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讲《家乡的地理》。
家乡的范围怎么理解?一般的看法,当然就是身边那几方水土,顶多是再加上爸爸或妈妈的故乡――因为有的时候,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并不一定是你父亲或母亲的家乡。所以,你外公才会写出《美丽的家乡在哪里》这样优美而打动人心的文章。
在这里,我不会把家乡这个话题限制在我们资兴市,甚至于不会限制于郴州市,而是扩展到整个湖南省。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希望在讲家乡的地理时,对于我们所在的省份,你也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毕竟,我们也经常说,我们是湖南人,所以将整个湖南算作家乡,也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所生活的湖南省,照大多数人理解,大多数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但我想,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因为早在宋朝,在当时天下十五路中,已经有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就是现在的湖南省,荆湖北路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可见这里的湖南、湖北不是单指洞庭湖以南以北的意思,而是指包括洞庭湖在内的荆湖地区(荆州、洞庭湖区域,即古云梦泽地区)以南以北的意思。这才应该是湖南、湖北得名的真实含义。
由此可见,洞庭湖可谓是湖南的灵魂。这就怪不得孟浩然会写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著名诗句,范仲淹会写下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当然,《岳阳楼记》之所以出名,绝不仅仅因为它文采飞扬的词句文笔,还因为它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但是很显然,没有洞庭湖的因素,就不会有这篇千古美文。
可惜的是,如今的洞庭湖,在面积上已经大大缩水,远不及古代那么浩浩汤汤。之所以如此,有自然变换的原因,也有人祸的因素。想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围湖造田,自以为是战天斗地,结果呢?这种蠢事还不是既破坏了生态环境,缩小了洞庭湖面积,还在后来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省城长沙,也是湖南省第一大城市。然而历史上的长沙其实更繁华,她曾经是汉朝异姓诸侯国长沙国的都城,也做过五代十国中马氏楚国的首都,其岳麓书院更是闻名遐迩,上面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脍炙人口,尽显湖湘文化的风采。可是,在抗日战争中,当年的湖南省主[xi]张治中在实行焦土抗战时烧毁了半个长沙城,起因居然是误传日本人已经进城了。从此,长沙元气一直未复,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说到湖南,还得特别说说湘西。在历史上,湖南人以悍勇闻名于世,甚至于晚清时有这样的话“若道我中华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而湘西更是如此。假如与国家相比,湘西对于湖南,有如是中国的西部,或者说是美国的西部。湘西不仅民风强悍,历史上土匪极多,同时又出现了著名的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我想,之所以产生出这些优秀人物,那也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民情和风光。
回到我们郴州。
算起来郴州也很久远了。例如在郴州就有义帝陵。那是历史上有名的楚义帝熊心的衣冠冢。这个人在《史记》中有记载,他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王室的后代,在楚国灭亡以后的秦末乱世,他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后来项羽叔侄起兵,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号令天下,便立他为帝。再到后来,随着项羽力量的发展,义帝已越来越成为障碍。当秦朝终于倒在了义军的战旗之下时,项羽大封天下,将他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义帝封在郴。当楚义帝赴郴就职时,被项羽指使九江王英布杀害。郴人怜之,为其立衣冠冢。
要说起郴州,最有名的话说的是“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不过这只是过去的情况了。因为在历史上郴州一直是以“瘴疠之地”(意思是人们在这里很容易受到寄生虫感染生病)作为最佳的流放地,因此很多名人,包括刘禹锡、苏东坡、柳宗元都曾经流放这里,为郴州平添异彩。但郴州人最熟悉当属秦少游,因为他的《踏莎行·郴州旅社》那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不过可笑的是,很多郴州人在引用时,常常误写成“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再说一下资兴市。
我们生活在资兴。对我们来说,资兴是最熟悉的,我们的所有行动无不在资兴完成,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无不与资兴息息相关。在资兴,东江湖号称“南洞庭”,那波光荡漾的景色浓缩了资兴山水的精华;在资兴,女作家白薇的传奇故事给小小的山城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同样还是资兴,竟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东汉时代就建立了县城,比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要年代久远。当我们在城区中购物、逛街时,看着人们用着手机,开着现代的代步工具,还有些人盯着手提电脑时,你想得到那漫长的两千年岁月就在你脚底下带着汉风唐韵涌来了吗?你想得到就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程子楷将军因为不肯屈服于日本鬼子而悬梁自尽以明心志吗?你想得到就在你身边,高耸入云的八面山上红军们远去的身影吗?还有那神秘久远的寿佛庙宇中,寿佛神奇的传说……知道了这些你就知道了,你所生活的家乡也是一个有底蕴的地方。
又来看看家乡的地形地貌。
为什么我们这里冬天那么冷?如果你仔细地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原来,在湖南的北部,是碧波荡漾的洞庭湖,洞庭湖的周边,则是湘北平原――虽然,湘北平原不象华北平原那样幅员辽阔赫赫有名,但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也是跟着长江这条大江扬名天下的。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正当湖南的北大门,由于地势低平,在寒冷的冬天里,来自北方的西伯利亚寒流或蒙古冷空气象十三世纪的蒙古骑兵那样所向披靡长驱直入,直到南岭才止住它嚣张的步伐。而由于南岭的关系,我们的近邻广东的冬天温暖如春,成了人们过冬的天堂。
另外,湖南的地势除了北低南高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西高东低。这不奇怪,因为在西南部,湖南连接着云贵高原,在西北部,与四川比邻,而四川和重庆,除了成都盆地稍为矮小,其他地区都高大伟岸,特别是川西高原实际上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看着它直插云天的壮观景象,实在是无需惊叹。至于湖南东部,虽然也连着江西的高山,不象湘北一片低平,可是如果拿它与湘西地区比起来,实在就不能称其为“高”了。
最后看看湖南的江河。
我只提一下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她是从广西的小河海洋河演变而来的,流经永州市后改称为湘江,从此便气势恢宏的一路向北呼啸而过,一头扎进洞庭湖,最终又从洞庭湖而出,归入长江,此后就与长江融为一体。
湘江,不仅是湖南的母亲河,在她的沿岸,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说,大家为什么说“湘女多情”?其实是战国时代楚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在他的《九歌》里写下了《湘君》、《湘夫人》、《山鬼》这些多情女子的诗篇,这其中,湘君和湘夫人的故事都与湘江这条大河息息相关。于是,几千年来,湘女多情,就成了大家对湖南女子的诗一般的记忆了。
下一次我给你讲《江南好》。
-全文完-
▷ 进入袁真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