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谁来拯救文学》之反思榆平

发表于-2005年02月18日 晚上10:20评论-5条

文学,归根结底是语言。语言是人类共生的工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语言和人类从来都创造着彼此。这从人类的进化史中便可得到印证。考古学家根据化石还原出了猿人的模样。只要一拿现代人和猿人作比较,我们就会看到两者形体上存在着显赫的差别。众所周知,这是进化的缘故。而进化由什么推动?第一,不得不提是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整个的人类文明。其次,是语言,这正是我要说的。人类自从学会用语言交流,嘴的功能就大大拓展,从而脸部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到后来语言成型,人类进化到有了统一的语言(包括甲骨文的产生,到后来秦统一文字),以及地方方言,这才产生了国家和各地居民的分布定居。这一人类自身的进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方言就有不下几百种。例如我们熟知的有东北话、北京话、山东话、上海话、闽南语、广东话等等,每一个地域都有一大群说此方言的人们。而当我们将他们一一排列,作一对比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各地域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面部特征(其它的且不说)。东北人粗旷,说起话来使劲儿,嘴唇动作也大;北京人是正宗的国人,所以形象特正宗,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山东人说话翘舌多,所以嘴唇稍厚;上海人说的是吴脓软语,所以女人说起话来特别“媚”,别有滋味,男人就显不出什么味儿来(我本人是江南人);闽南语说起来就跟唱歌一般,浓浓的尾音,但很有底气,所以,但凡你见到一个人,看着看着就觉得他脸上没上装也有了色彩,那没准儿就是福建人(我本人在福建呆过五年);还有广东话,这几年给国人的印象是非常时髦的一种语言。广东人的脸上总写着两个字:“骄傲”,那当然是要有雄厚的实力支撑的。举这么个例子,是想说明语言在人类创造了它之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这还可以从另一个例子里看出,各地方的戏剧就是人类创造语言之后,语言回馈给人类的最大礼物。从京剧到豫剧,从评弹到越剧,从黄梅戏到各地方戏,这些都是人类与语言共同创造的过程。当然,语言更多的还是人类的工具。人类藉此交流、互通信息,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所不及。而人类运用语言更高级的形式之一,就是文学。

而文学又是怎么一回事?莎士比亚曾说过,“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能成为作家”。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只要我们用心写,写出我们想说的,不计功利,那么那样的东西就是文学?我想我可以试着给这么一个定论:是的。举这么一个例子,我从前大学宿舍有一个同学,平常少言寡语,人很木呆的样子,从来不写文章,就爱钻教科书。可有一次,宿舍的哥们儿偶尔翻了他的笔记,却惊奇地发现这么一段话:

我终于看见她了!好象等了一辈子,好象这十九年来只为了这一眼,后来

我知道她和我都爱那新绿。

开会了!她竟就坐在我面前。我没有,也不想知道台上的人在说什么。足

够了,让这一刻永远延续吧!以后也许我,一定是,会为她苦恼。也许……以

后还远,这一刻,好想知道,她在想什么。

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句子,炽热的心,却是很好的两段话。我一直把这两段话收藏到现在,当然个中原因现在先不说。有的时候也很奇怪,为什么情书会是那么感人?仔细想想,这是被真实的文字感动了。还有日记,纯粹个人私密的日记,那里头也有很多文字的精华所在。我平时很爱看别人的书信集,比如周恩来写给妻子的书信,那样的文字我们能说它不是文学吗?当然这个时代出现了好多怪现象,有的是“古往今来”,有的却是完全崭新的,有的还可能是“空前绝后”的。梦里寻回在《谁来拯救文学》一文提到很多,我在此不赘述,谈谈为什么。

文学不仅是辞藻堆积出的篇章,还包含着文人对思想的道德认识。而认识本身却受制于时代给予文人的认知程度和自愿倾向。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更远。而更多的文学创作却被整个社会背景所包容,这不仅反映在内容上,还在文学本身回馈给读者的思想内涵上有着至深的体现。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学题材的第一裁判,因为市场经济决定了一切,文人成了“傀儡”。偶尔逛书店,常常看到一排一排的小人书,精致小巧,排满了畅销书的柜台。这倒也罢,我却还看到将《彷徨》、《飘》、《红与黑》这样的作品也装定成了“小人书”,这时候,有良知的人谁不会给声叹息。

文学与整个时代相连,反映人类的生存状态。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时代?一个全球化、并日益西化,观念、价值观多元化,或者说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在人们的意识里被提到了这么一个高度,另外,个人价值的追求,个人情感的实现,这些也无疑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的动机和主题。这或许不是我们个人的过错,时代教化了我们,我们又如何“超脱”它?国内最敬佩的学者是北大的季羡林先生,不为世扰,不为物忧,甘坐冷板凳,这或许是我们可望不可及吧。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再出现几个鲁迅,几个朱自清,几个老舍,这何尝不是我们一相情愿的“怀旧”?而当我们看到鲁迅的书成了小人书,我们是不是又都哑口无言了?也许你也明白,我们建造了那么多物质文明,而在文学,或是艺术上,我们这个时代的退化,就如同我们自身的退化一样,也从来不给我们一丝留恋。

谁来拯救文学,发人深思的提问啊。

倒不如我说一句话:莫为文学喊号子,拿好手中笔杆子。

我们一起努力吧。

后记(一):这篇文章是看了梦里寻回的《谁来拯救文学》后的有感而发。也是花了两个小时凝神静坐涂鸦而成。我还是喜欢“涂鸦”二字,因为看着一张白茫茫的纸,在上面一字一字地写出时,那种感觉就如同散乱的写生,也像是随性乱描了几笔楷书,“涂鸦”二字让人觉得舒适。写完这篇文章后,不经意看到流氓公子在小说第九篇后发出的辞别信,还有众人的挽留和对我评论的不满。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其间给老开发了封信,聊了我的心事。而后,又给流氓公子发了封信,好言劝留。文学究竟是什么,我也疑惑了。但在心底里,对文学那一股炽热之情,始终未改。毕竟文学带给我们的是曾经的感动,是曾经无人诉说时,我们最忠厚的朋友。

后记(二):我之所以把我宿舍那个家伙的情书保留至今,是因为我曾经被那段文字感动得厉害,就模仿它写了篇情书给女友。他要知道了,肯定恨死我。现在抄给大家看,献丑了:

(哦,差点忘了,先交代一下吧,我和我女友在舞会里认识。)

我终于看见你了!好象等了一辈子,好象这二十二年来只为了这一眼,

后来我知道你和我都爱那新绿。

舞曲响起了!你竟就站在我面前。我没有,也不想知道舞池里的人们

在跳什么。足够了,让这一刻永远延续吧!以后也许我,一定是,会为你

苦恼。也许……以后还远,这一刻,好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榆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当中国知识界放弃体验底层生态、激活民间资源的使命的时候,泡沫文学的泛滥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文学是发自心底的声音,惟其真实,才显珍贵,蜕祛浮躁,方有升华。

雨蝶飞舞点评:

不管怎么说,《Q版语文》很火,文学这东西,还真不好随便盖棺定论:)

文章评论共[5]个
千山我独行-评论

内容缺少自已的观点和语言~~
  【榆平 回复】:当然,中国的文学之路我没有指出方向,我写的更多的也是自身存在的困惑和无奈。这或许不是就文学本身进行就事而论就能形成答案,也或许这不是一个独立的本体问题。我始终看到文学在时代的长河中游走的时候,它的奔腾跳跃取决于它,而河床的宽窄、河水的清浊却是累积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沉淀并深深影响我们的文学。 [2005-2-19 16:21:20]at:2005年02月19日 中午2:28

曾是刀客-评论

文学?我看这个时代连岳飞也在历史教科书里降级为了“抗金英雄”,历史随人意而更改,你能指望出一个鲁迅?“冷的文学是一种逃亡而求其生存的文学,是一种不让社会扼杀而求得精神上自救的文学,一个民族倘竟容不下这样一种非功利的文学,不仅是作家的不幸,也该是这个民族的悲哀。”——看了高行健的这段话,我宁愿做一个自由歌唱的网络写手,也不愿做一个随风舞文的“作家”了。 
  【榆平 回复】:看到你这段话,让我想到我去年在苏州晚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养不起一家好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悲哀》,文章由苏州的古籍书店、清华书局、蓝色书屋分店的纷纷关门,谈起了城市人文品位与书店的关系。这真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如今大街小巷里的租书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开遍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而租书店里又是什么书在走高,什么书在唱高调。很是让人担忧。
[2005-2-19 16:33:54]
  【榆平 回复】:而城市与书店的关系,它的缩影便是人与书的关系。 [2005-2-19 16:36:29]
  【曾是刀客 回复】:是啊,也是这个时代每一个真正文人的悲哀! [2005-2-19 16:41:50]
  【榆平 回复】:当然,话说回来,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许多好的作家和作品,像余华就是杰出的一位。 [2005-2-19 16:46:00]
  【曾是刀客 回复】:不错!只是杂文的境况让人难过!我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时,心里那种百感交集至今难忘! [2005-2-19 16:58:44]at:2005年02月19日 下午3:54

曾是刀客-评论

“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学则被政治和伦理的是非弄得疲惫不堪,又落进种种的主义,即所谓意识形态与创作方法论争的泥坑中难以自拔,其实同文学都没多大关系。”——高行健。
如果都学北大的季羡林先生,鲁迅还是出不来的,铁肩担道义的文字,需要的是嶙嶙的风骨和相对宽容的环境,(我个人很敬佩季先生的博大精深)。榆平兄,你以为如何?
  【榆平 回复】:这一点我赞同。季先生更多的是一位饱学之士,一位学院派人物,他缺乏的不是观社会的敏锐和视角,而是这个时代远不如鲁迅那个年代的冲突呼唤出的对文人的良知和道德的渴求。 [2005-2-19 16:41:56]at:2005年02月19日 下午4:02

乔辉-评论

文学,归根结底是语言。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论断.
语言只是载体,思想才是第一,
无论怎么华丽的语言,没有思想只是没有灵魂的东东...:)
  【榆平 回复】:那么我倒要问你,戏剧归根结底是什么?或者我再问你,服饰归根结底是什么?不是布料是款式?不是遮羞是内涵?文学如同一锅米饭,语言就是其中一粒一粒的米。难道饭的根本不是米,而是人们的“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所谓的思想。思之。 [2005-2-20 15:55:35]
  【乔辉 回复】:呵呵,你错了,本末倒置了.文学是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进行心灵沟通的。作者写出的和读者读到的只是一个个文字的排列组合,而作者释放出的和到达读者心中的已不再是文字。就象音符记录的是旋律一样,文字承载的是思想和感情,它相当于通讯中的光缆。呵呵.... [2005-2-23 13:01:06]
  【乔辉 回复】:文字如杯子,思想及灵魂是杯中的酒,读者要饮的是杯子中的酒,至于杯子是什么形状、用什么材料做的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杯中盛的是陈年佳酿。呵呵...
[2005-2-23 13:02:54]
  【乔辉 回复】:事物都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过了唐宋,谁也无法阻止诗歌的衰落,也不是谁嘴上说拯救就能拯救得了的,到现代,文学和网络结缘是拯救自身的最好方式,但结缘就意味着有得到就要有付出,不能死守传统,就象合资企业,谁的品牌响亮,能占领市场,就用谁的品牌,总之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说过"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闯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拯救文学也一样,"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杀开一条血路",这也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有的人死抱着传统,标榜自己是正宗,纯文学,拒绝新生事物,把自己弄得跟鲁迅在世,郭老再生一样,好像只有自己在拯救文学,别人都是在落井下石,酸、晕,这是假改革、真保守,只会使文学走进死胡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邓小平的话也已经讲了10多年了,各行各业都在喊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到处都在于世界接轨,可笑有的人观念如此陈旧,这些人才是文学的悲哀。。。。 [2005-2-23 13:24:42]at:2005年02月20日 中午2:54

止水(杨过)-评论

小子!我早听说过你流连于舞场找女朋友啦!其实现在的写文章有几个能为道德而思考,可能商业化的社会就是这样吧!连爱情都能商业化,何况是文章啦??见到好文章就多看2遍,看见烂文也别骂了,毕竟人家也是讨个生活啊!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at:2005年02月21日 下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