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武威作家协会,尊敬的李学辉老师,尊敬的谢荣胜老.尊敬的刘新吾老师,尊敬的徐永盛老师,你们好!
提起笔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这种无奈的情思蔓延在漂波的所有日子,所有的深情遥望寄托在今夜月的皎洁洒向故乡,去激情拥吻,去毫无顾忌弥漫。抹不去的乡愁已把我折磨变了模样,对归期的渴望是如此激情澎湃.深深热恋着那片故土,是它让我有梦的飞翔,它给予我生命的起源.思念那空旷的腾格里大漠,思念那浓郁熟悉的田园气息,思念那一群为武威文学腾飞而呕心力血的老师们。
我是一名打工者,身份的标签是农民,与干干万万的父辈们一样,曾日出劳作,日落而归,养过奶牛,喂过鸡.但骨子里充斥的对文学的追寻,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身处的境遇显得那样的不得体。一个庄稼人,一个农民,一个打工的,追求文学,想当诗人,那是扯淡不过的事了,为生计而四处奔波还顾得上写诗,曾是多少人对我诗歌梦的讽刺.多少人用冷讽热嘲,我只学会了默默承受。在生活的艰辛付中领悟,在爱恨情仇中不断完善,在乡愁的泪水读懂.所有的融入,成为片片诗行的灵魂,悄然摇拽那青涩的梦。
有梦就有希望,虽然生活是艰辛,在闲暇的劳作之余,我总是提起笔.一支笔,一张纸延续生活的主题.我知道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我的诗根本对生活的改变,没有任何帮助.我离作家诗人是那样遥远.但我的内心世界里,诗是灵魂,代表向上精神,诗是伟大,诗是自豪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尽情的有感情的吟诵,它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也使我看到人生的价值,使我看到生活的希望。
曾经也彷徨,曾经也气馁过,一个初中生,进行文学创作谈何容易.一九九九年我在武威新闻上看到武威文联成立作家协会,一位蹬三轮车的小伙子为《西凉文学》的创办捐了伍十元钱.深深触动了我年少的心,我也爱文学,我也爱诗歌,而且是那样执着,那样刻骨.一颗沉寂的心被注入无尽的活力.当我将厚厚的文稿摆在作协办公室桌上时,一双双和蔼的目光,一句句鼓励的话语,给予心无限的力量.有赞赏,更有期待,并没有因为我是农民而嫌弃我.从此作协办公室便成了我的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回去看看.与老师们谈心,聊天,度过了最美好的日子。
二零零一年我的c女作《当我知道》被西凉文学刊出,我知道我的诗刊出包含着与老师们的师生情义.无论如何,我都觉得高兴.为梦的启航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后我的诗被老师们推荐,先后在被《西凉晚刊》,《武威报》《西凉文学》《甘肃广播电视报》,《新丝路文苑》《中国诗歌网》《中国情诗网》《西北作家网》《天马文学网》《共同努力网》《烟雨红尘网》等国内诗歌期,各大诗歌网站刊登.成为各大网站的上榜诗人.迄今为止我在市级刊物已发表六十余首诗,,在各大网站发表诗歌六佰余首.其实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作协老师们的心血,无论在何时,我都是你们的学生。
这么多年来,以李学辉老师为首的武威作协,踌经费,拉赞助,为《西凉文学》的顺利创办,呕心力血,全力以付.在这里真心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好人好梦,好人一声平安.也要感谢为《西凉文学》赞助的武威酒厂,还有那些热爱文学的上级领导,以及那么多文学爱好者的支持,相信武威文学会加辉煌。
选择离开家乡是迫不得已,有太多的无奈.漂泊的日子很难很苦,每当身处逆境时,每当失落无助时,我都会想到武威作协我的娘家人,有真心的叮嘱,真动情的呵护,使我孕育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于是我擦干眼泪,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无论我漂泊到何处,我的心永远与武威作协靠在一起,一颗真诚的心永远为武威文学助威呐喊,一颗真诚的心永远为武威文学的腾飞贡献力量.无论在何时,我都会说我是武威作协培养的诗人,我的根在武威。
总有干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武威作协的深情厚意,总有一生情牵也难以安慰遥远的思念.最后特别鸣谢甘肃广播电视报武威壹周刊,特别感谢徐永盛老师大力推荐。
罗宗鹏
二零一三年三月一日于乌鲁木齐
-全文完-
▷ 进入罗宗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