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寒,春初好。龙城云州园区的玉兰树,枝头开出了白色的花儿。每年,这棵树都早早地开花了,几乎是和红色的梅花在一个花期绽放。梅花香自苦寒来,玉兰美姿苦寒来。白玉兰花放一树,远远望去,宛如白鸽,靓如白雪,犹如云朵,丽而不俗,美而不娇,迎风摇曳,神采奕奕,那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创造的热情和想象的驰骋。
晚上散步,从树下经过,一阵淡雅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硕大的白色花朵,俏丽而又矜贵地站立在枝头,笑傲群芳。它的绿叶,还只在枝头冒出一点嫩芽。俗话说,好花还需绿叶衬,而它竟然撇下绿叶,在春寒料峭的早春独自开放,倔强地美丽着,让人惊叹。
我在玉兰树下独自行走,那些陶醉在玉兰花下的甜蜜而柔软的记忆也一下子撞入我的心扉。记得老家的庭院里也长着一株白玉兰。每到春天,一树的玉兰花昂扬绽放,向我们昭示着春天的到来。我最爱搬一条小板凳,坐在玉兰树下晨读或者看书。那清淡甜美的幽香在空气中蔓延,连书本都跟着芬芳了起来。那些掉落的花瓣,我会将它们捡拾起来,夹在书页里,等到风干的时候,可以用来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素雅洁净的白色花瓣,带着沁人的芳香,时常飘洒在我的梦里,让我会心微笑。只是少回家的日子里,繁忙的工作或者不悦的心情让我对它产生无尽的牵挂,想起那些成长历程的有趣故事,偶尔也讲给妻儿听,当做了传家宝。
只是,老家的玉兰树已经很老了,我以为它不会再开花。没想到,前两天母亲打电话来说,今年白玉兰树上又打了许多花苞,她又可以寄玉兰花茶给我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玉兰花的传说。很久以前在一处深山里住着三个叫“玉兰”的姐妹。一天她们下山游玩却发现村子里冷水秋烟,一片死寂,原来秦始皇赶山填海,杀死了龙虾公主,龙王爷记仇,锁了盐库,终于导致了瘟疫发生。三姐妹用自己酿制的花香迷倒了看守盐仓的蟹将军,趁机将盐仓凿穿,把盐浸入海水中。村子里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却被龙王变作花树。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将那种花树称作“玉兰花”。故事很简单,也很唯美,却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完美的向往。
年轻时候的母亲,就像玉兰花一样,清丽脱俗又刚正坚强。母亲是热爱生活的人,农村的日子虽然清苦,母亲却从不气馁。玉兰花开的日子,她会早早的起来,爬上玉兰树,将最好的花枝剪下来。没有绽放的花苞,母亲会用绳子将它串起来挂在我的书包上,于是上学路上一路芬芳,我的心情也随之芬芳了起来。说实在话,我是一个穷家孩子,穿得很破旧。这都不算,关键有些时候还穿些女人的衣服,别人送的。所以总有些同学取消我,我也有些难堪和腼腆,有些不合群。可一旦玉兰花开了,我就最春风得意了。男女同学都把我围得紧紧的,向我讨要玉兰花。我脸上的微笑一直保留到玉兰花的凋谢。其他绽放的花朵,母亲会把花瓣摘下来,细细清洗干净。肥厚嫩白的玉兰花瓣,裹上面粉放在油锅中炸,炸出来的玉兰片香甜爽脆,那滋味,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母亲还会熬玉兰花粥。用大米、莲子熬出来的粥,放进几片玉兰花瓣,清新香甜,最是可口。剩下的玉兰花瓣,母亲会把它晒干,拿来泡茶,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玉兰花的清香。
听朋友说,玉兰花的花语是报恩。“阶庭一笑玉兰新,把酒更、重逢初度。丹书漫启,青云垂上,莫忘八篇奇语。”母亲对我付出那么多,我却回报不了母亲多少。去年春节回家之前,照例打电话问母亲,有没有需要我买的东西。母亲脱口而出,买瓶玉兰油吧。母亲以前从不让我给她买什么,这次居然开口让我买东西,欣慰之余我不由得心酸起来。
春节回家的时候,我发现,母亲的脸上又开始闪耀久违的青春光彩。一问,原来母亲参加了镇上的腰鼓队,经常跟着大伙一起表演节目。她的生活,又开始多姿多彩起来。母亲拿着我送的玉兰油,笑意漾满了脸庞。她说,腰鼓队的伙伴们可要羡慕她了。看着母亲生动的面容,我打心底里觉得欣慰。玉兰花开又一春。母亲虽然老了,可她积极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就像院子里的那棵老玉兰树,依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母亲是爱美的人,可是,为了我供我读书,她不得不在烈日下辛勤劳作,脸上早早就有了晒斑,皱纹更是爬了满脸。母亲老了,而我也快步入知命之年。近几年来父母身体每况愈下,昨年两老都因病住进了铜梁中医院,父亲还做了手术。看到庭院的玉兰花,心里顿生悲凉。平时工作,很少回家看望二老,没有尽到孝道,可玉兰花却一直陪伴着我。正月二十六就是父亲七十岁的生日,尽管春节我已提前给他办了寿宴,我决定明天请假回家,看看二老,给他们煮一餐玉兰花粥,尽尽我的孝心。
夜渐渐深了,我走回家,带着对母亲的思念沉沉睡去。“比来时、瘦肌理消,冷熏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我的梦里,想必会有玉兰花的清香充盈。(邹童2013.3.6)
-全文完-
▷ 进入月下埋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