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提及关于自己的文字都会有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每一次提及我的诗我都会流下泪水。真不想提起那些辛酸的过去,那是岁月的遗落,一个文学爱好者对诗歌的执着追求,那一首首小诗记录了爱恨情思,世俗仓桑,那是我对人生的感悟,那是我对大地聆听的读懂。那是血与泪的交织,倾注了我十几年的心血,虽然很苦很累,而且有太多的不易,但我无怨无悔,内心深处悄然珍藏一份自豪的收获,与诗歌相知相识是上天的恩赐,今生无悔。
与诗歌的结缘要追朔到我的中学时代,从小喜欢文学的我,文科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尤其是语文一直是全校第一.有一次上第二课堂,班主任老师让大家表扬节目,内向的我无奈打开笔记本,硬着头皮朗诵我写的小诗《故乡》,善于融入情感的我,深情的的朗诵让整个教窒滞息,当我的朗诵完之后,整个教室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惊呆了,一个沉默寡语的我,怎么能写出如此深情的诗。而后我担任校板报编辑,为自己对诗歌的爱蔓延到整个校园,让那个乡村校园充满诗的韵味.
那一年中考,我因十分之差失去了上校中专的资格.看到清贫的家庭,看到父母无奈的眼神.也怪自己太懂事,为父母分忧.我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选择了辍学打工.我流泪了,那是伤心的眼泪,那是对生活的无奈,更是人生的不幸.我多么希望背上书包去上学呀.如果那时有五仟元就能改变我的命运,五仟元在我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数字,在那个年代,能改变人的一生.想想就想流泪
离开了校园,不甘心清贫的我选择了四处漂波,在建筑工地作过小工,在菜市场作过小贬,饱尝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磨难,习惯了别人的冷讽热嘲。那一年,我劳务输出,在兰新线柳园工务段成为一名铁路养护工.在那个人烟稀少的小站,工作之余我又一次为我的诗歌梦.别人在谈恋爱,打麻将,看电视.而我一个人躲在小屋,写下一首首小首,那是稚嫩的启航,那是放飞的希望.有生活的无奈,有对文学的向望。我读了很多书,接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尤其那一段名言“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参加工作,因此就没有充分理由加入到社会发展的主潮中去,但他们并不悲观并不失望,在人生最艰辛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也是印象我一生的至立名言。
一九九九年,我回到武威在驾校学习驾驶技术,在偶然一次从电视上看到武威文联成立了武威作协,而且创办了《西凉文学》,看到一位蹬三轮车的小伙子为《西凉文学》创办捐款伍十元,我感憾了,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那一年我十九岁,我偶然结识了武威著名诗人谢荣胜,与谢老师的邂逅,是我诗歌人生的一个起点.可以说没有谢荣胜老师的指导,就没有我诗歌创作的今天。当好几本厚厚的诗稿放在谢老师面前时,老师震惊了,一个农民,一个打工者以什么信念写下这么多的文字?是对生活的向望,是对文学的追求,是对人生更深的感悟。很遗憾我的勤奋,我的执着,并没将我引入诗歌的正道,而是在老路上走了好多年.谢老师给了我许多文学资料,从他眼神中看到他对我的肯定。我如获至宝,埋头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在这里我要感谢谢老师,好人好梦,一生幸福平安。
二零零一年,经过无数次的练笔,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我的c女作《当我知道》登上《西凉文学》的诗歌专栏,我知道我的写作水平有限,其中包含我与谢老师的师生情的攒合.无论如何我感到欣慰与自豪.那一年我二十一岁,而后我诗陆陆续续登上了一些诗歌期刊。二零零五年,在谢荣胜的引荐下,我的一组诗《腾格里》被那一年的《西凉晚刊》陆续刊登,在朋友圈引起不小的轰动.我流泪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我加入了武威作家协会,结识了李学辉、刘新吾、董唐寿等武威文坛的代表人物,参加了作协年会,发现了那么多文学爱好者为梦而在清贫的生活道路上苦苦挣扎,忽然觉得我是幸运的,更坚定了我的诗歌之路。
二零零五年底,因我经营的奶牛产业遭重创,因种种原因我变卖了家产,选择了去新疆。走的那一天,天很冷,我抽空将所有诗稿放在谢老师那儿.因为我知道只有他才能圆我的梦,我没去见谢老师,以及那么多曾经关心过我的作协领导老师们,选择了悄然离去,我不想让他们为我难过,我害怕眼泪。当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望着夕阳中的故乡我撕心裂肺的哭了,我的归期很遥远,因为我下定了在异乡生根发芽的决心,在武威活人太难。但我对文学的赤诚永不褪色,对诗歌热爱有增无减.
在外漂波的日子很难,在自己努力奋斗下,二零零六年,我终于自己开了家牛肉面馆,在我辛苦的经营下,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生活也有改善,但是凭我们两个人苦苦支撑,这其间我把写诗笔记本放在了后堂,闲下了就写上几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故乡的方向,莫名的泪水涌上心头,那些漂波的辛酸,那些亲情的脆弱,一个人孤注无助时的苍茫,这就是生活、人生的真实写照.在自已苦苦经营饭馆近三年后我终于累了,放弃了。现在不免有点后悔,但当时真很无助,没有人懂我的痛.在这三年中我通过传真、邮箱、手机与武威作协保持着联系,在远方默默延续我的梦.有梦就有希望。
我又回归自然,开始了自己的打工之后,凭着能吃苦的干劲,在勤劳的付出中,收获生活的微薄。二零零九年我接触网络,以青春的活力与永恒的执着,打开网络诗歌的平台,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时至今日我已在市级刊物发表作品六十多首,在各大网站,个人空间发表诗歌五佰多首,成功加入武威作家协会,成为各大网站的上榜诗人.遗憾的是因为忙很难有大的突破,上不了知名诗刊。
这么多年的漂泊流浪,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当深处逆境的时候,每当孤独难耐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武威作家协会我的娘家人,那一颗颗对文学赤诚的心,我总是擦干泪,振振疲惫的精神,继续前行.是武威作协培植了我的执看信念,放飞了我的梦想。在这里感谢李学辉、谢荣胜、刘新吾还有已故的靳万龙老师,是他们撑起武威文学的今天.作为武威八零后诗人,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自豪.无论我漂泊到何方,无论岁月如何轮转,我的心永远与武威作协靠在一起,一颗真诚的心永远为武威文学呐喊助威,一颗赤诚的心永远为武威文学繁荣贡献毕生精力。我是武威作协培养的诗人,我的根永远在武威。
这就是我一个农民,一个打工者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知道我走的路很长而且充满艰辛无比,但决不会放弃我的追寻。最后感谢那些多年来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给了我创作的信心与动力,还有那些关注过我的文友,是你们给了我一起走下去的勇气.愿好人好梦,一生平安
罗宗鹏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于乌鲁木齐
-全文完-
▷ 进入罗宗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