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第686篇就说说“回家过年”征文题目
一论坛把“回家过年”作为征文题目,新鲜。至少我这七老八十的人感到新鲜,倒回几十年,这题目根本不可能作为征文。时代的进步呵。
如果不信,不妨找出几十年前的旧杂志与旧报纸翻翻看,关于过年,几乎所有报道和文章都一片“不回家过年”的呼声,是表扬不回家过年掩盖了过年的新闻报道。
看过不少这样的英雄模范事迹。或坚持在队伍的战斗岗位上,或坚决留在工厂上班,或坚守工作单位……深感可歌可泣,觉得应当好好学习。可是常常刹那间,会忽然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凄凄然。
那过去的年代,一篇篇文章和一次次宣传,都把不回家过年作为英雄模范事迹,哪有宣传回家过年或者抒发回家过年的感情文章。所以今天就忽然深有所感,仅仅就征文的题目,就觉得新鲜,与从前的媒体大大不同了。
我已是年近八十,天天在自己的家里,年年都是在自己的家里过年,当然不存在回家过年的话题了。父母早早驾鹤西去,不存在回家看望父母的事,没回家过年那种感受可写。或者写儿女回家来过年的感受吗,这样的应征文章一定不会少,用不着我写的。
不过我对这个题目倒是颇感兴趣,觉得作为独特的感受值得写,不为得奖励,是深有所感。
当然,坚持在各种各样的岗位上确实可歌可泣,应当好好学习,在特殊的情况中,现在也照样需要,照样可歌可泣。但片面的宣传却并不恰当,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有忘记父母才值得肯定,只有不回家过年才是英雄,才值得宣传。
组织的事业当然重要,个人的家庭也重要。特殊情况中,放弃回家过年放弃看望父母放弃给老人以天伦之乐,应该理解,值得表扬歌颂,可只能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如果一般情况,就不值得动不动放弃,尤其不值得炫耀。
过去年代还有个说法,叫做“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说法也并不全对。怎样的小又怎么的大呢,那说法没有说出具体的,没说出来具体的分寸,没说出其所以然,是非常空洞、笼统、原则之说。
辩证法有个矛盾特殊性的理论,就具体情况、具体矛盾,不见得一定就“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见得。
过去还有个说法,叫做“地球离开了谁也照样转”。是的,地球确确实实不会因为哪个不存在了就停下来不转的。对于集体,即便伟大的人物离开,地球还照样的转,何况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工,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然而对于个人就不一样,对于个人和个人的家庭,如果缺了,还确确实实难转,也许就不能转。
一亲戚在临终的髦耆之年,忽然感到内心的痛苦,几十年没和父母一同过年,很少去探望父母,因为后悔已经来不及而揪心。他哪就一定离不开工作岗位呢,曾被作为“走资派”揪出来过,靠边站过,那年代地球还不照样转。他的工作,他的单位,他的事业停下来了吗?没有。
他在临终之年的一刹那回头想想,怎能不留下一辈子的愧疚呢?
过去常给人们一个印象,或者叫做有个说法,甚至还有一些具体宣传的英雄模范语录:“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非常具体而生动感人。
可是作为英雄模范,对父母应该这样呢?英雄模范的语录里没有,缺这个方面的,没有告诉人们该怎样。
英雄模范也是父母所生父母养大的,也有老年的父母吧。英雄模范们的语录中却没有。如果按那路子代为补充演绎,大概该这样吧:“对待不是革命者的父母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剥削阶级的父母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嘿嘿,勉强的推测,不作数。
未必无情才是革命者吧,即便对待剥削阶级的父母,如果他们不违法、不破坏,也不一定就要要象严秋的风扫落叶一样,像严冬一样的残酷无情吧。
看过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英雄未必都无情”。我没看具体内容,赞成这样的题目。
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连名声最不好的乌鸦,还讲究以“反哺”报答老乌鸦的养育之恩呢,作为革命者如果忘恩负义,岂不是还不如乌鸦。
回家过年也就是报恩,买一些东西孝敬,帮父母做一些事,给父母一些精神安慰,该排除父母的政治表现,作为人伦,作为人文,作为人本。
于是,我觉得“回家过年的征文题目非常好,体现了人伦、人文、人本思想,写不出具体的感受,却有着自己对这征文题目的想法。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