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河恋【7】苏丹卿

发表于-2013年02月24日 下午5:42评论-2条

【7】一部老电影的旧时代

生活像是一部电影,记录着许多人的故事,演绎着百转千回的人生。

回归原始,不论是谁,还是喜欢着简单,平和的小日子。

小丹携着画家,走在三河的大街小巷,虽说西塘的小镇烟雨一直令她不断的眷念着。也曾是思绪万千,妄想魂断西塘。只是,在走三河走着走着,她发现,原来不似江南的古镇,犹似江南。勾起她对西塘的一番情愁。

或许是不能遗忘的缘故,在三河的街头巷尾,小丹是一直在寻觅,寻觅。

恰好,画家的出现,圆了她遗留在西塘的残梦。只是,生活不是文章,也不是电影,虽像是被演绎的电影,但角色,却不是剧本上那般,已经注定好了的。

天边的暮色,像是画笔手中的那支暗红色的笔,三河的图,似乎只欠一道色彩。

或许是饿了的缘故,小丹的步伐,有些力不从心。仰望着昏黄,虽不见夕阳。但冬天气候短暂,又是雨天,下午两三点的时间恍如黄昏!小丹拉着画家,吵着说是找个地方填饱肚子。

画家一愣,告诉小丹,说是去古镇外头吃去。

小丹不解,但画家的解释是,古镇里的饭菜价格有些不尽人意。这话,让小丹有些不高兴了。

其实,在来往的老街上,尤其是城墙里头的那条破旧的老街,让小丹胃口经不起的诱惑的正是,老街两旁紧挨着的那几家菜馆。令小丹不能离去的也正是这些菜馆,平凡的像是个深山里头的老妇人家里一般。

热腾腾的饭菜,摆着一张四方缺角,又残破的桌子上。厨房里挂满了各种腌制的菜,依旧各种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当这些,村里的美味佳肴,好似满汉全席的摆在眼前,又怎是一个城里人,所能体验的了?

丢下画家,小丹执意回去城墙里头的那条老街上。

因为,妇人的菜馆里,有着她小时候眷爱的味道。不知道是古书看多了,还是本就是性子缘故,小丹对残破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新鲜感,哪怕只是天井边上的一块布满苔藓的砖头。也正因为这样,小丹对街头巷尾的几家破旧不堪的菜馆,像是着了魔一般。

尤其是一家还在门口,放着热菜的炉子。炉子上放着个大锅,锅上又摆着像是蒸笼一样的东西,里面放着好些菜色。炉子显得陈旧,像是用了两三年似的,底盘下边还有被泥土涂过的痕迹。只是,炉子上冒着的那些雾气腾腾的烟,让三河的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或许是几十年前,或许是一百多年前。

旧社会的生活,在这个瞬间,像是倒叙的流年,重演的电影。

迫不及待,小丹抓起相机,拍下眼前这生活中的老片段。在她自我追溯的时候,画家跟了过来。看着眼前的菜色,琳琅满目好像是陈列在橱窗里的古董,他说,像是一幅可以吃的古董式的油画!

“这是生活!不是画!”小丹说着,看着这些冒着热气的菜色,还有破烂的屋檐,以及那些快要零散的瓦片。她的神色里,恍如回去三年前,西塘秋雨,她坐着小船,打着把油伞,看着河岸上各种老房子,旧印记。生活,一瞬间,像是换了个布景似的。

她想到民国时期,生活的痕迹!

也就在这时,菜馆的老板,捧着碗筷,走了过来。

“想吃点什么?这些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自己腌制的。味道很鲜美,就算是这鱼,也是野生塘里的。”老板很热情,捧着的碗里头,还有着几块很脆的锅巴。他一边嚼着咯吱咯吱响,一边又诱惑着小丹的胃口。

但画家,已经找个了位子坐下了。

小丹点了几个她爱吃,又很久没有吃的菜,便卸下背包,收拾起相机。坐在了画家边上。问画家为何峰回路转,画家笑笑,说是遗忘了某些东西。

看着街对面的一间老屋,斑驳脱落的砖墙,屋檐下一个穿着深青色棉袄的老爷子,正在一个古居的门槛边上,用着空油桶烤烧着馍饼。堂屋内是一片狼藉,没有任何修饰和摆设。屋梁和柱子不是脱漆,就是虫蛀穿成一个个木洞。小丹忍不住,拿起摆在桌子上的相机,走到对街的古居前。

正见老爷子带着一顶帽子,满脸皱纹的对烩着面,做成一块块馍饼,然后在放在油桶里。小丹好奇,走了过去,往那油桶里探了一探,油桶表面竟然都是一层烤干的泥土。油桶底部生着火,老爷子一边烤着馍饼,一边往从下面塞着柴火。

馍饼虽是烤在泥土上,但一股浓香,却像是一坛陈年老酒。虽埋在土下数十年,却香气醉人。这也难怪,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或者是年轻人,都会冒着细雨,来这古居前,花个一块钱,两块钱,买几个馍饼吃。

只不过这古居的门,都是破旧不堪,颜色浅褪,数年风雨侵蚀,大门左边的几处门板,几乎是脆弱的经不起下个风来雨去。右边的几处门板,虽是有一道石墙堵着半边木墙,只是这个石墙看似坚硬,却也是风里来,雨里去数个春秋。上面承载的几块门板,是褪色的泛白。兴许是多年的雨水冲刷,有个什么痕迹,印迹,也是没有一点踪影。

如不是,老屋的左侧有个介绍说明古居的景点牌,小丹哪里知道这竟然是孙仲德纪念馆。

想想,这个孙仲德好歹也曾是皖北军区的副司令兼参谋长。

但今这个纪念馆,实在是寒碜的很。若不是这个景点牌介绍一二,她哪里知道这竟然还是司令的纪念馆。但后来才知道,这个纪念馆是由孙仲德少年时期打工的森圆酱坊改建而成。

可惜,如今竟然像是个落魄的将军。

屋里陈列的物件,也是灰尘满满。或许,来这里的人,并不是慕名而来,而是只是买这老爷子手里的馍饼罢了。

一切都是像回到旧时代,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质朴,简单。哪里有浮华,有奢侈呢?将军虽是战功赫赫,令后人瞻仰是必然的。但今,奢华的当下,将军的纪念馆一贫如洗。恍如清官一般,两袖清风。世人记得的是将军的精神,而非一堂华丽的奢侈。

老屋里外,苍旧的无法堪比,但小丹依旧深深瞻仰。但更瞻仰的是这眼前的老爷子,守着一间破旧的屋子,做着他人看来是酸苦的馍饼生意。但老爷子依旧是满面笑意,好似一阵春风得意。这绵绵冬雨,即便是下得不断,但老爷子这般祥和,兴许一阵雨后,正如画家所言,巷子的高墙里头,探出的枝头,便是绿色点点。

正当小丹准备回去饭馆的时候,见老屋边上,还有个父辈年轻时候骑得脚踏车。小丹不由一愣,走到自行车跟前,竟然同七十年代的车子那般想象。不禁追忆起小时候,父亲骑着脚踏车,带着自己去踏春的情景。老屋是旧得百感沧桑,这辆自行车是生锈得厉害。或许这是老爷子的行车工具吧。

想想,一个年纪颇大的老父亲,骑着一辆跨越年代的自行车,带着正年轻的孩子,去追寻曾经的梦想,小时候的愿望。

小丹,不禁感慨万千。抓起相机,拍下老屋跟前的一切。

当她回去饭馆后,画家正吃的香。

“这些菜都很香,尝尝!”画家夹着一条小丹最爱吃的油炸小鲫鱼到她的碗里,便又自个儿吃得香。也就在这时,小丹发现有个穿着黑色羽绒的老婆子,拄着拐杖,驼着背,微微的走到纪念馆门前。老爷子同她闲聊起来,递给老婆子一块馍饼,却没有收钱。老婆子很开心,拿着馍饼,跟老爷子说了几句,便又微微的离开了。

接着,又来了个中年男人,买了两块馍饼,也同样和老爷子闲聊起来。

然后是个孩子,再是个妇人,然后是一母亲带着一个孩子…来往的人不断,即便是下着雨,老爷子的生意依旧像是炉上冒着的热气,暖哄哄的。

“你天天画着的不是楼榭山水,就是老树枯藤。怎么不融入一点生活元素呢?”小丹喝着青菜豆腐汤,说道:“你看对面的屋子,还有个买馍饼的老爷子。这种生活,很温暖!真羡慕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画家一怔,笑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比你清楚。这里的一人一屋,也是比你清楚。不过,你很幸运,竟然看到了生活最原始的动态!”

“很少能看到了…”小丹感慨着。

一段饭饱后,天色已经是有些暗沉了。阴雨连连的,三河恍如是被一层烟纱所笼罩。离开老街之前,小丹回首再看了看老屋,还有老爷子。画家说,留念不如怀念,再不舍,也没有怀念那般美好!或许,正因为怀念吧,一些老电影,甚至是一些老歌,总是令人那般怀旧。正因为怀旧吧,三河的生活,三河的男男女女,总是简简单单的恍如影录里的一些老镜头,老影片。

一如当初,小丹初至西塘,遇得老屋老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苏丹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小丹携着画家,走在三河的大街小巷,在往事与现实之间,才发现很多的时光虽然美好,但就如一部老去的电影一样,虽然色彩沉淀下来,有着历史的底蕴,但毕竟是早已过去的时代。
三河的生活,三河的男男女女,总是简简单单的恍如影录里的一些老镜头,老影片。只是留念不如怀念,再不舍,也没有怀念那般美好!所以,将美好留在心间,也是一种无法取代的美好回忆吧。

文章评论共[2]个
绍庆-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福元宵节快乐!(:012)(:012)(:012)at:2013年02月25日 清晨7:49

文清-评论

十五月亮十六圆满,为你送上美好的祝愿:愿你合家团团圆圆!at:2013年02月25日 上午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