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声我

发表于-2013年02月02日 早上8:14评论-2条

昨天中午披着阳光看完了章诒和先生的演讲,听她一一回顾梅尚程荀,马谭奚杨,娓娓追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愤处先生落泪,我亦心酸,整个下午不得安宁。残夜梦回,心潮仍不能平,于是再写几句。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听戏,虽然来源是收音机、电视,耳濡目染,连票友都算不上,但自觉渐入佳境而有所得,南麒北马都能哼上几句,跟爷爷学的第一段就是马先生的“劝千岁”,第二段是麒麟童的“追韩信”。青衣偏爱程派,尤其是《锁麟囊》。十净九裘,花脸当然听裘盛戎。除此之外,最爱李多奎先生的唱腔,因为奶奶喜欢听《钓金龟》。多爷高亢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低回时“蜂蜜滋味秋凉韵”,最是过瘾。

从跟着听到学着唱,着迷的是声腔,是韵味和板眼,一段西皮流水或四平调,能哼下来,不荒腔走板就算成就,对这些前辈宗师的生平却所知甚少。看了章先生的书和其他的回忆文章,才知道这些艺人当中有多少是以悲剧作别人世:马谭奚杨四大须生和裘盛戎都于文革中殒命;荀慧生在劳改农场被活活冻死,身上血迹斑斑;1966年李多奎先生年老多病,长期半身不遂卧床不起,被红卫兵从床上拉到地下,抽了一百多鞭子,直打得半身红肿,胳膊肿得和大腿一样粗……

吾辈生而不幸,无由目睹大师们的音容风范,吾辈亦生而有幸,得以远离那些疯狂、颠倒和惨痛。恰如章先生所说,“越是精美的艺术越难传承”。听戏跟听交响乐一样,要经过传授和熏陶,始能欣赏之,今天的我们既听不懂交响乐,也听不懂京戏。作为世界上最繁荣的戏剧,它亦经历了最彻底的摧残,彻底到基本上连根拔起,死无噍类。音配像工程确是德政,起码它让后世知道,在大江南北遍布刘老根大舞台之前,在大舞台上只剩下满是荤段子和拿残疾人开涮的二人转之前,中国曾经有过戏剧,中国的舞台上曾经有过如此优美的手眼身法,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有过说不尽的悲欢离合,啼笑姻缘,道不尽的世态炎凉,恩怨情仇。

世人推崇莎士比亚,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 每年的上座率都在90%以上,然而还有多少国人知道汤显祖、王实甫,知道西厢记、牡丹亭,知道谭鑫培,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周信芳,知道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知道俞振飞,姜妙香,叶盛兰,知道肖长华,马富禄,知道龚云甫,李多奎。文化是不可复制的,其结果是现今所称的文化繁荣,果真繁荣还是凋敝,自有公论。而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京剧,则不可挽回地与大师们一起渐行渐远,终将淡出这个民族的视野。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舞不尽春心秋韵,歌不尽文采风流,留不住杜鹃啼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声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童话恋情点评:

戏剧文化似乎渐行渐远,要留住曾经灿烂的文化,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传承,当然最最要紧还是从当下做起,从我辈做起。

文章评论共[2]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传统文化实不能丢,问好作者。at:2013年02月02日 下午6:02

比风-评论

苗苗,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嘛,拜读了at:2013年09月24日 晚上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