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歪批聊斋金陵叟

发表于-2013年02月13日 早上8:49评论-9条

一人坐牢,全家光荣

---歪批聊斋之8

儿时有幅对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村干部领着人敲罗打鼓送给有人参军或退伍转业的家庭的,叫“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现在忽然来了灵感也杜撰了一幅对联,叫“一人做牢,全家光荣”。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在我们这个地方,凡是坐牢的,出来后混得都比较体面。象餐饮,娱乐,房地产,道路施工,砂石开采等高利润行业都是这些人在经营,甚至是垄断经营。这些人已成为商界或其他什么界的精英了。

活到这把年纪,才体会到父母亲及老师的不明事理。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他们就谆谆教导我:要培养好的品质,不能学坏。小时侯坏了,大了就会成劳改犯。以前我以为劳改犯是对人的一种贬称,现在懂事了,才知道劳改犯原来是很有本事的人,是受人尊敬的,是一种资质。一些项目没这个资质你还做不了。比如,某个项目招标时,手握重权的官员会说:此人是刚出来的,给他吧。不但官员看得起他们,他们的家人也因为有了他们的这番学历,而在招工,拿低保甚至排队打肉上得到优惠。不但家人亲朋引以为自豪,他本人也会以此显摆。在一些不太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场合,会亮出身份,那派头不亚于以前专家学者掏出享受xx津贴的证书。为了使自身的形象更鲜明,更有特色(因为语言有时是有局限性的),干脆弄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来---这就是光头。一看到光头,地球人都知道这爷的身份。前几年从牢里出来的人赶紧蓄上头发,以掩盖自以为不光彩的历史,现在正相反,头发长长了,又立即剃掉,一直保持下去。更有甚者,压根就没做过牢,因为看见做过牢的人风光,有派头,也剃个光头。看来打假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预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这里光头会成为青年或中老年男子的一种时尚,乃至是成功男士的象征。

有朋友认为,出现这个现象是近几年商品经济的怪胎,是人们是非观念错位的表现。我告诉他:非也!类似现象300多年前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就有了,不信,去读《聊斋-盗户》篇。那时有个地方,人们以做强盗为荣。凡做过强盗的在缴纳皇粮国税,用水买地,邻里纠纷打官司等方面都能得到官府的偏袒,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地方政府给予这些盗户许多政策倾斜,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本是安分守纪的庄稼人,在遇到一些麻烦时,也会自称是盗户。搞到后来,假冒盗户的太多,官府在打官司时,对自称是盗户的都要查档案,验明正身了。不但人自诩为盗户,就连一次一只狐狸大仙被捉到时也大声叫嚷:“我是盗户”,弄得哄堂大笑。你试想,连修炼多年,得道成仙的都以做强盗为荣,还有谁不愿做强盗呢?

眼看 春节要到了,靠写对联混饭吃的把我发明的那幅对联多写一些,肯定能卖出好价钱,不信就试试 !

2008-1-9

最富有想象力的判案

---歪批聊斋之20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冷冰冰的,官老爷们在审案中象凶神恶煞一样,惊堂木一拍,好似阎罗现世,其实凶狠归凶狠,也有一些太爷们在判案时也是极富人情味的,充满想象力,简直就是一门艺术。《聊斋-郭安》篇中的县太爷就是如此。

济南城西有一个人被人杀了,他的老婆就到县里告状。县太爷一听,大怒,立即派人将凶犯拘来,拍案大骂道:“人家好好的夫妻,被你拆散了,叫这位美女守寡,现在判你和她结婚,让你老婆守寡。”此等判决真是神来之笔!自古到今恐怕没有人能出其右者。

2008-5-7 

人能变成畜生吗?

---歪批聊斋之28

人能变成畜生吗?畜生能变成人吗?人与畜生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对于这些问题,或许你觉得可笑,可是当你读完《聊斋--造畜》这篇小说后,你不但不会觉得可笑,相反还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深深哲理。

故事是这样的。扬州某旅店来了一位客商,牵着5头驴,拴在屋外的牲口槽上。后来他出去了,店主人看见这些驴子在烈日下烦躁不安,于是把它们牵到池边阴凉处。驴子看见水,跳下去,大口大口地喝水。喝着喝着驴子变成了5个美妇人。一会儿,客人又牵着5头羊回来了。店主悄悄地把5只羊又放到池子里了,转眼5只羊变成了5个孩童,后来店主报了官,官府把这个妖人杀了。

这个妖人是怎么样把人变成畜生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蒲松龄老先生在这里用墨也很吝啬,没肯写出妖术来,我估计是怕后世居心不良之徒会仿效他。其实人变成畜生的事例古时候有,今天又何尝没有呢?君不闻,某官员把2老婆带回家,*爱时逼着大老婆在床边当观众来欣赏;君不闻,某厅长把医院的某护士母女两尽收囊中,并要母女两同床伺候他;君不闻,某自诩为市长级的年近花甲的高官,请一个11岁的小姑娘带他去卫生间,然后用手卡住小姑娘的脖子,想猥亵或*奸。你们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畜生?是什么人又怎么样把他们变成畜生的呢?同样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每每看到这类人变畜生的报道,一方面痛恨这些畜生,一方面又可怜他们,好好人不做,怎么就做起畜生来了呢?当然这些畜生还是能变回人来的。蒲松龄开的方子是把他们放到清水里洗一洗,喝几口凉水,今天的方子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的所作所为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如此而已!

2008-11-9

老爸娶二房怎么办?一割了之!

---歪批聊斋之19

>中有好几篇写到如何解决家庭矛盾的,其中蕴涵了很深的哲理,仔细把玩,有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之感。《单父宰》就是其一。故事大意是:青州有位老兄,50多岁死了妻子,又娶了一位年轻的少妇。他的两个儿子怕老爸将来再为他们制造出几个*弟弟或小妹妹来,这样分财产时份额就小了,于是在父亲新婚喝醉时,把他睾丸割了,然后敷上药。没多久,老爸和后妈*爱时,刀缝绽裂,死了。后妈不干了,就告到青州府。青天大老爷把这两个不孝子拘押归案,杀了。

这兄弟两看问题还真准,一下就找到了核心。父亲的睾丸乃是总祸根,把这玩意废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解决问题的时机上把握也很准确,如果后妈已暗结珠胎,割也无用了。(估计那时未婚先孕的现象极少)。老子云:“其未兆易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信矣!

中国家庭历来提倡孝道,以孝治家仿佛是千古不变的基本家策。其实,孝顺与否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当利益一致时,其乐也融融,落个孝名,岂不善哉!当利益有冲突时,自然是君子固其本,顺我者昌,逆我者忘了。大的如一代明君唐太宗废父杀兄,小的如青州这两兄弟割父亲的睾丸。孝之与利,乃鱼与熊掌也!因此,人们不要轻信什么基本家策,而是看这家策于我有无用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上公共汽车,当未上时一个劲地往上挤,上来后就在门口一堵,不让后面的人再上来。这兄弟两堵车门的最佳方法就是把老爸的那玩意一割了之!

2008-7-14

鬼来监督官员

---歪批聊斋之9

我时常欣慰于我们生长在一个民主与法制日益健全的好时代,有些事情是古人无法想象的,比如对官员为政的监督上,现在我们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反贪污受贿局,检察院,媒体和老百姓的举报等立体的机制。在封建社会里,对官员的监督,我推测阳间的人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于是只好请阴间的鬼来帮忙了。《聊斋-潞令》篇讲的就是鬼来惩治赃官的故事。宋国英是潞城令,为人贪暴不仁,尤其在催交苛捐杂税上特别严酷,经常把交不起租税钱粮的老百姓打死在衙门的大堂上。到任不满100天,就打死了58个人。自己还沾沾自喜,到处吹嘘。他这样做,还真就没人管他。有一天,他刚坐在案前准备审案忽然瞪着眼睛站起来,双手乱舞,像和谁打架一样,嘴里念道:“我有罪,我该死”,不一会就双腿一蹬死了。原来是阴间的鬼来了把他处理了,看来这鬼盯上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现在我们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健全了,不管什么官(那怕是再大的官)只要敢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也犯不着请阴间的鬼来越俎代庖了。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2008-1-5

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歪批聊斋之25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民国时,黎大总统是被别人从床肚底下拖出来架上总统宝座的,不禁哑然失笑。人有时真好玩,说不定哪一天一不小心被弄成了大人物,所谓时世造英雄也!这让我想起了《聊斋-驱怪》中的徐远,他也差一点成为大英雄。

徐远因为读书不精,得不了功名,于是学点念咒画符的小本事,用于糊口,但本事终究有限,驱不了大怪。一天,被一个土财主哄到后花园,一个人睡到半夜,来了一头人身兽面的大怪物。他吓得在被窝里只哆嗦,匆忙中用被子捂住怪物的头,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倒把怪物吓跑了。他自己也差点尿了裤子,慌慌张张地翻过墙头(因为后花园门让财主锁起来了),在马厩里和马夫一同挨到天亮。不过从此,这个后花园再也不闹怪了。

这个故事本身很平常,与《聊斋》中其他光怪陆离的鬼狐故事相比并不好玩,倒是蒲松龄在文后的评论却很精彩,颇耐人寻味。他说,如果当初徐远把他害怕的一面隐藏起来,把赶走怪物的情节作一番润色夸张(可惜那时没有小报记者),那么,他的名头会很大,天下人肯定会说他是神人,至少也弄个大师之类的称号。真如常言所说的:“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蒲松龄老先生这最后一句评语真是富含哲理呀!不管狸是什么货色,能捉到老鼠就是英雄!我孤陋寡闻,以前一直以为狸就是狐,狐狸么!读完这篇小说才知道狐和狸是两回事。后请教方家,原来狸是比狐小一点短一点的畜生。狐狸并称是近代的事情,现在的狐狸就是古人所谓的狐。不过最近看王力先生在《诗经-7月流火》中把狸注解为野猫子,就是猫了,那么前面的话就可以说成“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了。我又犯糊涂了,这狸到底是狐呢?狸呢?猫呢?于是又去请教一位知识渊博的先生。这为老先生却很豁然。他说:能捉到老鼠就行,连是黄是黑这么重要的颜色问题都不计较了,你还为何管它究竟是什么畜生呢?

2008-9-22

歹毒的女杀人犯

---歪批聊斋之23

如果说《聊斋-侠女》中的女杀人犯有美丽多情的一面,那么《聊斋--张氏妇》中的女杀人犯却只有歹毒了。在《侠女》中,杀人场面是虚写,人们看到的是男女主人翁恩爱缠绵的情景,从而产生许多浪漫的遐想,而到了《张氏妇》中则是实写了,在读者面前呈现的是两幅血淋淋的杀人场面了。一幅是:张氏妇在自家灶后挖了个坑,铺上薄薄的茅草和凉席,当路过的两个官兵要和她作爱时,她把他们引到凉席上,推入坑中,然后堆上柴草,点上火,将他们活活烧死。当邻居问她为什么有焦臭味时,她还神闲气定的说,是两头猪被烧死了。另一幅是:张氏妇故意在烈日下大路边做针线活,一个官兵下马想和她亲热。她用锥子轻轻地戳马屁股,让马想走。那位官兵怕马走脱,于是一边抱着张美人,一边用腰带把自己拴在马鞍上(看来,这位国家军人在娱乐时还不忘职责本分)。这时,张氏妇突然用锥子猛地刺马屁股。马因剧痛而狂奔,把这个官兵活活拖死。数十里路后,只剩下一块红肉,头和四肢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如果说她第一次杀人是守株待兔被动式的,那么第二次则是主动出击了。在此也看到了这个女杀人犯心机是多么深,心地是多么狠毒。

作者在描写这两个血腥场面时是持欣赏态度的,对张氏妇也是称赞的。他在批语中说:“巧计六出,不失身于悍兵。贤哉妇乎,慧而能矣!”为了给这种杀人合理化寻找理由,在描写两次杀人之前,还作了简单的时代背景介绍和逻辑铺垫。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朝廷平三蕃期间,南下的官兵见到妇女即*奸,即使妇女躲到水中芦苇里,官兵也会“果体乘马,入水搜淫,鲜有遗脱”。真有点很黄很暴力的味道。作者以为,官兵如此作恶,那么百姓杀他们就是应该的了。其实,仔细推敲,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封建社会,官府欺压百姓是天经地义的,再说,这些为了江山社稷而出生入死的的将士,从民间获取一点财色,难道不应该吗?退一步说,即使官兵错了,他们犯的也是国法军纪,也轮不到你小老百姓来惩处呀,老百姓可以利用合法途径去上诉,提交官府或军事法庭处置。当然,能够自认倒霉,吃个哑巴亏,那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权当为朝廷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吧。

古人云:最毒妇人心,信矣!

2008-8-13

皇帝嫖娼与清朝文字狱

---歪批聊斋之13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了花巷妓院了,于是大家不知道嫖娼为何物,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卖淫嫖娼却司空见惯。但嫖娼不是一个正人君子所该为的,说某人嫖娼绝对不是夸奖他,尤其是对有身份地位的人那便是侮辱贬损了。如果说皇帝嫖娼呢,那更是大不敬,估计要杀头的。可是在古典文学里,恰恰有人敢写皇帝嫖娼,我就发现了2处,一处是《水浒传》中的宋朝皇帝嫖宿李师师小姐,一处就是《聊斋-辛14娘》中的皇帝在太原妓院和狐仙一y*情。这两位作者非但没杀头,其作品还成为名篇而流芳百世。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以《辛14娘》为例试做剖析。蒲松龄创作《聊斋》的清初顺治康熙朝代正是文字狱方兴未艾之时。说到清初文字狱,博识的人往往会不寒而栗,那真是比洪水猛兽还厉害的玩意,一不小心就搞出个反对皇上,诽谤政府的罪名。不仅作者自己要处死,还殃及妻子,父母,甚至9族。但事情果真如此吗?如真要这样,那蒲松龄说皇上嫖娼为什么会安然无恙呢?细读《辛14娘》,不难发现,原来嫖娼的皇帝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不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的,嫖娼一事自然与当今圣上就不相干了。虽然讲皇帝嫖娼有点不雅,现在的皇帝心头会不舒服,但是,清初的皇帝还是讲究证据的,没有因为作者灵魂深处的反皇权意识而为难他,也没有以什么“含沙射影”“恶毒攻击”等形而上的东西而治他的罪。由此看来,清朝的文字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霸道,至少不会捕风捉影,尽管有时举证比较牵强,但总归还是以证据为前提的。

再回头看看《水浒传》,写的是宋朝的事情,作者却是明朝的,于是作者也同样平安无事了。这就告诉我们骂皇帝是有窍门的,要骂就骂前朝的皇帝,千万不要骂当今的皇帝。

2008-7-25

老王八的故事

---歪批聊斋之6

如果称一个人为王八,这个人肯定不高兴,大家都知道这是骂人的话,谁也不愿做王八。人好象比王八高级得多,其实未必如此,王八有时也能做出叫人敬佩的事情。《聊斋》中的《八大王》讲的就是一个老王八知恩图报的故事。 

有位姓冯的人把一只老王八放生了,这个老王八原来是个地方官,喝多了酒,误被渔人捉了。后来 这个王八也是喝多了酒在路上与姓冯的邂逅,刚开始,老王八对冯某言辞傲慢,但得知他的姓名之后,知道冯某是他的恩人,立即醒了酒,纳头下拜。还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好酒好菜招待,临走时送他一颗夜明珠似的东西。从此,冯某有了特异功能,能看见地下埋藏很深的东西。不久,有一户要卖老宅子。冯某一看,这房子下面有很多成串的钱,于是买下了这房子,取出了那些钱。从此,他富可敌国,过上了王公贵族一般的生活,还把一位美丽绝伦的王府公主娶来做小老婆。

这老王八还真是有情有义,虽然他身上有地方官员固有的毛病,比如,贪杯,动辄就醉;比如,态度骄横,不可一世;比如,敛财,他家有好多奇珍异宝,上文的象夜明珠的玩意就是其中之一,但他终是良心未泯,对待恩人尚能想到回报。在那时的现实生活中,以怨报德,过河拆桥的人太多了。所以说,人有时不如王八。

这篇小说还有一点很值得后人揣摩,蒲松龄老先生为什么在王八的年龄上选择年长者,而不是小王八,王八羔子或者王八蛋,可能他认为老王八受的教育多一些,阅历多一些,还存有宽厚之心,而王八羔子与王八蛋们比他们的上辈还坏,是不会有此善举的。

2007-12-31

人与畜生的勾结 

---歪批聊斋之5 

成语“狼狈为奸”讲的是畜生之间的勾结,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勾结的事就更多了,可是你听说过人与畜生之间勾结来骗人钱财的事吗?>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养八哥的人在路上没盘缠了,回不了家,在八哥怂恿下,设下一计。将八哥以十金卖给了一位王爷,八哥到了王府后,能说会道,很得王爷的喜爱。八哥又要吃饭,又要洗澡。出笼洗澡后,便展翅高飞了,飞到了原先和主人约好的地方。把王爷气得半死。

畜生的智商是有限的,单是畜生骗人的把戏是不足为虑的,人的智商虽高,但人对人的防范又是很严密的,唯有人与畜生勾结起来,则是伎俩又高,他人的防范意识又差,是可怕的,是任何事情都能发生的。

朋友,你见过人与畜生相勾结的事情吗?

2007-12-26

一碗水理论

歪批聊斋之15

在封建社会里.做官的很少是不贪的,但一个官贪多少却有定数,不是想贪多少就贪多少。贪污绝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对官员贪污的问题上,向来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一口井理论。就是说,贪污象从井里打水,一桶水打上来了,井里又渗了,于是可以连绵不断地打。一种是一碗水理论。就是说命里就摊你这么多,象一碗水,喝光了就没有了。显然,我是倾向于后者的,《聊斋-库官》篇也为这个理论提供了左证。

邹平人 张华东奉旨祭祀南岳神,在江淮间一个经常会闹鬼的驿站住宿时,来了一位神秘的黑衣老者。他说:“我是库官(估计是冥间的小吏吧---作者注),为大人你收藏了2万3千5百两黄金,你现在带走吗?”张华东想现在带在身边多有不便,于是说回来再拿吧。回来时张华东又到那个驿站去等库官。见面时,库官告诉他“不好意思,那批黄金已经划拨给辽东做军饷了。”张华东很生气“那你不是耍我吗?怎么前后矛盾呢?”库官说:“不能怪我,你这次去祭祀南岳神的途中已收了大小官员孝敬的黄金了。”他一数正好也是2万3千5百两。

既然一个官员一生贪污的数额是个定数,那么奉劝做官的捞的差不多就行了,千万不要贪得无厌,以免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一碗水理论虽然有道理,但也有先天不足,就是这一碗到底是多少?贪到什么时候就该罢手呢?在此也请教方家,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2008-3-31

捣乱者的作用与下场

---歪批聊斋之25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朝野上下就一个声音了,几千万或几十千万人就同心同德紧密团结了。如果有什么与朝廷不同的声音,那就会被斥为异端邪说,是要受处罚,甚至杀头的。这样的情形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蒲松龄写《聊斋》时也没有改变。从康熙大帝到大小官吏到村野农夫那步调肯定是一致的,要吃饭就一同吃饭,要撒尿就一同撒尿,要睡觉就一同睡觉,真是团结如一人了!

不过,对于这种现象蒲松龄先生估计是持不同意见的,但又不好或不敢明说,皇帝要吃饭你总不好去撒尿吧,这不是故意捣乱吗?于是他就拿鸽子来说事了。根据他的观点,其实捣乱有时对大家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好处。小说《鸽异》中写到,在广陵(即现在的扬州)有一种叫“夜游”的鸽子,体积比一般鸽子小得多(大概天生营养不良,没有皇粮吃吧?),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动荡不歇,“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但这鸽子有一个妙用,就是夜里当别的鸽子沉睡时,放它进去,“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

看来鸽子不能老睡觉,睡多了会“痹股”---大约相当于人的半身不遂吧,而捣乱的夜游鸽却正好能医治大家的麻痹症。可是捣乱的鸽子的下场往往很可悲的,要么闹腾至死,要么被人“把握之”---就是抓起来的意思,真正是唤醒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2008-9-8

建议建立贪污基金会 

---歪批聊斋之3

贪污的痼疾看来一时还难以根除,那么如何减少它的危害程度呢?尽量减少人力,财力的损失呢?《一员官》这篇小说似乎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借鉴。该小说中讲到这样的情况:在封建社会里,一旦某官员被查出贪污了,他所贪污的款项由同僚分摊,把漏洞堵上。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不完善。有时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一些人措手不及,手头没现金;一些人不肯给,象小说中的主人公。如果我们建立贪污基金会不是更好吗?就能制度化,长期化,稳定化。

怎么操作呢?我以为凡是贪污的或准备贪污的人,每年(或每月)交纳一定数额的会费,以行政地区为单位,由专人负责保管。凡是会员一旦犯了案,由基金会代为缴齐贪污金额,以后当事人逐步偿还,再加适当的利息。这样可以追回发觉的流失的国有资金,减少国家损失,减轻或免除当事人的惩罚,有利于社会稳定。

现在有句俗话讲两样东西是闲置的,是“老板的老婆干部的钱”,把干部闲置的钱用来成立基金会确实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平时基金会资金非常宽裕怎么办?可以进行理性化投资,再创收,这也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到年底可以分红分利。其实,经济效益事小,社会效益事大,这样可以保证大小官员们不会因为拿点小钱而整天提心吊胆,可以安心工作,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了。

上述建议能否实行,欢迎有兴趣者尝试。

2007-12-17

理顺妻妾关系 构建和睦家庭

---"歪批聊斋"之二

当今大小官员,成功的或不太成功的企业家,高收入者或不太高收入者中,有妻又有妾的不在少数。帮助这些人处理好妻妾关系,让他们在为社会作贡献时无后顾之忧,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这不仅仅关系到这些社会精英们的家庭和睦,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的繁荣昌盛。

怎样处理好妻妾关系呢?《妾击贼》一文给了一些启示。该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娶了一位“颇婉丽”的妾,而这妾老受大老婆的欺负,常常被毒打,可妾一直忍让。有一天夜里,来了一伙强盗。商人搀着大老婆跑了,可小妾操起一根扁担,把这伙强盗打跑了。原来这小妾会功夫,她父亲是“枪棒师”。从此,大老婆再也不欺负小妾,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兴旺发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妾要能忍。后进门的肯定为小,即使受点委屈也无所谓,千万不能仗着老公宠爱,就凡事争上风。

2:妾要有本事。关键时候能为老公及全家做点贡献,不要老是花钱,喝酒.打麻将.买衣服。男人有时也是很脆弱的,学会为男人分忧。

3:妻要有肚量。要有母仪天下的风度,不要一发现老公纳了妾,气不打一处来,处处找小老婆的碴,搞得老公不开心,家里鸡飞狗跳。要知道,成功的男人是社会公共资源,不是你一个人能独占的,应当分一点出去,与人共享。小老婆既然能获得你老公的喜爱,说明她定有过人之处,最起码某些方面比你强。保不准,有一天你老公及你全家还靠这个小女人呢!

4: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公要明确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孰轻孰重,心里有数。妾本来就是玩玩的,危险时候,还是带着大老婆跑,这就叫“君子固其本”。

207-12-13

杀官役者无罪论

---歪批聊斋之12

官役又称衙役,就是封建社会在官府衙门跑腿办事的那些人,相当于现在的科长办事员这个级别的国家工作人员。官役是官之末等民之上等,是官与民之间的连接层。以前只听说官役单独或勾结土豪劣绅欺压平民百姓,可在《聊斋-伍秋月》中却看到一个叫王鼎的平头百姓两次杀死官役而且安然无恙的故事,不禁觉得有些新奇。王鼎和他的未婚妻(一个漂亮的女鬼)去阴间游玩,路上遇到了他的哥哥王鼐被两个阴间官役押解,准备去做证。因为官役索贿,王鼐没给,于是就受到了虐待。王鼎气不过,与官役争论起来,两个官役态度蛮横,王鼎一气之下,提刀将两个官役杀了,然后把哥哥送回了阳间。这是他第一次杀官役。王鼎从家里回来找伍秋月时,得知她被官府抓进了牢房,就去牢房里救她,正好看见有两个官役在调戏她,一个摸她的嘴巴,一个捏她的脚(其实伍秋月的遭遇比张志新好,张志新在坐牢时多次遭到看押人员的*奸),于是他怒火中烧,又提刀把他们杀了。这是他第二次杀官役。故事结局是王鼎带着未婚妻回到了高邮老家和哥嫂在一起,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着平静的生活。

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所不解,难道官府就不追查而听之任之吗?更让我不解的是蒲松龄老先生在文后的评语中竟然说“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役者,罪减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要知道在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可是大兴文字狱之风的,因为一句话,一本书而招来杀身之祸乃至株连九族的屡见不鲜,他一个穷秀才怎么敢诽谤国家工作人员呢?(即使是现在这么文明的年代,不也有人因为用手机编发有关国家干部的打油诗而锒铛入狱的吗?)。但经过反复阅读,才明白答案原来就在蒲氏的评语中,即“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这个评语比若干年前流行的“如果一起杀可能有冤枉的,如果两个杀一个肯定有漏网的”的顺口溜还要绝。《聊斋》在作者写出来时就已流行,不但村野农夫喜欢,就连达官贵人也争相传阅,可就是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评语而找他的麻烦,可见当时上上下下都认同他的观点,即官役没有一个好东西,皆可杀也。这就能理解阴间的神通广大的官员们能够对4个官役被杀而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了。是不是能这样认为呢?高官要员心里想,这些家伙本就罪有应得,让老百姓杀死几个出出气也好,否则老百姓会把怨气发泄到我辈身上。因为这些高官心里清楚,他们对财富及美色的追求一点不比那些跑腿的官役低,不过他们办法更高明,手段更隐蔽,胃口更大,绝不会象官役那样为了两个喝茶的碎银子而露出穷凶极恶的样子,也不会仅仅摸摸女囚犯的嘴巴或脚就会满足的。这样想来,倒有点可怜起那些官役了:大官们大贪老百姓看不见,于是眼不见为净,而官役们大贪轮不到,捞点小油花子又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且常常要丑态百出,于是老百姓便对他们恨之入骨了,同时大官们还会拿他们当替罪羊,以维护清廉政治的脸面。

由此看来,杀死官役确实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2018-1-29

用我的生命换你一笑 

---歪批聊斋之4

“用我的生命换你一笑”这样的话在当今风情万种的时代经常会听到,虽然付诸行动的并不多见。可是在300多年前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却有人真真实实地做了一回,不能不令人感慨。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少妇从村头骑马过来,一个男子对众人说,我能叫她笑一下。于是他快速跑到少妇前面,在墙头上横了一截高粱杆,解下腰带套在脖子上,做出上吊的模样,大声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那少妇果然粲然一笑而过。可是少妇离开之后,那人还是不下来,众人一看,原来他真的死了。

殊不知,古往今来多少男人为博红颜一笑而引颈自缚!

2007-12-21

得饶狐处且饶狐

---歪批聊斋之30

蒲松龄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对官场上的一些门道还是清楚的.在他的>中好几处就写到了衙门里的狐狸---因为他知道狐狸不仅仅喜欢深山古寺,更喜欢混迹于官府衙门.当然,衙门里的狐狸以女性为主,她们凭着几分姿色来惑媚官员差役,从而捞一点好处.这样的狐狸虽然可恶,却并不十分厉害,真正可怕的是那些道行很深的老狐狸,弄不好会叫官员们丢了乌纱帽,断送了政治前程,甚至丢了身家性命.因此,如何应对这些老狐狸,才是真正考量官员们的为政智慧.>篇就从反面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为官者不能不引以为戒.

遵化道的邱道台为人刚烈,上任后得知衙门后院的一幢楼里住着一群狐狸,非常气愤,要灭掉.以前的道台常常设牲畜祭祀,大体也相安无事.狐狸也早闻邱道台的威名,于是化成一个老妇人到道台府上向家丁说:"请道台大人给我们3天时间,我们另迁别处".邱道台听说后,默不作声.第2天阅兵之后,叫兵士们把那幢楼包围起来,万炮齐鸣.那楼顿时夷为平地,狐狸的毛血皮肉四处纷飞.但在浓烟中有一道白光冲天而去,跑到了天上,大家知道跑了一条老狐狸---看来地上的狐狸往往是通天的!从此,衙门里倒也平安.

2年后,邱道台叫手下办事员带着官银到京城去打点高官要员,以求升迁.事情还没有办妥,那办事员就把官银埋在自家地下.这时有一位老头上金銮殿告御状,说邱道台杀害了他全家,并且克扣军饷,贪污官银,现藏于某处.皇上派人一查,果然在那办事员家里挖出了官银,但再找那老头,已没有了踪影,且他报的住址也是假的.这时才知道那老头原来是上次跑的老狐狸.不久,邱道台因贪墨官银被处死了.

读完不禁掩卷长叹,假如当初邱道台能放狐狸一马,也不至于落到后来身首异处呀!正所谓得饶狐处且饶狐,与狐方便,与己方便.为官者只可虚张声势,不可动真格的,凡事不可做绝.切记!切记!

我手头有一本早年从地摊上买来的>,在此篇眉头有一位不知道姓名的读者批语:"邱公刚烈,倘不贪墨,何惧狐哉!"看来这位先生是一书呆子,在封建社会里,做官的哪有不贪墨的?所谓鲠直清廉是做给别人看的!

2008-11-30

“酒肉朋友”之新解

---歪批聊斋之10

大多数人认为,谁结交了酒肉朋友,差不多就会走上斜路,离堕落成败家子也就不远了。我却不以为然,恰恰相反,不少人因为有了酒肉朋友而改变了命运,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乃至飞黄腾达的捷径。《聊斋-酒友》篇就验证了我的这个道理。

该故事的主人公车生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整天沉湎于杜康之中。因为这一嗜好他结识了一位同样喜爱饮酒的狐狸朋友(看来不仅仅是酒肉朋友,还是狐朋狗友)。这位狐朋平时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象个帅哥,可喝高了以后就是一只毛茸茸的畜生---不但露出了狐狸尾巴,而且连尾巴之上的都全部暴露了。这狐狸酒过三巡之后还善于讲笑话,有点象某些低层官员爱在酒席上来两段黄段子,美其名曰:调节气氛。不过,这位狐朋看来不是来自低层的,而是来头不小,确实有些神通。

车生家本不富裕,经不起这样天天推杯换盏,于是狐朋就指点他,让他发点小偏财,搞点喝酒的资本。一次告诉他某某路边有2斤黄金,一次告诉他后院的地下有几串钱。随着友情的日积月累,狐朋决定和车生长期合作,帮他发大财了。一天它告诉车生,现在市面上荞麦价格很便宜,多囤积些,日后定有益处。果不其然,不久大旱,别的庄稼都枯死,惟独荞麦可种。车生就高价卖起荞麦种了,获利10倍以上。从此,就富起来了,一下子买田200多亩。之后,每年是种麦还是种豆,种瓜还是种菜,问问狐狸朋友就ok了,肯定是种什么,什么就丰收。

车生发财的故事很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现在的商界精英们迷信于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预测等等的玩意,其实完全可以省掉这些麻烦事,只要多结交一些有来头的酒肉朋友就行了,陪他们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定能财源茂盛,生意兴隆。岂止商界如此,别的什么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聊斋-酒友》真是人生必读的宝典呀!

2008-1-19 

莫等闲看,排名排座非小事儿

---歪批聊斋之7

神仙者流当视名利富贵如浮云。这是我以前的看法,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读了《聊斋-鄱阳神》篇方知道,神仙原来很在乎排名先后的。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叫翟湛持的官员游鄱阳湖中的丁普郎祠时,把居于末位本家翟某的神位向前移了移,这下可好,差点招来杀身之祸。返回途中,大风突起,波涛汹涌,帆断桅倾,一家老小险些葬身湖底。多亏那位本家神及时赶到,驾一叶小舟,把他全家救起,送到岸边。读到这里,颇有想法,神仙的气量也太小了,仅仅因为别人把自己的位次往后挪了挪,就对人家痛下杀手,往死里整。

神仙对名位尚且如此,作为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就可想而知了.难怪大至领导干部开会,小至平头百姓请客吃饭,都为座位安排而绞尽脑汁.然而,百密总有一疏,因座位不当而罢会,罢宴的常有所闻。在这一点上,倒佩服起梁山军师吴用了。他在排108将座次时,干脆来一个座次神授的花招:用蝌蚪文写好了座次,埋在地里,叫人取出,说天命如此,这样谁也无话可说了。想一想,如果不如此,那一帮身怀绝技的英雄好汉,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子?不搞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怪呢!

但梁山的办法只能作个案处理,不具备普遍性,不能每次开会,吃饭都到地下去找顺序表,找出蝌蚪文又有几个能认得?况且,现代人科学了,也不相信那封建迷信的玩意了,于是另找别的花招了。现在的排名,我最欣赏2种方法:1是按姓氏笔画排名。如果排到后面了,怪不得别人,怪你投错了胎,生到笔画多的人家了,要骂只能骂你老祖宗;2是排完名后,说明一下:排名不分先后。排在前面的固然欣欣然有喜色,排在后面的,也不愤怒:本来就不分先后么---于是阿q一次就ok了。这两种办法确实是消化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灵丹妙药。

排名方法最差劲的当数体育项目中的积分制,令人人自危,把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搞得象仇人似的,很不利于团结。你取得的成绩就是你个人的吗?离得开组织培养,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为此,特建议在体育项目中,取消目前的积分制排名法,改为按运动员姓氏笔画法,不知可否?

2008-1-5

少花钱能多办事吗?

---歪批聊斋之11

当今社会政治清明,风气纯正,小事大事都讲究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出门办事不需要请客送礼,行贿受贿了。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就不同了,那时权钱交易大行其道,差不多没有不花钱就能办成事的,就连科举考试这么严肃的事情都要花钱花银子才能摆平,而不是凭考生的学识才华,不但阳世上的人受贿,就连阴间的鬼也收人钱财。《聊斋-僧术》篇讲的就是考生在和尚的点拨下向冥间的官员行贿,而获得功名的事情。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权钱交易的旧社会能做到少花钱而多办事吗?因为大多数人的心理是想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根据笔者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权钱交易的机制大体分为未成熟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在未成熟期时,由于带有温情脉脉的人情味,送礼的人只要意思意思,收礼的人就心存感激,于是会尽力帮忙,所以这阶段会出现花小钱而办大事的现象。但同时这阶段也存在花了钱而办不成事,这主要是一些不守信用者自吹自擂而骗人钱财---有点象商品经济初期的不良商家的坑蒙拐骗。随着权钱交易的反复发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一机制也就发育成熟起来了,市场逐步规范,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成熟期。该时期主要特征是:明码标价,花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一目了然,事前有底,事后踏实,送钱的清楚,收钱的明白。真是诚信社会,公平交易。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两朝,权钱交易的机制大抵也进入了成熟阶段。比如在《僧术》中,那和尚本来和冥间的官员谈好用十千钱买个科甲的,可送礼的人有点吝啬,只肯花一千钱,于是只中了个准贡,这就叫一等钱一等货。

由此看来在权钱交易日臻成熟,市场规范,讲究诚信的社会里少花钱而多办事是不可能的。

写到这里本该结束了,但还有两点与本文主旨无关的想法不吐不快。其一,和尚本该拜佛诵经,四大皆空,而文中的和尚不但混迹于朝野阴阳之间,而且还干起类似拉皮条的勾当,叫人对佛门不能不有些微词了。其二,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尺有神灵,言下之意,鬼神是公正的,会对人们的善恶进行评判和奖惩。而通过和尚的法术,却能收买掌管人们命运的鬼神,那真是很可怕的,比球场上的黑哨还可怕。古人云,钱能通鬼,信矣!

2008-1-24

远离富人 珍爱生命

---歪批聊斋之24

在封建社会里,总有一些人爱游走于权贵豪门之间,一方面想分一杯羹,一方面也觉得是一种荣耀(象阿q就以与赵太爷说过话而自豪).殊不知,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富人一不高兴,就叫你吃亏,甚至还能叫你把小命丢下.>中的商三官父亲,就是因为和家乡的富豪在一起喝酒,喝高了,拿富豪开涮,说了两句笑话,惹恼了富豪,富豪一翻脸,叫家奴将他一顿暴打,抬回家不久就死了.象这类富人专横跋扈的例子不甚枚举.如一位穷哥们把财主的小狗无意间弄死了,赔钱不说,小狗下葬那天,他还得披麻带孝.还有一位拣破烂的穷老汉,不小心弄破了财主小姐的牛仔裤,被罚50元钱,还要当众下跪.路过的群众看不过,替这位穷老汉求情,那财主小姐和她的妈就是不依不饶.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为富不仁,也就是说,人一阔,心就狠了,好象是个人品质问题.其实,事情远非这么简单,其根源在于富人因为其富有,能得到官府的庇护,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受法律的约束.商三官的父亲死后,她的两位哥哥走法律程序,向官府报案,可拖了一年多,很简单的案子就是判不下来.于是才闹出她扮戏子刺杀仇人的故事来.看来在旧社会,向富人讨要公道,依靠官府和法律是行不通的---我们真庆幸生活在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新社会里!

我曾有幸拜读了好多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对这篇小说中人物的解读和评价.他们在鞭挞富人的霸道,恶奴的可恨以及对商三官英勇气概的赞颂和对她两个哥哥窝囊的嘲讽之外,往往忽略了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郡官.可以说,郡官虽然出场不多,却是主角.他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小说中许多人的命运.如果当时他能及时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此案,商家得到应有的经济赔偿(因为有权有钱人打死人只能赔钱而不可能偿命的),商三官就不会报什么仇,就不会死,早就嫁人,相夫教子了.那富豪也不会身首异处,可以天天喝酒听戏打麻将,生日还会一年一年过下去.那家奴也不会见色起斜念,落个流血暴死的下场.总之,大家都能继续和谐下去---官僚主义真是害死人!

读者在读这篇小说时,不知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商三官杀死富豪,自己也上吊自经,郡官来验尸后说:"判二兄领葬,敕豪家勿雠".这个细节反映了郡官为人处世之圆滑老到,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如果富豪家再找商家麻烦,必然会引出新的命案,自然会影响青天大老爷治下的一方平安,于是干脆来个"锯箭法",到此打住,各不相找.同时,他也要从此案中脱身,再纠缠下去,难免把他当初受贿的事情抖露出来,为了脱干系,只有远离富人,明哲保身了.看来,为珍爱生命起见.对富人的敬而远之,不仅仅是穷人该做的事情,官老爷们有时也用此高招的.

2008-8-24

官与民,狨与猃

---歪批聊斋之16

现在当官的是人民的公仆了,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官是老爷,民是奴才。奴才是常常受老爷欺负的,所以官压民官吃民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蒲松龄在《聊斋-黑兽》篇中有一段对官与民关系的评述,令人拍案叫绝。

他说,有一种动物叫猃,还有一种动物叫狨,它们是天敌。当一群猃看到一只或几只狨时,就会乖乖地围成一圈跪在地上。狨走过来,用前爪对猃一只只揣摸,是肥的就在头顶上放一块石头,瘦的就不放。顶着石头的肥猃大气不敢喘,生怕石头掉下来。狨全部揣摸完了,就依次吃有石头的猃,没有石头的猃发出愉快的叫声,一哄而散。他感叹道,那猃就是民,那狨就是官,当官的总是吃有钱的老百姓,而被吃的有钱的老百姓也是连大气不敢喘一下。

这个比喻绝是绝,但蒲松龄老先生囿于历史的局限,无法预料后来事情的发展。后来的真实情况是,“狨”和肥的“猃”勾结了 ,专门吃瘦的“猃”,还让肥的“猃”弄个“议员”,“立委”之类的玩意干干。

2008-4-7

渴求伟大

---歪批聊斋之29

说到夏天下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窦娥之冤,其实夏天下雪未必都有什么惊天冤案,相反有时还颇有幽默的成分,《聊斋--夏雪》就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趣事。公元1707年阴历7月初6日,苏州地区下大雪,老百姓十分惶恐,于是到当地的一座大王庙里焚香祷告。这位大王发话了:“现在官场上称呼老爷时前面都有一个大字了,为什么你们称呼我还是老爷而不是大老爷?”老百姓恍然大悟,立马跪地齐呼“大老爷”,果然雪停了。看来,贵为神仙仍不能免俗,还这么爱慕虚荣,渴求伟大!

这让我想起儿时听说过的一个故事。解放初,农村土改划成分时,一位连下中农都不够格的老兄找到工作组,非要把他家定为富农不可,他说:“我们家穷了几代了,到我这辈,不管怎么说也要弄个富农呀!”再三哀求之后,他如愿成了富农了,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每次大会小会都被拖去批斗,连子女也在人面前抬不起头。

渴求伟大,人神之通性。法力无边的大老爷们为了达到伟大的目的,常常使些花招,作弄一下小老百姓,而小民百姓们为了贪图一点小小的虚荣,难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自食苦果,还要累及子孙,岂不悲哉!

2008-11-16

漂亮的女杀人犯

---歪批聊斋之22

《聊斋》中有不少篇章有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其歌颂的主人翁藐视法律,目无政府,动辄杀人,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作者还美其名曰侠。《女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所谓女侠者,实足的一个女杀人犯也。

作者对这样的女杀人犯极尽涂脂抹粉之能事,把她描写成一个漂亮,有情有义,武艺高强的女中豪杰。

1:漂亮。顾生第一次见到她时,作者虽只用了8个字,却把她的美貌写得淋漓尽致:“秀曼都雅,世罕其匹”,够此8字者,能不美乎?

2:有情有义。当她在浙江的家被籍没,父亲及家人被杀,她能带着母亲,远避他乡,隐姓埋名,坚强的生活下来,直到母亲去世,对自己的母亲是有情有义的。顾生和顾母平日里周济她们母女,又帮助她料理母亲的后事,因此,她对顾母很好,尤其感人的是,顾母隐私处生了疮,她能不嫌腥秽,每天清洗换药3--4次,直到好了为止。她对顾生更没话说了,不仅以身相许,还为他不生个儿子不罢休,以承继顾氏香火-----做了夫妻,生了儿子,却不要一分钱彩礼,不要一分钱的青春损失费,真叫人叹为观止。

3:武艺高强。虽然书中没有写侠女杀人的场面,但在杀狐一节中却感知了她的武艺。当侠女第2次和顾生偷青时,狐狸变成的少年推门而入(这个狐狸少年对她垂蜒已久,曾三番五次地挑逗她,只是始终没得手),“女眉竖颊红,默不一语,急翻上衣,露一革囊,应手而出,则尺许晶莹匕首也。少年见之,骇而却走。追击户外,四顾渺然。女以匕首望空抛掷,嘎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生急烛之,则一白狐,身首异处矣。”多么干净利落,出手不凡。杀狐仙尚如此,杀一凡人可想而知了。

但不管作者怎样为她描花绣朵,都无法改变她是一个杀人犯的事实。或许她有什么冤情,但她应该相信政府,依法办事,何况文中交代很清楚,她父亲被罢免官职,籍没家产,判处死刑,分明是政府行为。难道政府没有这个权力吗?退一步说,即使政府错了,也只能依法上访,等待平反昭雪,说不定若干年后,弄个追悼会,恢复名誉,补发工资呢。这个女杀人犯尤其不应该迁怒到具体经办人员头上,把这个经办的官员杀了,还把人头割下,用包裹带走。这种仇视政府,仇视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十分要不得,此风不可长!

蒲松龄把这个女杀人犯作为正面人物大加吹捧,可见作者头脑中无法律,无政府思想多么严重。后来的读者,评注家还为其叫好称赞,可见流毒多么深远呀!

所谓侠者,乃打抱不平,维护正义,铲除奸佞之勇士也,象这样为一己之私愤而滥杀政府官员的行为,与侠何干!看来加强法制工作应当从古人抓起。

2008-8-2

跳梁小丑

---歪批聊斋之21

虽然跳梁小丑这个成语的来源与房梁没多大关系,但每次看到时,还是会想起小丑从房梁上跳下来的情形。《聊斋-河间生》中还真有一位从房梁上跳下来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河间县有一位农人---文中称之为河间生,家里麦秸堆里住着一只老狐狸。一天,这个老狐狸变成一个老叟,邀请他到草堆里做客。他起初有点为难,认为这么小的洞怎么能进去,但还是硬着头皮跟去了。进去一看,别有天地,屋舍华美---看来草莽之中隐藏万贯家财的古已有之。老叟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一顿。之后,他隔三差五地去蹭饭吃。不久,他发现这个老狐狸经常早出晚归,就问他去什么地方。老狐狸说朋友请他去喝酒。他就恳求老叟也带他去,老叟开始不愿意,后来经不住他纠缠,就答应了。河间生在老叟的提携下,闭上眼睛,只听到耳畔风声忽忽,不知不觉到了一个酒楼上。在二楼雅座落坐后,只见老叟下楼随便拿取别人桌上的酒水,果肴,并没有人阻拦,拿到楼上来,二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好不快活!席间,河间生看见楼下有一位穿着红衣服的男子面前有金橘一盘,就命令老叟去取。老狐狸说:“那个人是正人,一身正气,我是不敢近他身边的”。河间生暗自思忖:怕见有正气的人,可见这狐狸是斜道上的家伙,等吃完这顿饭,我可要离他远点,做一个正人君子吧。刚想到这里,一转脸,老叟不见了,酒席不见了,连雅座也没有了,自己只骑在房梁上,吓得他从房梁上摔了下来----真的当了一回跳梁小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一边从歪门邪道上捞好处,一边还用正人君子的理论来打扮自己,其结果就只能沦为跳梁小丑了。 

2011-7-18

治国方略

---歪批聊斋之31

>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马万宝看见邻居家来了一位容貌绝美的姑娘,设计把她骗到了床上,可扒下裤子一摸,原来是男人身。这时,他该怎么办呢?退回去,又舍不得这么漂亮的脸蛋,留着吧,又怕自己老婆遭殃---那人妖也对他的老婆垂涎三尺,于是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人妖阉割了,收作偏房,直到老死。

对于邻居好的东西,先采取拿来主义,再进行加工处理---阉割,存己所好,弃己所恶,蒲松龄说“苟得此意,以治天下可也”!

是为治国方略!

2008-12-9

官之谑说

---歪批聊斋之27

现在没有官了,人民当家做主了,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官真是社会中一个了不起的角色,是主宰社会命运的上层势力,老百姓都是官的奴仆。但那时,人们对官的印象似乎不是很好,近读《聊斋-梦狼》篇,发现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竟然把官比做狼。

小说是这样写的,白老头儿子白甲在南方做县令,有一天,白老头梦中到儿子的衙门里去,发现堂上堂下坐的都是狼,门槛外堆着白森森的人骨头,白县令请老爸吃饭也是用人肉做的。老爸就劝他要多体恤百姓,他却说,老百姓就是供我们当官吃的,只要把上司服侍得好,我这官就能做稳,能提拔。后来白县令果然提拔了,但可惜在上任的途中被强盗打个半死,钱财也让身边狼一样的差役卷走了。自己颈上挨了一刀,痊愈以后头象狼一样能转到身后看人---谓之狼顾。文中为什么叫这位县令姓白,我推测与白眼狼有关。

掩卷之后,觉得作者心地有些残忍,将官员比作狼太过分了,在民间把官员比作狼的同类---狗的比较多,以至于“狗官”一词十分盛行,常于文学影视作品中见到。我以为以狗比官比较妥贴,因为官确实与狗有几份相似之处。1:忠诚。凡做官的都要找一个主子,而且对这个主子要忠心,象狗总有一个主人一样,古人所谓“朝廷无人不做官”是也;2:贪婪。狗是喂不饱的,官员聚敛财物也是无休无止的。官之贪婪不但于财,于色也是这样。据说南京有位道台有146个情妇,还嫌不够,更绝的是在医院挂盐水时,用左手娴熟地解开女护士的纽扣,从上摸到下,不久又把她的女儿弄到床上,母女2人同床伺候这位道台---美其名曰:一箭双雕;3:摇尾乞怜。官运不顺时总会到主子那里去哭鼻子,抹眼泪,诉说功劳与苦劳,最后自然不会空手而归的;4:眦牙咧嘴。做官的对下属和平头百姓是要耍威风的,象狗对待衣着不整者狂吠一样。官员心情不好或酒后,你千万别惹他,这时他看你不顺眼,有可能就把你打死。古书记载哈尔滨市6个捕快酒后把一个秀才活活打死了。如果你用什么手机之类的玩意拍照,那更难逃一死。野史中就记录楚国某地曾发生过----有点象疯狗了!6:吃屎。狗不但擅长吃肉,还擅长吃屎,这实在是比狼高明多了。吃了屎,舔干净了,于是什么污点也没有了,官员虽然劣迹多,但真正被朝廷处罚的又有几个?这就是吃屎的妙处。

官员既然象狗,那么他离人就越来越远了,这一点造字的老祖宗比我们聪明,早看到了。凡与官沾边的字,很少有人字傍的,因为官一旦有了人味,那意思就天壤之别了。比如:

官----倌 那就成了放牛或放羊的老农民了;

司----伺 那就成了伺候别人的仆人或丫鬟了;

令----伶 那就成了唱戏的戏子或说笑话的清客了;

长----伥 更不得了,成了帮凶的鬼;

尹----伊 那就成了第3者,局外人了

还有好多,懒得一一列举。

2008-11-2

“啃老”之研究

---歪批聊斋之17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已娶妻生子了,还要靠父母的接济才能生活,有的是时不时向父母要点小钱;有的是隔三差五(大多是周末或黄金周)到父母那里撮一顿或几顿;更有甚者干脆和父母同居,吃穿用全由父母买单。我们这里称这种现象叫“刮老”或“啃老”。我以为叫“啃老”比较准确,且不难听而有美感。“刮”者用刀,带有强迫性,有点打家劫舍的味道,而“啃”者用嘴,在谈笑间把问题搞掂,且“啃”与“肯”相近,有心甘情愿之意,既然是你情我愿的事,也就皆大欢喜了。

对于啃老,我以前以为只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现象。大概是因为年轻人下岗的多,收入不稳定,且消费高,如子女上学,人情份子,看病买房等费用日见攀升,而老年人有退休工资,收入相对稳定,且老年人生活俭朴者多,无多大浪费。近读《聊斋-鬼作筵》篇,发现啃老现象古已有之,非当今社会之特例。更令人喷饭的是,书中主人翁杜氏夫妇啃的不是在世之老,而是已作古之老,那真是完全彻底地啃了。父母到了阴间还要为子女操心,可见父母有多伟大!篇中有个细节令人百读不厌。杜翁见4个小鬼来捉儿媳,就打开包裹掏出白金贿赂他们,4个小鬼走了之后,儿媳发现包裹里还有2锭白金,想顺手偷一锭回来,被杜翁训斥一顿才罢手(因为那玩意在阳间是无法用的),真是啃老啃到棺材里了!

其实,这正是《聊斋》的伟大之处。父母虽亡,但依然有老本可啃,君不见:有多少人依仰着父母的老朋友,老部下,而生活的很风光,很体面,甚至于飞黄腾达!

2008-4-21 

请神仙办事蛮容易的 

---《歪批聊斋》之一 

明朝某年间,山东闹蝗灾,蝗虫从青州向沂县来了,沂县县令非常担心。本地柳树精化成一位风度翩翩的秀才托梦告诉他:“明天城西南大道上有一位骑着肥母驴子的妇人就是蝗神,你向她恳求就可以免灾了。”第二天,县令就在路边等候,果然她来了。于是县令献上一柱香,三杯酒,哀求她不要吃本县的庄稼,她也就答应了。之后没几天,蝗虫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没吃地里的庄稼,倒是把县内的柳树叶全吃了。

以前我对神仙是很敬畏的,认为他们高不可攀.读完这篇小说才知道,原来不是这么回事,请神仙办事也蛮容易的,收的礼也不多,一柱香三杯酒解决问题,比找人办事省多了。找一个稍微象样的人办点小事,就要香烟,老酒,吃饭,洗澡,红包外加小姐。

文中的蝗神形象也蛮可爱的,心挺软。县令一求也就同意了,没说研究研究,要知道全县的庄稼那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呀!她在对待柳树精问题上有点小心眼 :你泄露了我的天机,对我也不敬,一杯酒也不送,好!让你的叶子精光光!有几分世俗女人的虚荣,自尊,要人恭维,巴结。

这篇小说中有一个形象不太真实,就是县令.在黑暗的旧社会,怎么会有这样的官!听说蝗虫来了,“沂令忧之”,“忧之”二字把为民操心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见到蝗神时,“令便哀恳”,好一个“哀”字,画龙点睛,这样的县令恐怕也只有书里有,现实生活中哪里找呀!

柳树精是本篇中最倒霉的人物.事情本不与他想干,却心怀恻隐,平添灾祸。令人奇怪的是柳树精拜访县令时,为什么是秀才模样,一个读书人?而不是商人,官员,妓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2007-12-12

先立牌坊,再做b*子 

---歪批聊斋之18 

“既做b*子,又立牌坊”这句话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其意旨也是不言而喻的。仔细推敲这句话,不难发现,就做b*子与立牌坊这两件事而言,是做b*子在先,立牌坊在后,立牌坊是做b*子的后道工作,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可是你见过把牌坊先立好,然后再做b*子的吗?我近读《聊斋-金姑父》篇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文中的女主角梅姑快出嫁时未婚夫死了,她很悲伤,立志不再嫁人,30多岁时去世了。同族人为此很敬重她,为有这样的贞女而感到骄傲,她也成了族中未婚或已婚女子的学习榜样,于是族人为她建立了一座贞节祠,叫梅姑祠。祠中供有她的塑像,她因贞节而享受后人的香火和膜拜,这一享受就是三百年。三百年后的一天,有位外地赶考的金秀才,路过此处来贞节祠里游玩。大约金秀才长得标致吧,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反正梅姑动了春心,要收金秀才做婿。便托梦给族中人,叫他们在祠里塑金秀才的像。族里的人开始不相信,认为几百年都能守身如玉,怎么忽然想起干这档子事了,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族长就不肯塑像。看来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神女梅姑动了怒,令族长全家人都生病,并威胁:再不办理,叫你全家人死光光。族长迫于神力只好照办。像刚塑好,金秀才就对老婆说,梅姑来接我了,于是穿戴整齐地死了。金秀才妻子自然是满腹怨气了,赶到梅姑的贞节祠里,污言秽语辱骂梅圣女,并打她好几个嘴巴。大概梅姑自知理亏,毕竟抢了人家老公,所以也没用什么神力修理金妻。这座祠后来改称金姑夫祠了。

贞节祠都建了几百年了,因贞节而享受几百年盛誉的圣女尚不能断绝*荡之念,那么,尘世中的普通人做些不齿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人们不能被一些堂而皇之的牌子或冠冕的外表所迷惑,天知道那些高大神圣的牌坊下到底会发生什么卑鄙龌龊的事来。梅姑虽然做了丑事,但还是有风度的,对金妻的辱骂尚能宽容。不过,尘世的梅姑们就很难保证有这样好的修养了,他们一面干着b*子的丑事,一面还不让别人讲,谁讲了,就会被他们的“神力”致于死地,这样的例子在封建社会的史籍中还少吗?

2008-4-27 

祖产

说到祖产,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祖上留下的房屋田产,金银财宝,或者是高尚的品质,勤俭持家的方法等,其实除上述两点之外,祖上的风流韵事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不,前些时候,有位美女在《某家讲坛》上抖露了其祖上在秦淮河边寻花问柳的雅事,从而一夜成名,著作立刻畅销,稿费的收入也就不言自喻了。

近读《聊斋-王成》篇,发现这样的例子在300年前就有了。主人公王成的祖父与一个狐狸精有一腿,百年之后,他祖父当然不在了,但那狐狸精祖母还活着。她看见王成穷困潦倒的样子,就出资让他做生意,又是贩葛布,又是卖鹌鹑,然后购置田产,砌房造屋,不久王成成了殷实的中产阶层。如果当初他祖父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不包个狐狸精二n,那么王成还要继续穷下去。看来一个人风流了,不但自己快活,还能福及子孙。

常人往往思想僵化,思维方式落入俗套,为长者讳,不能从上辈的这些韵事中挖掘出丰富的经济效益来,真有些资源浪费了。既然今天的桃色新闻,就是明天的钞票,那么,大家不妨多创造些绯闻来,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粉红色的财富。何乐而不为!

2008-3-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金陵叟歪批聊斋,妙趣横生!惜非首发!

文章评论共[9]个
呆贝贝-评论

贝贝前来拜读,祝在烟雨写作愉快。at:2013年02月13日 中午2:11

金陵叟-回复谢谢贝贝老师的鼓励和提携!祝新年好! at:2013年02月14日 清晨7:36

一啸长歌-评论

细读雄文,简直是对《聊斋》的再创作,拜服了。新春快乐!at:2013年02月13日 下午5:27

金陵叟-回复谢谢长歌老师的超级鼓励!新年好! at:2013年02月14日 清晨7:38

一叶秋419-评论

问好金老师,向您学习,祝福!(:012)at:2013年02月13日 晚上11:06

金陵叟-回复谢谢一叶老师的鼓励!新年好! at:2013年02月14日 清晨7:40

金陵叟-评论

谢谢名捕老师的精彩点评和推荐!祝新春愉快!这是一篇旧作,春节没事,就发上来。哈哈at:2013年02月14日 清晨7:35

天上浮云凡间女-评论

很耐品,欣赏,问好,送去祝福,祝福新年愉快!蛇年大吉!(:012)at:2013年02月14日 中午1:24

金陵叟-回复谢谢美女老师鼓励!新年快乐! at:2013年02月14日 中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