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上 成 都李裁

发表于-2013年01月06日 晚上7:16评论-9条

上 成 都

成都位于川西盆地的中心,是四川的首府,历史上就有直线穿城9里3,围城接头48(里)之说。以前的成都,虽然在全国没有进入大城市之行列,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之间,也算得上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又是人们想往消闲娱乐、淘金发财的地方,穷人也好、富人也好,都从四面八方向成都涌去,人们俗称之为“上成都”。

我出生在那个世纪30年代的大邑县,是川西盆地边缘一个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凡事孤陋寡闻。兼之生产落后,人民生活低下,盗贼时有出没,所以人们称之为:“邛(崃)、蒲(江)、大(邑),鬼害怕”的地方。由于家庭贫寒,没有读多少书,13岁左右就失学了,一心就想外面去“闯世界”、“走江湖”、“找生活”。

住家对门一张姓同学,他家开着大酒舖,在县城内算不上是大资本,但每年赚项不少,全家自然吃穿不愁。我们同班他大我一岁,虽然我们年龄都小,但成都他已去过几次了。每次回来以后,就在同学们面前吹:成都如何漂亮美丽,楼房如何高大,小食如何好吃,到了夜晚各色灯光如何好看,有公园又有电影院等等。总之成都是个又好玩又好找钱的地方,在我的心里早就埋下想上成都的念头,虽然成都离我所处的县城仅有120华里,但在我心中它确确实实又是个很遥远的世界。

我失学后,妈妈怕我走入岐途,就托人为我找生活。房东老家一长辈,听说是刘文辉在成都房地产的一名管家,凭借刘文辉的地位与名声,这位管家在成都地面上算得上是“捏得响、玩得转”的人。房东找了老家一位叫宋大哥的人,托他带我到成都去找这位管家长辈,设法为我找碗饭吃,宋大哥畅快地答应了。宋大哥对我说:“人就是要从小磨练才有出息,走出家门闯荡才有志气。俗话说‘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嘛,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并叫我作好准备。我心里好高兴啊,遇见同学和小伙伴们就自豪地说:我要上成都啦!连晚上做梦也在说上成都。

宋大哥是个身强力壮,吃苦耐劳的农民,农闲时又要凭借苦力去贩运一些生活用品,挣点差额钱来养家糊口,他主要贩运的是雞蛋与柴禾的事。柴禾从本县灌口(今悦来)场购买,到崇庆县(今崇州市)销售;雞蛋在县城购买,到成都销售。县城每逢农历二、四、七、十的日期赶场,别看县城平时冷清,一到场期,几条主要街道,也是人流滚滚非常热闹,几个主要市场,人流也是非常拥挤,显得特别繁忙。

这一天是5月初旬之期,适逢城区赶场的日子,宋大哥担上空萝筐,带我去城隍庙禽蛋市场选购雞蛋,我一下就猜中宋大哥要上成都了,心中很高兴。我把两只中号萝筐,主动地从宋大哥手里拿过来,重叠在一起,用扁担往绳索上一套,将萝筐扛在肩上,跟着宋大哥来到了城隍庙市场。

禽蛋市场生意繁忙,人声噪杂,宋大哥边走边看,他主要看卖蛋的对象是售量小,蛋要大,价钱低,按他的说法这些人是十足的农民,是自己喂养的雞,而不是贩子的转手买卖。宋大哥每买一次蛋,都要将每个蛋对着天空,用一只手握成筒状,仔细地照一照、看一看,他教我说要先照一照蛋是否鲜明透亮?如不透明或呈暗色,说明雞蛋有问题,这种蛋就不能购买。

宋大哥买好蛋后要装入萝筐,先在萝筐底装一层用铡刀铡细的谷草,再密密地放一层蛋,再撒放一层细谷草,再装一层蛋,这样就不会在途中将蛋碰损。如是反复操作,以把萝筐装满为止,约有1000个蛋吧,也约有100斤左右的重量吧。当天将蛋购买好后,午后,我跟

随宋大哥就到了在王家场乡下他的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是灰蒙蒙地未亮,在大嫂的安排下,我们饱饱地吃了一顿早早饭,和宋大哥就出发上路了。

在蒙蒙未亮的早晨中,宋大哥迈开有力的大步,轻松地向前走去,我必然要快步、更准确说要走一走又加小跑才能跟得上。还未到猪市街,天就亮了,我已走得滿头大汗,而且上气不接下气,再看宋大哥挑着的一挑雞蛋,那一条被他双手磨得光滑发亮的扁担,在他的双肩上,时而左肩,时而右肩地转换,有节奏地、闪悠悠地上下颤动,就象一个舞者,在他的双肩,跳起了芭蕾一样优美极了,非常地好看,正是那闪悠闪悠的扁担,一路上吸引着我,才得使我紧紧跟着宋大哥而没有落后爬下。

我们走过西江桥,走过金带街,从崇庆县西门绕城走到北门,刚过小北街不远处,就听见有人喊:“大哥,放不放?”突然有七、八个被称为“挑哥”的人,从大路两侧靠向我们,跟在宋大哥后面不约而同地,口中发出同一句问话?

我注意一看,大都是20多和30大点岁数的年轻人,也有极个别年满50岁左右的人。他们同我一样个个都穿得破旧,肩上扛了一条扁担,扁担上缠了绳子,腰上扎了一条布带,脚穿草鞋,有的人腰上还别有一双预备用的草鞋,这些都是出卖苦力的农民。

他们说“放不放”?就是问宋大哥的担子愿不愿意交给他们挑,帮宋大哥挑一段路程。如宋大哥愿意“放”的话,他可以停下来,选择对象,讲好里程,讲好价钱,然后这个人用他自己的扁担,挑上宋大哥的挑子,直接走到目的地。

宋大哥边走边回答说:“不放!不放!” “哥,放一盘嘛,你也松活点嘛!”挑哥们也边走边问。“不放!不放!”宋大哥继续往前走。“唉哟,大哥吔?照顾一下嘛,你就‘放’一个短途嘛?”挑哥们紧追不捨。这时宋大哥不说话了,看着路面迈开大步向前走去。挑哥们追了一段路,揽不到生意,只好返回另寻雇主。

我和宋大哥约走出二、三里地,路旁有三、四个推雞公车的“车哥”中年人靠了上来,冲着宋大哥就喊:“大哥,挑子上车么?”“我的是雞蛋,不能上车。”宋大哥边走边回答。“大哥,我们推的是二码车,车轮上都套了胶带,平稳得很,保证雞蛋不会烂一个。”“不行!不行!”宋大哥照样边走边回答车哥们的提问。“大哥,只走拢羊马场嘛,行么?”“不行!不行!”宋大哥这次回答的声音,显然提高了嗓门要大一点。车哥们追了一段路,揽不到生意,也只好返回原地。

我们一路行来,沿途象这样揽生意的“挑哥”与“车哥”,却也不少,都被宋大哥婉言谢绝。

我跟着宋大哥不停地向前走,由于这条公路是不平坦碎石泥土路面,我走得很疲乏,特别我的两只脚板走得很疼痛,脚弯膝很酸胀,巴不得坐下来休息一会。但当我看着宋大哥一点也不觉得累的样子,挑着100斤左右的挑子,迈开稳健的步伐,不停地向前走去,我也就不敢喊走累了、走痛了,只有硬着头皮跟上,不过距离是拉远了一点。

中午,我们来到途中的一个幺店子。它是在路边搭上一间草蓬,草蓬的左右两边和后面,围上篱笆就算一间房子,放几条长短凳,安一张板面,就算得是一个摊位了。主人在里面卖点茶水、香烟、点饼之类的东西,供路人饮食与休息之处。也有蓬面宽点的,堂口纵深长点的,就可以开个小饭馆了。

店蓬侧后一棵高大的槐树,粗壮的身躯,伸展出千百条支干,绿叶成荫,遮蔽着店蓬与公路几十个平米的面积。此时正是槐花开放的时候,那雪白耀眼的槐花,一串串形成簇状,重叠悬垂,挂滿枝头。顺风吹来,左右摇弋,翩翩起舞,几里外就能闻到它那,弥散在空气中淡淡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在大树下的路边,安放有7~8个大石头,石头表面非常光滑,是休息的人们摩擦而成的功劳。

幺店中和大树下坐了很多人,有挑酒的、有挑油的、有挑木柴的、有推车的、也有抬滑

杆的,还有背包拿傘徒步走路的。总之,凡在这里休息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穷苦的人们,为了生计,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求生之道,奔波在人生艰苦的旅途中,宋大哥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唐?罗邺《槐花》诗中有云:“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句,这简直就是我们这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宋大哥将蛋挑子放在树下休息,我“唉哟”一声,一下就摊坐在大石上不停地喘息,不住地揉搓脚弯膝。宋大哥问我饿不饿,我点点头又接着摇摇头,宋大哥笑了笑说:“我也有点饿了,我们吃点东西吧。”宋大哥去了小店内,不大会儿功夫,一手端了碗红白茶水,另一只手拿了两个玉米馍馍。玉米馍烤得来呈金黄色彩,那是诱人的色彩,一股浓浓的、香香的烤味,直钻进我的鼻孔,刺激着我的神经,玉米烤馍还未到手进口,我就不住地伸长脖子直咽口水。

宋大哥将茶水放在地下也坐在石头上,顺手递给我一个玉米馍说:“快吃罢,打个尖(即饿时稍为填充一下肚子称为打尖)就有劲了,我们今夜要宿温江,明天到成都就松活多了。”再看看其它休息的人们,有的也象我们一样买了个馍充充饥,有的则是自带干粮,饿时在休息中打尖,有的干脆休息了一会就离开了此地,继续赶路前进。

我和宋大哥来到了三渡水,啊!好宽的河哟!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宽的河。这是岷江主干流,又是到成都必经的大道渡口,交通部门在这里设有摆渡之船,由于水面宽,水流急,渡船由象雞蛋粗细的纤藤揽索(竹子硾软后编织的绳索叫纤藤揽索)牵引。船工们先在两岸较远的河滩上,各自深深打入一根斜向大木桩插入地层,将揽索的头紧紧套在桩上,又在两边靠近水面的河滩处矗立一根碗粗的木桩,上面钉牢一吊环,揽索从环中穿过直达对岸,形成一根主索道。在主索上有两个粗粗的铁圈,每个圏都有一根结实而粗大麻绳,一头拴在铁圏上,另一头拴在船上。船比较大,载的人也多,四名船工分站在船的四角,用力向对岸撑去,这样船就在两岸间平安地来回直线航行。

上船后,宋大哥将挑子放在船的中央,要我站在人群中,挨着他的身边,抓紧他的衣服。宋大哥教我开船时要看着天空,或者看较远的地方,千万不要看水面,由于水急浪高,船又在摇晃,又是第一次过这样的大渡口,怕我晕船呕吐,途中生病误了行程。

过渡后我们加快步伐紧急赶路,在黄昏掌灯时分,我们来到了温江西门外,投宿一个“雞毛小店”。店小破旧条件差,晚上睡觉又是通铺,每个房间的通铺上要睡七至八个人,房间之间都没有门,这种小店是专门为下苦力的人服务的。登记完后,我象小狗似的倦缩着倒头就呼呼地睡着了,宋大哥却要紧醒几次,起来查看,担心货物遗失。

偏偏老天作怪,真是应了“天有不测风云”那句话,到了午夜,突然下起了大雨,一直到天明没有減弱的迹象,宋大哥与住店的人们都在叹息,只有听天由命了。因为走不了只好“扎雨班”,(江湖行话,因下雨而不能工作,就叫扎雨班。)宋大哥要我看好挑子,他倒头便睡,他确实太累太苦,确实需要好好地休息。那知这一觉宋大哥醒来一看,已是午后三点多钟了,那使人头痛的雨,滴滴答答地还是下个不停,宋大哥嘴里自言自语地说:“唉!走不了啦!只有明天了。”

我心里非常清楚宋大哥的痛楚,以往他一人上成都,走个来回只要三天,这次多了一个人,时间多走了两天,开支上将多于支出,这一趟买卖赚不了钱啊?因此我不敢向宋大哥说我饿了。宋大哥问我也坚持说不饿。宋大哥没有说什么,就将我带到街对面小菜饭馆内,要了一小碟空心菜烩豆豉,一人一碗冒儿头饭,我们就这样过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住宿在雞毛店中的人们,纷纷上路奔向属于自己的方向。由于前一日下了一整天的雨,路面被冲刷得稀滥,大大小小的水凼凼,尤如补钉似的撒滿了路面,大小不同的卵石,裸露在路面上。我看见宋大哥将两只裤脚管,挽得来高高的超过了膝盖,迈开有力的步伐向前走去。宋大哥有规律节奏的步伐,在提起后脚的时候,由于向后力的推动下,使得草鞋上带的泥水沙土,糊滿了宋大哥两只脚杆的后面,还未走出多远,泥水裹着沙土,就顺着宋大哥脚杆直往下流。我穿的一双草鞋,还未走出三里路,就被泥水泡散架了,脚板下被大小沙石锥得很痛很痛,但又不敢喊宋大哥停下来,只有忍着疼痛,看着宋大哥的肩上,那闪悠闪悠的扁担紧紧跟上,只怕掉后发生意外。

我看了看路上行走的人们,同样踏着泥水,忍受着痛楚,为了生计,默默地奔走在艰难困苦的人生道路上。

我还未走到成都,仅这两天的行程,就使我略略体会到成都不会是好玩的地方,也不会是遍地能拾钱的地方。

人们走过的路,虽然留下的是浅薄浅薄的一层足迹,然而呈现出的却是深重深重的脚窝。

成都,那个遥远的地方……

2013年1月3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那个遥远的地方,路途并不遥远,
遥远的应该是心情。
细腻的文笔,讲述了一段故事,
描绘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文章有些小说的意境了。

文章评论共[9]个
文清-评论

夜晚的繁星,陪着你的幸福入梦,晚安,好梦!at:2013年01月06日 晚上9:01

李裁-回复再次谢谢文清老师阅读,祝你幸福快乐,全家康宁。有一条回复点错了请文清老师原谅。 at:2013年01月07日 早上9:21

文清-评论

夜晚的繁星,陪着你的幸福入梦,晚安,好梦!at:2013年01月06日 晚上9:05

李裁-回复谢谢文清老师阅读,、点评,更希望文清老师指导,向你敬礼。 at:2013年01月07日 早上9:00

雨素-评论

晚上来欣赏朋友佳作,祝创作愉快!at:2013年01月06日 晚上9:40

李裁-回复谢谢雨素老师阅读,回复来迟请谅,望多指正。 at:2013年01月07日 上午11:55

李裁-评论

再次谢谢文清老师,祝你幸福快乐,全家康宁。at:2013年01月07日 早上9:06

滢心丝柔-评论

拜读了,问好作者!at:2013年01月07日 中午2:37

李裁-回复谢谢阅读,回复来迟,请谅,祝你健康。 at:2013年01月09日 早上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