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女友突发奇想构思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其实这个未来不远了)时,我说,一定得搞个真正的书房,四周都摆上书橱,然后每个月抽出部分工资买书来填满它,我说我要让孩子从小就在文学的熏陶下成长。和我一样喜欢书的女友笑了笑,举双手赞成了。
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精神的最大需求,成了我生活的最重要形式。学校配给的书桌上摆满了我喜欢的许多书籍,每次路过书店书摊时,我总会跑过去看会,最后也总忍不住会买上一本甚至几本,不过通常是一本,因为我现在有些担心毕业时东西多了不好搬。记得有次在刚下课回来在书摊上看我找寻了好久的《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时,我当时真的是欣喜若狂,赶忙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九折。我算了下,很便宜只要17块钱,我急忙从把手伸进裤兜里准备掏钱给他。一摸我就蒙了,当时是刚下课回来,早上走时匆忙忘了带钱。这下我急了起来,怎么办呢。我看书那会和我一起的同学都走光了,问不到人借。我又想回宿舍去拿钱,可又担心被别人买掉了,当时就那一本了。无奈之下我就站在那等,期待能有个同学经过,我想刚下课嘛,总有同学回得晚的。过了好半天,书摊前除了老板就剩下焦急等待的我了,这时我终于看见班上的一个女生走了过来。我很高兴,但马上又犹豫起来,因为虽说我和那个女生一个班上的,但彼此间还没说过话。这下咋办呢,我就在想。我想向她借,但又不好开口,也怕她不相信我不借给我。抚摸着书,磨蹭了好半天,女生要离开时我才慌了,赶忙跑过去红着脸对她说了整个事情问她借二十块钱,她惊讶地听我说了,所幸没有拒绝我,借给了我钱。我不住地说谢谢,说得她的脸都红了。她哪里知道我当时狂喜的心情啊。
想起来,打小时起我就喜欢读书。那时家在一个穷山沟里头,家里除了一本皱巴巴的《新华小字典》就是那本红封皮的《毛泽东语录》,哪有书让我读呢。小学四年级时我在同学手中借到一本残缺了很多页的《三国演义》。也不管读得懂读不懂,我捧着书就像获了宝一样读了起来。念中学的姐姐周末回到家看到我在看《三国演义》,非常惊讶。她问我能不能读懂,那时我也不知道读懂的真正含义,还自以为是地对她说:“‘曰’就是‘说’嘛,‘往’就是‘去’嘛,‘何不’就是‘为什么不’的意思嘛”,姐一听,很高兴地拍着我的头。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情景还真可笑。
小学要毕业那会,学校流行放学后去同学家串门。村里的小学嘛,所有同学的家都相距不是很远,最远的离学校也只须走一个小时左右。再说乡里的孩子,有几个不是活蹦乱跳跑死都不知疲倦的,这么一段路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不像现在想那时每天上、下学都得走半个多小时的路,都惊叹当时非但没有叫苦不迭反而跑得甚欢呢。那次我去一个叫田虎的同学家玩,晚上上楼休息时,我无意中看见他家有本《济公》,我想看得不得了,就和我同学商量。他说那是他爸的,必须向他爸借才行,他不敢借出去。可是那天他爸又出去帮忙去了,我不知道他当天会不会回来,想来应该会回来。我就一直睁着眼睛等啊等,好久都没动静,后来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很早我就爬起来,我希望他在我睡着那会回来了,可是直到要上课了,他都没有出现,我也只好遗憾地离开了他的家。上课时因为打瞌睡还让老师“痛扁”了一顿呢。
不过那时因为年少还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读,加上书本来就很难弄到,一旦有本书就毫不犹豫地读了起来。我最后悔的是读了琼瑶的《水云间》(那时琼瑶剧正火爆),那本书还是向一个女同学苦苦哀求了两天才拿到手。书中男女主人公火热近乎疯狂的爱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导致了我上初中不久就早恋了。早恋其实不是恋爱,更谈不上爱情了,只是一种纯真、诚挚的感情,真的很幼稚。但也正因为如此,我虽然后悔早恋,但也怀念那份纯真的感情。人大了,这种纯真也就没有了。
上初中了,言情和武侠使我痴迷。那时是在县城上学,书是多了。不过一天从早到晚都得在教室上课,就有一个一个多小时的午休,晚上又不能点灯,抓到了要处罚的。没办法,只好在上课的时候悄悄地看。那时的办法真是千奇百怪啊。最常见的就是将书放在课桌底下或者将书压在课本上,不过这两种方法经常被老师发现。老师都很严,抓住了就是没收,也不管你是借的还是租的。后来大家发明了一个比较隐蔽的方法。就是将课本的封面揭下来,用它包住要看的书。这下课桌上就只有一本“课本”了,老师一看,正专心地看书,也就万事大吉了。
我也被发现了很多次,不过有些老师禁不住我的苦苦哀求把书还给了我,有些则没还。有天上早自习,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前面缺了几页的琼瑶的小说,不料却被实习的语文老师进来给抓住了。幸好是实习老师,不是很严厉。他让我背诵当天要讲的课文中的两段,说上课时背下来了书就还给我。想着那本书后面的情节,想着还是别人的书,我就拼命的背,下课了也没去吃饭,终于背好了。可是上课时一时紧张又忘了,我就急了起来。下课了找到老师又是检讨又是保证的求了半天,他才把书还给了我。拿到书我就忘了刚才的保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又看了起来。
上高中后,才慢慢地懂事了。我反思了一下言情和武侠对我的危害(因为沉迷这些书导致我没考上重点高中),就决定不再看了,认真学习。坚持下来,学习一忙,就没时间看那么一大本一大本的书了,自然也就渐渐地和它们划清界线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读书的,长篇的没时间看,短的散文和散文诗就成了我的最爱。每期的《散文》和《散文诗》我必买。由于家不在城里,每月回家拿一次生活费。每次拿到生活费后都会马上抽出十块钱来买这两份期刊。有时钱多些时还会买诸如《散文百家》、《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等期刊。现在家里还放着我那时买的厚厚的一大摞呢。
上大学了,学的是汉语言文学。高考填志愿时,我所填的每个大学的专业无一例外的都是汉语言文学,并且是不允许调剂。所幸我终于考上了。这下自然就免不了读书了。系主任第一次讲话对专业学习的要求归结起来就四个字“多读多写”,要做到博览全书,文惊四座。我想看书的心愿是没有阻挡了。我开始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产生了兴趣(高中时因为时间限制不能看嘛)。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一个外表忧郁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是篇感伤主义的中篇爱情小说。看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作家,我决定读完他的所有作品,从《白夜》开始到《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到《罪与罚》、《白痴》、《群魔》,再到他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发疯似的全读了。我很喜欢他感伤的笔调,喜欢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孤独,他在许多作品中都会安排一个孤独者的形象。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完《白夜》过后,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了篇《续白夜》,后来我第二次看读这本书时,将我写的毫不留情地撕了个粉碎。
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人会把或者说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书上,不管是中文还是其他什么院系。作为中文学的学生,我觉得这很悲哀,也为导致一切的所谓形势悲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英语四六级嘛!学位证啊,敲门砖啊,大城市的通行证啊,老师一遍一遍地强调,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话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我们还能选择吗!为了英语,别说是看这么多的书,就连专业课都抛下不管了,期末考试前熬几个夜突击一下及个格就是最大的追求了。我们中文系考试时的作品分析,也还不是在考前背几条别人总结的死道理拿去应付,很多东西真的是聪明人早就知道而傻子根本不想知道的。真的悲哀!从早到晚,我们都不知疲倦地忙着英语。早上要早读,自习时做英语阅读,甚至上专业课时也是看的英语,然后晚上睡觉前还得听会听力。哎,去哪里找时间看书啊!英语好的过了四级过六级,过了六级的考雅思托福想出国。而像我一样英语基础差的就惨了,全天时间几乎都耗在上面,也难对付一个英语四级,郁闷!我在想,大家这样下去,到头来中文系毕业的所谓“才子才女”连《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和主人公分别是谁都只能摇头回答不知了!
还不悲哀吗!
算了,不说英语,说读书,读好书。
现在有时间我通常是在看书,不过我无法像伟人毛泽东那样能在喧哗的闹市中专心读书。我读书或是写作必定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所说的安静是能让我心里安静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寂静无声,我也经常听着歌看书写作。这也就是我喜欢晚上夜深时看书写作的原因,久而久之,到了晚上,思想就异常活跃起来,我的创作当然就多在晚上或者间接在晚上完成。平时宿舍里几台电脑要嘛是刀光剑影(电影或连续剧),要嘛枪炮震天(玩cs的声音),还有其它一些嘈杂的声音,反正是很少有安静的时候,那就只好去自习室看书了,在那里让书籍给心灵上美的感受。
这些时日比较好,三个舍友都回家过新年了,宿舍里就我一个人,很静。所以近来我读书的兴致特别高,创作的灵感也经常光顾我了。一个人看看书,写写东西,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一种享受啊!我通常是放上自己喜欢的歌,然后泡杯茶,把椅子搬到窗前,脚搁在窗台上,呷一口茶,再静静地看书,舒服!希望以后也能有这份心境在书海中遨游。
说到以后,一直以来我就有两个心愿,一是想读尽天下好书,二是想藏尽天下好书,让我的子女也读尽天下好书。不过这个“尽”字就说明了这两个心愿的不可能。唉,努力为之吧,能读多少算多少,能藏多少算多少。
读书,快哉!藏书,乐哉!
罢了!
-全文完-
▷ 进入扶桑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