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喜马拉雅山下的小草共鸣之声

发表于-2013年03月18日 中午12:10评论-1条

他是一棵无名小草,生长在黄土高原,为了新中国的登山运动,被风雪埋在喜马拉雅山下。

他叫汪玑,是兰州大学的助教,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一张古铜色的脸,梭角很硬,高鼻阔嘴,箭眉下闪动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颇象喇嘛寺中的一尊威风凛凛的神象。为此,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铁棒喇嘛。当然,这样称呼他,还因为他有一副善良、诚实和助人为乐的好心肠。

一九五九年,汪玑随科学考察队,加入到中国登山队的行列。由于苏联退出中苏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国登山队被迫改变计划。这一年二月,汪玑、吴明等十三人留在五、六千米的高山上,为中国登山队第二年单独攀登珠峰做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十五个月过去了,他们终于迎来了登山大军再次进山。当汪玑跑到指挥部,要求参加突击登顶的任务时,人们几乎认不出他来。乱蓬的头发长得很长,胡子象一从杂草,褴褛的衣服穿在那曾经十分健壮,现已瘦弱许多的身上,仿佛一条干树枝,挂着几片零落的叶子。吴明等其他十二人也都如此,他们变成了“野人”。

他们是过真正的“野人”生活。冰天雪地,荒芜人烟,住雪洞,吃野味,整整十五个月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服。他们过着五十万年前的原始生活,作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技工作。他们没有工作服,没有营养补给,没有奖金。但是,他们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极困难的一年零三个月当中,他们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水文、地理和气象资料,还为大本营准备了近十万斤的柴禾。长期的消耗,使得每个人的体重都下降三、四十斤。

看着眼前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汪玑,指挥部的领导同志流着眼泪,命令他们下山休养。可是,汪玑也含着眼泪请求着:“让我们去吧,参加登山队就是为了这一天啊!”

他从胸前掏出一面旗,深情地说:“临来前,兰州大学全体师生员二委托我,带上这面五星红旗。再三叮咛,要我把它插上世界最高峰!我能不去吗?”

领导终于被他说服了。他当上了一名运输队员。他十分高兴,因为七个人当中只同意他和向希龙被留下,其他人都被派到大本营工作。

三月二十五日,登山战役打响了。英雄的中国登山健儿高唱战歌,迎着风雪,踏上了征服地球之巅的漫漫征途。

突击队奋勇开拓,运输队全力支前。

在空气稀薄、冰雪覆盖的山岩上攀登,即使脖子上挂一架照相机,也会象坠着一个大铁疙瘩。汪玑却比别的运输队员整整多负重十公斤。他看到有的同志体质差,攀登困难,便把别人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背包里。别人不答应,他乐呵呵地说:“别忘了,我是‘铁棒喇嘛’呀。”

其实,此刻他恐怕连个“木棒喇嘛“也称不上了。长期的劳累,超重的负荷,已使他筋疲力尽,可是他却竭力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同他一起度过15个月“野人”生活的向希龙,终因体力不支,在5900米处被撤下去了。汪玑仍默默地坚持着,6500米、6800米……队伍在一步步走向胜利,他却一步步临近死亡。

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他虚脱了,强烈的高山反应几乎使他窒息。他头晕目眩,浑身瘫软,下肢麻木。

氧气,人类生命须臾离不开的氧气,此刻就在他的背上,只要转一下头,对着氧气瓶吸一口气,他就会把死神从身边赶走。

吸一口气,宏伟的事业需要你!吸一口吧,远大的抱负等待着你!

战友们围拢过来,含着眼泪乞求着他。可是,他连氧气瓶看也没看。他明白,前面的突击队更需要它。他用自己的生命在支撑登山大军。

终于,在6900米的一个陡坡旁,这位“铁棒喇嘛”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他倒得很快,只有一眨眼的功夫。他倒下后,竟没有再动一下,象一盏熬干油的灯,没有再闪一下。

他那高大的身躯安静地爬在冰雪覆盖的陡坡前,背上负着氧气瓶和一大包食品,双手紧紧抠着岩缝,两条腿向外弯曲着,仿佛还在往上登攀。

寒风裹着雪花怒吼着,象是在呜咽,又象在呼喊:铁棒喇嘛,你不能躺下呀!突击队等待着你的氧气、食品,学生们需要你的知识、智慧啊!可是,这位钢铁汉子却永远地躺下了。他无声无息地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当人们从他肩上卸下三十公斤重的背包时,看到了那面紧贴在他胸膛的五星红旗。鲜艳的红旗映照着他那张古铜色的脸,映照着他那颗火一样的心。

汪玑在农村的妻子没有眼泪,也没有奢求。只希望能有一张烈士证书。可是,当她拿着登山队寄来的那张薄薄的证书,来到生产大队队部时,队干部竟不予承认。理由很简单,汪玑出身富农,剥削阶级的子孙怎么能当烈士?

孤独的妻子被好心的小叔子抚养起来,可是,没多久,她还是被迫改嫁了。后来,因贫病交加,这位可怜的妇女终于也跟着自己的前夫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值得欣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融化了覆盖在这棵小草上的冰雪。这位不被承认的烈士,终于在革命烈士陵墓中有了自己的位置。九泉之下,他可以瞑目了。他那位善良的妻子也可以抬起头,安然地说:“我是一位革命烈士的家属……”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在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并称的“第三极”上,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中国登山健儿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从北坡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同时有29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8100米以上的高度。这一中外登山史上罕见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为伟大的祖国争得了荣誉,极大鼓舞了正处于困难时期的中国人民。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的,三位登山英雄是踩着象汪玑这样数百个无名英雄的肩膀登上去的。

原载《中国体育文化导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共鸣之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宇丹推荐:宇丹
☆ 编辑点评 ☆
宇丹点评:

英雄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可是英雄们经历的艰难险阻却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希望每个英雄,都会有好的回报,在荣誉与生命面前,懂得有的放矢,不再只做无名英雄。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祝春安!at:2013年03月21日 下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