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中有圣贤,生命有高度无的散手

发表于-2013年03月06日 下午3:53评论-3条

人的一切言行,皆受观念支配。生命有不同的品质。从悟性而言,老子分上士、中士与下士,孔子分上智、中智与下智。从善恶而言,我乐于区分小人、好人、君子、圣贤与大觉。从成败而言,今人多以大成功、小成功、不成功或大失败论之。

无论哪一角度,大都表明生命有高低。衡量高低的标准,功利之厚薄,并非根本;心智之优劣,才是关键。心智即观念的系统,包括极其重要的五个方面:对道的认知;对德的认知;对心的认知;对天的认知;对命的认知。

道是宇宙的特性或规律,可概括表述为宇宙的精神。宇宙有物质的一面,更有精神的一面,二者不可或缺。道必均衡万物,道所均衡万物的参照,只能是德行或德份。何以积德?修心至要。不强占、不伤害、不跋扈、不计较等等,必不失德,而后可以进德。德而生慧,于是可知天地、生命的双重真相。

显然,如不明道,必不看重德行,必不强调反求诸己、大量包容、且诚且善的内心律则,必难了知宇宙万物及层层天体的本来,必不掌控此生此世与生前身后的命运。生命迷糊一团,在既迷且苦的人生历程或感觉中,就多将器官的欲想、功利的追求、情意的刺激与寿命的久长看得紧要,却又不知如何从根子上入手,所以其获取也艰辛、凶险,其损失也迅速、惨重,其内心也迷茫、凄凉。

反之,上乘的生命必定拥有真正、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比如思想无迷,天上、地下、由天而地、由地而天的种种奥秘,无不一目了然;倘亦有所不解,却也不急不忧,自知从修身养性一面下苦功,而后收获水到渠成的良效。身体、生活、探索与人生表面的起伏、贵贱、成败等等,可能与他人一般,然而因其心明眼亮、乐天知命、淡泊宁静的生命状态,故得失不足以动其心,炎凉不足以害其身,生死不足以移其志,所以任它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他自泰然自若,其乐也融融,其福也绵长。

生命的高度,既是如此这般体现,却又怎生获致?答案有三:读圣贤书;行圣贤教;勇猛突破种种障碍。读经典,不是为了背它,而是为了知它、行它,并借它解决现实问题。知它不在言辞、训诂、句法、文体的表面,而在至理,而在它对天地、道德、人伦、生命的通透阐释。由此而明的做人准则、修身要妙、处事智慧等等,不是拿来、谈去、做秀、当摆设、事诡辩,而是借以克除自身所临的瓶颈或难题,帮助越来越多的生命共同提升;如果人类遭遇了整体的困境或劫难,也要坚决设法救济。

圣贤不同于寻常生命,多因天赋使命而来,代天立言而去。故圣贤之迹,是命定的必然历程;圣贤之教,是其悟会天道而后的真实表达。不畏圣贤之言,是无知。不行圣人之教,是大愚。天不因人而易道,天使圣贤代言的为数不多的经典,必定横空出世,必定承前启后,必定千古流传,必定大面积影响人心和人类走向。

守住经典,不啻守住了文化经脉,更是守住了天之于人的底线。有了这个底线,人还是人,且可成为更高境界的人。没有这个底线,人就不是人了,甚至沦为禽畜或鬼魅。

读经典而行经典,更在当前时代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引领自我和他人不断追寻生命的高度,经典的价值与威效,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尽管读经之路,并非获致生命高度的唯一通途,然而无论何种途径,都只有最终同化了经典中的真谛,拥有了圣贤一般敬天畏命、救世济人的情怀,生命才会有真高度,生命的品质才会洋溢到待人处事、发明创造的每一细节当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啸长歌点评:

读经典而行经典,更在当前时代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引领自我和他人不断追寻生命的高度,经典的价值与威效,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尽管读经之路,并非获致生命高度的唯一通途,然而无论何种途径,都只有最终同化了经典中的真谛,拥有了圣贤一般敬天畏命、救世济人的情怀,生命才会有真高度。这正是世风日下,移风易俗的一剂良药。值得一读的好文!

文章评论共[3]个
月光下的贝壳-评论

守住经典,不啻守住了文化经脉,更是守住了天之于人的底线,多读方能明心、明智。祝朋友写作愉快。at:2013年03月06日 下午6:34

一啸长歌-评论

再次拜读好文,问好朋友!at:2013年03月06日 下午6:41

绍庆-评论

拜读美文,早上好!(:012)(:012)at:2013年03月07日 清晨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