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石玉经之七十一三孔器少妇写手

发表于-2013年02月20日 晚上9:24评论-1条

三孔器是红山文化特有的玉器,有平首的三孔器,也有兽首的三孔器,最多的为猪首三孔器。

三孔器中间横列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孔,器两端有的没有兽首,被称为平首,有的附有兽首,最多的是猪首,大脸,大耳,撅嘴。三孔器上端为弧拱形,下端平直,整个器型新奇,制作精巧,器上三圆孔,手指可穿,三圆孔下部各有一至两个小孔,也可以穿系佩戴。

三孔器的用途至今没有被学者认可。

有的说这是一种祭祀礼器,是部落首领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与天对话的工具,两头的猪首,说明这是一个以猪为图腾的部落所使用的祭天工具。

有的把它说成是古代传说中并封部族的图腾艺术,是并封部族的标记,因为在《山海经》中,并封部落的标记就是一头双首猪。

也有人认为,三孔器两端的兽首并不是猪,而是熊。

在《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中,收录可靠文物多达191件。玉雕三孔器有三种。第一种为双蛇首,第二种为双人首,第三种就是像猪又像熊的东西。

认为三孔器两端是熊的,观点是这样的。

我国古文献中的神话性人祖常冠以“熊”的圣号。如黄帝号“有熊”,伏羲号“黄熊”。就连姜子牙也号“飞熊”。

此类以“熊”为称谓的名号,常引起古往今来读书人的关注和揣测。再加上夏代始祖鲧和禹均有“化熊”事迹,而楚国国君一般也都攀附“熊号”,就更显出“熊号”渊源深远、意义非同一般。

我国20世纪出土的文献为破解“熊号”神话之谜提供了新线索。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记述了战国时楚国的创世神话。《楚帛书》认为,处在世界万物发生序列第一位的,不是天地或神祇,而是“天熊”,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伏羲。

《楚帛书》约成书于距今两千多年前,而近几十年来中国出土的史前玉器,可以将天熊神话溯源到六千年前,它与彩虹桥关系也比较密切。

三孔器的两段为什么是熊首?上面为什么是拱形,呈彩虹形状呢?

彩虹架设于天地之间,忽隐忽现,捉摸不定,最能牵动先民好奇的目光。《宋书?符瑞志上》记载:“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

班固《西都赋》云:“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点明了神话中虹与龙互为联想对象的原因。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中表达得更为生动:“喜动龙颜,瑞班虹玉。”古人设想虹是有生命的活物,虹的色彩体现为玉质特征,虹变化则为神话生物。

虹与龙的变化,除了联想为天桥,还可想象为彩旗。《楚辞?远游》云:“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神话中的虹桥具有沟通天地的作用,符合史前巫觋的社会职能。

如果说玉璜的弧形明显模拟虹桥,双龙首玉璜的造型体现虹龙自天上下来饮水的神话叙事,那么,用造型更加复杂的玉器来模拟神话想象中的三孔虹桥,则表示天地人神的贯通。

三孔器三圆孔相连,可代表三界之贯通,双熊首形象则象征着天熊大神上天入地的神异能量。每一圆孔构成一个环形,代表出现在天地之间的虹桥与隐藏于地下的对称之桥相互连通。

认为三孔器两段的兽首是熊,对三孔器上端解释为虹桥的观点,最为隐晦曲折,深奥难懂。

不过,我想,拿着夏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去揣测6000年前先民制作玉器的初衷,总有些越走越远的感觉!

应该说,先民们制作玉器的初衷应该是朴素的,实在的,符合自身利益的,即使祈祷上苍,制作的玉器也实有所指。比如生殖崇拜,在仰韶文化的彩陶罐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手拉手的男人在跳舞,裸露着长长的生殖器:在另一个仰韶彩陶上一个挨着一个画着女人的生殖器。这样的画风在今天看来是大胆前卫,匪夷所思!如果是现代艺术品,一定被定为黄色作品,应该彻底销毁的!

对先民来说,用虚无缥缈的后来文化去解释他们的做法和想法,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比较荒谬的!此观点我不敢认同。

如果按现在的审美目光去看红山文化中的三孔器,它并不古老,也不神秘,一看就是套在手指间,用来加强拳头的力量的。可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平首的三孔器,器型较薄,手指头扣进去,虽然会打击敌人,但是也会划破自己的手指,打击敌人的同时也伤了自己,这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做法显然是划不来的。

三孔器的用途至今是一个迷,它期待更多的人去破解,不过,我想,最靠谱的做法是在新挖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里,能看到什么人的身份拥有三孔器,三孔器放置在这个人的什么位置,一旦这些确定,三孔器的用途就一目了然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少妇写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篇篇关于石的文章,
让读者从中赏识了常人不熟悉的玉石,
让读者从中学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新年的余音还未退去,又迎来元宵的喜庆,预祝元宵节快乐!at:2013年02月21日 清晨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