不说的,一些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主动放弃一些差学生。就是为了升学率和自己奖金。这不是教育市场化吗?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时候,还兼顾着一些业余业务。这算什么事啊?一些学生活泼基础差,一些老师就放弃了他们。在高三的时候,临近毕业了,有一个同学跟我说道“在三年高中,从来没有一堂课是学生最称快的”。现在很少有老师,能兼顾各方的利益。我很反感也很痛恨,一些老师的利益心重。我们要从根本上,找出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是谁以升学率来评论学校和老师的?又是谁凭升学率来给老师发放奖金的呢?我知道这样有助于,提高老师的积极性,但是又伤了多少孩子的心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能不放弃一些学生吗?二千多年的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的教育理念,难道我们今天,这么发达的今天,还不如他们吗?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只论升学率,也不能不论升学率。如果不论升学率,老师有可能失去动力。升学率要比的,不能只比部分。

高中的老师放弃一些差生,甚至可以原谅。但是小学的老师,放弃一些差生,这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不能只看学校的问题了。抛开学校自身的问题不说,那就要从制度上找些缺陷了。小学的学生,他们什么都不懂,如果老师在放弃他们,那简直就是扼杀祖国的未来。小学生小学学习不好,初中还是不好,高中如果再不好,老师在放弃一部分。那这样的恶性循环,真是令人发指,这样的循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可见现在的教育,真是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中国现在还是缺少,富有勇气的教育工作者,扛起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前领路前行,缺少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永远无法前行,无法超越发达国家。在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这些道路上是充满荆棘坎坷的,是极不平坦的。世界上的变法,无有不有流血牺牲,而成功的。中国高校必须去官化、行政化,中国的高校要用教授治校,学者治校。我们现在就要,奔着创新理念,和发明创造人才的理念去办高等学校。大学的真正掌舵人是教授,让这所大学没有行政官员,没有市场商业。只有这样,才能创办世界一流的高校。“不要让学生们和乒乓球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假如用换教育部长,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那真不知道这教育部长得换几拨了。要使中国教育大变革、大换血,必须要从根本上动摇体制的核心。不要在表面拿着小棒,在表面上瞎晃。

中国不知道何时才是 “破冰”之时,现在的中国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怪才、偏才、奇才,这些所谓的“才”,就是不普通的寻常人。这样的 “才”,通过层层的考试、选拔和面试,身上的另类因素,也消失的差不多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然后找到学生最合理的发展道路。但是事与愿违,我们现在的学校,几乎成了“工厂”。这些也许与我们传统文化有点关系吧,招才育才才应该不拘一格。这样的中国教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教育是其他的基础,教育如果搞不好,其他的行业也不一定能干好,那其他的会先进吗?那中国会前进吗?

09年7月11号,两位真正的大师离我们而去,这种悲伤和崇拜连在一起也随之他们而去。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一连串的问号,大师远去,我们还能再出这样的大师吗?现在虽是大师层出的时代,但是真正能配得上,大师这个称号的又有几个啊,现在又剩下多少大师。真正的大师不断亡故,好比写书法一样,你的字写的大,并不代表有气势。

真正的大师碎去了,但我们还要去迎接下一轮的大师。新一轮的大师,应该主动去继承老大师的遗志。我至今仍怀疑,他们能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达到以前的水平就不错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上海大学生提出的7个问题,提出之后引来嘘声一片。然后有个上海的官员说道:这些上海的孩子,比起那些北方的孩子啊,就是太软。我看不是孩子软,而是中国教育,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中国孩子提的什么问题,“总统先生,您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总统先生,我注意到,您作为总统,常受到一些人的侮辱,你对此作何评价?”。再看看那美国11岁的小男孩提的问题,“您能不能,帮我们改善学校的午餐吗?”。一个20多岁的和一个10多岁的,两个人提问题的水平有些差距啊。人家受侮辱了,还要有评价,问的太有水平了。

在中国校园里,老师永远就有绝对的权威。在小学的作文里,春天永远都是灿烂的,而不是到处瘟疫横行的。节目从来都是喜庆的,而不是哀伤的。小时候就没有形成一种理念,那长大以后创新何其难。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报告“在美国的青少年中,大多数少年,用科学家的画像,来装饰自己的房间。而中国青少年,则是用一些明星的图片,来装饰自己的房间。”这难道不是“病”吗?中国的改革需要有勇气,需要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在这里我要给教育工作者,提两个建议:

第一:以后要禁止或是限量,中国古典宝贵的典籍,被外国人无故的翻译。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就知道了。他们不是翻译我们的文化,而是侮辱我们的文化,他们不是在传承。如果外国友人,来中国的时候,你给他们说什么谈什么。谈奔驰宝马我们肯定不行,那你要给他们说,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不朽的故宫。

如果只靠表面的文字,是不可能把中国的精髓翻译过去的,更不可能把我们的精神翻译过去。

有人说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怎样对待小孩,二:怎样对待女人,三:闲暇的时候,是不是看书和报纸。

你们以前虽然拿了我们的一些东西,你们能了解他们的内涵吗?知道他们的意义吗?你们在1840、1860、1900年,欺我疆土,霸我主权,现在又来侮辱我们的文化,难道欺我中华无人吗?

《水浒传》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可是我们的名著,被别人翻译过去,成了什么啊《几个女人和一帮男人的故事》。单说这书名,你觉得书的内容能靠谱吗?这样的书名,被外国人看了之后,别人也说我们的名著不过如此。《西游记》他们翻译成了,《二个人和动物的故事》是不是很恼人啊。再说一个胸有成竹,“被插在胸口的竹子”。滚滚长江东逝水,被翻译成了“一条跳动的大河向东流”。如果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金瓶梅》应该就会翻译成《性教育百科全书》了。中国被别人这样的笑话,丢人啊。你要想搞翻译,首先就应该把中国文化和英语学透了。这样别贻笑大方。

二是再说说英语应该怎么样去学,应该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要忘记中华文化,不要丢了自己的根啊,更不用忘了自己的姓。现在有些人喜欢给自己起个外国名,叫什么门什么史的。

中国人学英语方式不对,对英语要求太甚,要明白英语其实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使用,使用不等于实用,所以说,不要对英语要求过于苛刻,或者说要求过甚。有的老师说我读英语,带有方言味道,我说请闭上你的臭嘴,正是像你这样的人害了中国,说我读的不标准,恰恰是你听力有毛病。

不管说的流利不流利,我们看到的水平是什么?你英语水平有多高,我并不这样去判断谁,我看的是你在专业水平领域的造诣。有人说不会英语就是文盲,我说说这句话的人,他本身文盲。过早的学习英语,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于听力能力。干什么啊,这么早教孩子学习这东西,不怨家长,也不怨孩子,其实就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些缺陷了。

你们要是真想了解,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就到中国来吧。不要再去搞什么翻译了,只是文字表面的东西,魅力是永远翻译不去的。

我常常看到报纸杂志上,一些传统手艺,传统文化什么的,一些“老”的东西频临灭亡。这些我们传统的东西,难道我们就只能靠,文化遗产日来拯救濒临灭亡吗?在我看来,如果真要保护我们传统的东西,就应该给他们市场。这难道不比什么样的保护都有效吗?因为经济是推动物资前进的动力,我觉得这样能保护好。

我只是一个学生,三尺微命一腔血,满面热烈老纵横。我只是说出了,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也有些是经历的。就是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文中有些地方,用词或者某些方面不准确,希望能多多指正。

我所说所讲无论对错与否,主要是对她“爱得深沉”。总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言,也是做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准备。因为爱之深,才有责之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诸葛仲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含蕴其中的思想和感悟恰切到位,洋洋洒洒的气势和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恰同学少年,这几个词。是一篇十分耐读的杂文,语言,看法,观念,都圆熟够味,真实反映出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中国教育。这样的杂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杂文,很有赏读的必要。
(个见:文字标点不规范,语句情节尚可再精简个点)

文章评论共[6]个
静月清荷-评论

恰同学少年!又及:评论最后一句,多了两个字,语言不通了,请谅!at:2012年12月15日 中午1:27

诸葛仲亮-回复谢谢提出宝贵意见 at:2012年12月17日 中午12:24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晚上来拜读,问好!at:2012年12月15日 晚上7:33

诸葛仲亮-回复谢谢 at:2012年12月17日 中午12:22

绍庆-评论

很有见地的文章,在这雪花飘舞的早晨,阅读朋友美文,送去一份温暖,祝福朋友事事顺心!(:012)(:012)(:012)at:2012年12月16日 清晨7:14

诸葛仲亮-回复谢谢,我只是据实陈述而已 at:2012年12月17日 中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