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总有一些人在坚持琴啸

发表于-2013年01月16日 下午3:56评论-1条

那天晚上看完了电影《桃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很久不能入睡。这样一部表面上看来很简单很沉闷的电影,为什么会获得那么多的好评呢?

它比起《画皮2》,比起《温故一九四二》,比起《十二生肖》这些电影来,显得多么的渺小啊!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更没有什么大制作大场景给你视觉冲击,但是你认真看完后,就会觉得桃姐这个形象似乎已经走进了你的心里。对她,你有同情,有庆幸,最重要的是,她仿佛就在你身边,甚至于她就是你自己。除了对叶德娴的演技表示赞美外,我更想对导演许鞍华致以崇高的敬意。

许鞍华是香港著名女导演。她曾先后获得四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成为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导演。两次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以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她的作品还捧出两位a类国际电影节影后——柏林影后萧芳芳,和威尼斯影后叶德娴。 

许鞍华当初就为这部讲述主仆情深的电影剧本所感动,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这部明摆着不会获得高票房的文艺电影,所以她遍寻投资不着。最后还是刘德华出手,方才令《桃姐》得以开工。《桃姐》上映后,获得了无数的奖项,但叫好不叫座。在大陆,它的票房竟然只有7000万。对此许导怎么看呢?尽管她在人前谈笑风生,但言语间不无落寞。她说自己的的影片题材风格一直保持现实主义,很惭愧,“我只能做这种东西”。“我看我快完蛋了,差不多了。”问她为何一直坚守香港市场,她说并非刻意,因为“没人找我拍”。 

纵观她的作品,就看得出她的坚持。她坚持香港的地域文化,坚持拍小人物,展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走现实主义路线,没有丝毫的哗众取宠。比如《得闲炒饭》和《天水围的日与夜》。尽管后者在2009年香港金像奖中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和最佳女配角四项极具含金量的大奖,获得了极大的肯定,但这部电影100万元的投资最后换来不到10万元的票房,简直是惨淡之极。若以票房论英雄,她算什么呢?比如《泰囧》,上映不到一个月就狂吸金12亿,可以说是她一辈子都不敢幻想的事。

跟她有共同之处的是被称为第六代导演之一的贾樟柯。还记得那年,他的《三峡好人》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两者票房悬殊,自是可以想象,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即使这样,贾樟柯依然坚持做自己的电影。即使是他钟爱的御用女演员赵涛(如今是他的妻子),也不是凭青春美貌吃饭的。看看他的作品,比如《小武》、《站台》、《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哪一步不是优秀作品呢?他尽管很年轻,可是已经在国际上斩获诸多大奖。他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在他看来,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只是中国的几盆盆景,要了解真正的中国就必须考察像他的家乡汾阳那样的小城。他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他的镜头,以青春、苦闷、躁动构成故乡三部曲,就是要表现改革开放中内地城镇的境遇,展露那里的发展冲动和被抛弃的恐慌。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特立独行的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他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可惜这样的一位导演和他的作品,并不为大家所熟知。要说起票房,同样是悲剧。演员颜丙燕也是这样勇于坚持的人。她从来都不是大红大紫,但演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她为人很低调,她说过:我不是明星,而是演员。我要做的只是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我一直很喜欢看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所以每每出现好片子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的时候,就感到很痛心。中国电影是在进步,是在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电影的艺术性却在被淡化。而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我们需要坚持艺术的导演和演员,用更好的方式向观众传达艺术的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光下的贝壳点评:

“所以每每出现好片子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的时候,就感到很痛心”,这实是电影之痛,文化之痛;
电影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不能不说现在的审美是浮躁的,文化也是浮躁的。

文章评论共[1]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坚持的不仅是个人理想,也是文化之根。再来欣赏,问好作者。at:2013年01月16日 下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