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村儿里有个老太太,我们都叫她大奶奶。大奶奶本来和她在城里工作的的儿女们同住,有一天大奶奶忽然独自一个人回到了村儿里。后来听说大奶奶是害怕死在城里后去爬城里火葬场的烟筒,才不顾儿女们的多方阻拦愣是一个人回到了村儿里。从那时开始我想了很久,怎么也想不明白:城里人死后为什么要去爬烟筒?为什么不和村儿里人一样死后装入棺材里埋在地下?为此我常常冲着家里的烟筒发呆,想象着以大奶奶三寸金莲一样的小脚,如何才能爬上那高高的烟筒,何况那烟筒每当烧火做饭时总是冒出浓浓的白烟。我开始同情大奶奶,同时暗自为她庆幸:幸亏大奶奶回到了村儿里。
那时村儿里住着上面的宣传队,每天组织村儿里的人学习最高指示,监督村儿里人的一举一动。那年月人们的主要话题也就是最高指示、老三篇和**语录等。即使你到供销社设在村儿里的代销店去买一瓶酱油醋,那里的售货员也会先让你背一段儿**语录。人们每天还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早请示、晚汇报,所谓的早请示、就是每家每户早饭前必须请示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人民的大救星**,得到他老人家的同意后才能吃饭;晚汇报就是在晚饭前必须先向**汇报这一天的劳动和学习情况。自然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形式,因为请示和汇报的对象不过是挂在各家各户墙上的**等国家领导人的画像,自然,副统帅的画像也是必在其中的。
每当大奶奶到村儿里的代销店去买东西时我和村儿里的小伙伴们便时常跟在大奶奶的身后,一来为了看大奶奶那三寸金莲一样的小脚走路时一翘、一翘的怪模样,二来大奶奶人好,每人一颗象蚕蛹一样形状的水果糖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跟大奶奶去代销店,大奶奶对售货员说:“小伙子,给我打瓶醋。”
售货员说:“老太太,先背条语录。”
只听大奶奶说:“对,小伙子,我不打酱油我买醋。”
大奶奶的话惹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大奶奶的幽默是人所共知的。
“不是,老太太,我让你先背一条语录。”售货员故意提高声音说。
“啊,知道了,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语录。”大奶奶高声应答。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大奶奶拎着一瓶醋离开代销店。我和伙伴们跟在大奶奶身后,象簇拥着一个得胜的凯旋将军。
后来,大奶奶出事了,经常在宣传队组织召开的群众会上被**。原因是大奶奶在一次开会时对着挂在墙上的林副统帅画像,对村儿里的另一个老太太说:看副统帅阴沉的脸、长长地眉毛,活像一个大奸臣。
大奶奶虽然声音不大,但还是被在场的宣传队听到了,于是,大奶奶被抓了典型。不久后,副统帅真的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大奶奶的事才不了了之。
那年头还没有平反那一说。
几年后,大奶奶死了。不幸的是正巧那时县里刚刚建起了火葬场,大奶奶还是被一台手扶拖拉机强行拉去爬了烟筒。村儿里人都说那就是大奶奶的命。
大奶奶被拉走几天后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背着父母们偷偷去了县城的火葬场。从早晨开始,边走边问,几十里的山路走了将近一天,傍晚时才到了位于县城边儿上的火葬场,幸亏一位好心的火化工的妻子收留了我们。
看着火葬场那高大的、即将冒过山顶的烟筒,我和伙伴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奶奶是如何爬上那高高的烟筒的。更何况那烟筒的外面光光的,连一处站人的地方也没有。于是,我和伙伴们断定,那烟筒的里面一定有一个高高的梯子,让大奶奶可以爬上去。
可是,想来想去有一件事我和伙伴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死后的大奶奶为什么要去爬烟筒、爬到那高高的烟筒上去干什么呢?
于是,我和伙伴们开始在那高高的烟筒顶上寻找大奶奶,希望看到大奶奶那慈祥的面容。终于没有找到大奶奶,看到的只有晚霞辉映中漂浮在高大烟筒顶上的朵朵彩云。
后来,好心的火化工的妻子告诉我们:“你们的大奶奶在云彩上面看着你们呢。”
于是,我和伙伴们确信,我们的大奶奶真的在那高高的彩云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看着我们......
-全文完-
▷ 进入暮雪夕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