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镜头下的仙姑楼
许愿,是件美好的事情,不管心情如何,态度总是虔诚的。
画家带着小丹,竟然回到了原点——过了大捷门,不走多远,就会看到仙姑楼。其实,小丹刚过大捷门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仙姑楼了。只是她眼里,看见的不过是一扇破旧腐朽的木门罢了,若不是门头上刻着“仙姑楼”,下镌刻“中和祥旧址”兴许她以为,这只是一个废弃的家族的侧门罢了。
从门上格窗望去,里头也只是道被堵了墙的小路。不过路上,还有道石拱门,虽是斑驳,门头上的瓦片,也是零零碎碎,好在越过石拱门,被堵去路的那面墙上,写着的一个“心”字,让小丹颇有感慨。
一对褪了色的大红灯笼,还悬在门檐下。门檐上的几处瓦片,也许正是门面,显得完整,却依旧见一块不知哪里滑落的碎的瓦片,悬在门檐上的瓦上。小丹生怕这碎片一不留神,就掉了下来,匆匆对着格窗,朝里头拍了几个镜头后,便离这“废弃”的朽门有段距离。
不禁清楚的犹见门的两旁,各有个柱子,柱子上的联子,也是褪色的发白,至于写着什么,也是不清不楚。柱子并非只挨着两边的墙,倒是隔着柱子,挨着墙的是道小格栅。格栅上的木条同门上一样,似乎手稍有力,就会折断似的。只是如同纸窗一般的格调,使得这扇门,有些味道。
整扇门,倘若想找个新的印记,恐怕只得紧挨着柱子往外伸去的石座了。石座是新做的,虽然不知道时候,但见表面新颖磨光,也能揣测出这是出于当下。或许是怕门撑不住,所以才修建了这两座石座位于门前吧。可惜的是,这道百感沧桑的朽门,也是未能照得今人一番看护。自行车,生活的杂物,算是肆意猖狂的摆着门的左侧。
虽是叹惜,但也不是遗憾。只是见门上锁着锁,这让小丹有些失落了。本以为,还能进去走走。没想到一把生了锈的锁,彻底将一个现代女孩的愿望,给锁在了门外。
小丹叹了叹,再次给这扇面在镜头下,留了影。
“真可惜,想进去看看都不行!”不禁,她自个人儿叹息道。
一边的画家,有些发愣,指着木门左侧的不远处,说道:“给个10块钱,就能进去了啊。”画家的话,让小丹一怔,不禁失意的情绪,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当画家领着她走到仙姑楼真正的门处的时候,她算是替边上的朽门,委屈了一把。
棱角飞檐,高耸如正展翅欲飞的凤凰,不零不散的瓦片,错落有致,色泽正好。门檐里头下挂着的灯笼,与那清宫剧里边儿皇上嫔妃的寝宫里头悬着的灯笼,是相差不远。若是那旁门腐朽的瓦檐下的一对灯笼,还真是寒碜。再者,门头那道横卧檐下的木雕,是刻得精细,栩栩如生。小丹看得发愣,木雕上刻着十一个人,还有匹马,像是赶着庙会。
若不是画家,突然念着两句诗,想必她是不肯进那仙姑楼了。
“慈仙无私降福地,善姑有德臨郷邦。”
小丹一怔,回过神来诧异的看着画家。不禁困惑,难道一个浪漫写生的画家,也是位善男信女?只是突然念着的这两句话,是从哪里来。小丹寻思了下,竟然不知道就在飞檐下的两边柱子上。两旁字,是金色刻之在黑色木联上,凹凸有致,有棱有角。画家背着包,携着画板,竟然不顾小丹,付了两个人的钱,就自个儿先进去了。他说,他要去许个愿。
小丹没有立刻跟过去,依旧在门口琢磨着,寻思着。
后来,她听边上候着里头游客的车夫们介绍,说是仙姑楼曾经是不予开放的。后来有国家领导下来,才得以近几年,开放供于各地善男信女,哪怕只是个游客。不过,是哪些人有身份的人,小丹没有追问,尽管里头墙上也挂着这些人物事迹,但她依旧没有注视。
或许是画家很久没有出来,小丹这才进了去(由于母亲信仰耶稣,也曾带她去过教会听经。只是信仰不同,小丹也不想伤了母亲的心。只得在主与佛中间,不信不仰,不诋不毁,虔诚尊重)。所以,走进仙姑楼,她心里还是有些犹豫的。本不该迷信,又恐忌讳着什么。只能说,她只是进去走走了。
穿过里边,再穿过一条走廊,突然发现本开始看见的朽门后那道被堵的墙的侧面,竟然还有道石拱门。但可惜的是,石拱门的最前方本再是有道门的,如今,竟然堆砌了灰砖。若不是踪迹可寻,昔日门檐上还有着一处石雕,石雕上方有些少许但已破碎的小瓦片。想必今人也只能知道这里,是个通道,但不是门。
从石拱门那攀沿过来的枯藤黄叶,有力得附在墙上。葱葱郁郁的藤子今日算是败坏的很,没有生气,也没有活力。只能叹句,物是人非事事休。但可惜,人非物也非了。特有的徽州建筑风格,眼前这道马头墙,竟是立于仙姑楼中,不禁意外。
虽是感慨,但也不算多有感伤。毕竟这里,还是慈仙福地。
回去过道中,再往前去,便是有一阵淡香的烟雾袅袅升空。那是从眼前不远处的一尊香鼎中,所散来的。也不知道这烟雾中,弥漫着多少善男信女的虔诚。只是未走到香鼎前,这眼边上的景观,倒是令我舒坦。“求作德公”也可读成“公德作求”,讲得是做事之前先做人。几百年的石雕字迹,仍是清晰可见,略扫墙边上立着的介绍牌,便不住转身,抬首看那高高门头。斑驳的石迹,虽是风化几成,但古人作训,依旧警钟敲醒。
咋看这里,是个烧香拜佛的净地,但仔细观摩,教人感慨可叹的东西,还真是不一般。可惜画家倒是一心向佛,拿着两柱香,又是叩首,又是老和尚看相。或许,他所看到的,也是不一般吧。
小丹走过去,还没说话,就有个稍年轻的和尚,站在门口,双手作揖,一句“女施主”,叫得她有些打颤。小丹难堪的笑笑,正想走去三圣殿外左边墙边那里的“母子树”前的,岂知这和尚,竟然又来了句:“女施主,上柱香吧,保全家平安。既然来了,就许个愿,保个安吧。”小丹是个耳根子软的女孩,加上环境特殊。最终,她是红着脸,拿着香,在佛前三个叩首。
岂知,叩完首,和尚领着她,来到门边上的一个桌前坐下。
小丹还没有反应过来,和尚就拉过她的左手,系上了条红丝带。然后,开始盯着小丹绯红的脸,说了一堆话。虽是无稽之谈,却也有几分巧合。小丹一笑而之,添了些香火钱,就被画家拉走了。
“人家说的你神乎神乎的,是不是打算给一千块香火钱?”画家笑着,但不玩味。
“他说我有福相!”小丹竟然有些得意。当然这话,有好几个老和尚也说过,本是不信的,但说着说着,又听着听着,她就信了——
画家带着她,穿过三圣殿,来到了后院。
只见后院一座桥,桥上系满了红丝带,就是桥边上的亭子的赤柱上,也是系着许许多多红丝带。尽管冬天萧条,老树枯枝显得孤寂,但见院子里红带飘飘,恍如春天不曾离去。画家把他的红丝带系在桥栏上,还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说道:“你知道吗,刚刚我许个愿,已经实现了。”
小丹一愣,一边找着空处一边问着:“什么愿望啊?”
“以后再告诉你!”画家笑着,卖了个关子。
小丹系好红丝带,跟着画家走过桥,来到了对面的楼阁上。楼阁上很简单,有两张古代小姐床,丝绸般的床铺上,还扔着许多硬币,都是一块钱,五毛钱,或者是一毛钱,当然也有五块钱的纸币。床榻边上还有个形似于柜子的摆设,上面放着三四双小孩子的鞋子,虽是精巧,但仿古的婴儿鞋子让小丹有些感觉,来错了地方。
画家是“随遇而安”,“入乡随俗”。竟然朝两张床铺上各扔了几个硬币。
小丹没有出声,走到窗前,对着院子拍了几个镜头后,便离开了。似有不经人意之嫌,但也绝非是匆匆离开。阁楼,小姐床,还有那几双婴儿鞋,她算是仔细观摩,并且也是思考了——尽管年轻,但也到了恋爱的时候,总不能一个人到处走吧?
看着画家的身影,小丹害羞了。
-全文完-
▷ 进入苏丹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