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变味的“谢谢”意味着什么?zhaoguangwei

发表于-2013年04月04日 清晨7:51评论-3条

作者:赵畏寒

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有人给她让座,她礼节性的说了几句“谢谢”,下车时,失手掉落了一本杂志,有人给她拾起来,她又礼节性的说了几句“谢谢”!我不无感慨的思忖道:“社会越来越文明了!”

其实,在我们周遭经常会发生这类小事,也会经常因为得到帮助而感谢别人,抑或帮助别人而被人感激!“谢谢”、“感谢”这类词更是经常可以听到、用到。比如一些演艺界的歌星大碗在演出完成后,都会一连串地说出带有一丝港音的“谢谢”、“感谢”的字眼,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每个人也会经常在场合上说一些“谢谢”、“感谢”的冠冕之言。但,我们内心知道,说这些“谢谢”的时候,无非是应景的、礼节性的表演罢了,演者应景而已,观者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可当“谢谢”成为礼节性口语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中,“诚”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与虚伪。

那么,我们在感激别人的时候,内心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也看到过很多情况,人们在得到别人重大帮助的时候,有人会真心的喊出“谢谢”、“非常感谢”来,那份真挚、诚恳、令人动容的情态,每一个人都能够深刻感知到这种内心迸发出来的力量。可当“谢谢”成为礼节性口语时,我们不能不警醒,这恰恰是社会对于文化、人性中“诚”(真诚、诚恳)的那种缺失!这里并不是说表示“谢谢”成为礼节不妥,而是要强调内心与表达的和谐化一。人们恰恰缺失了“诚”这个人格内涵,才造成了当今言不符实、言过其实、虚假不实等乱相的滋生,也是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的根源所在。

那么,今天我们表达对别人感激的时候,做到了这个“诚”字吗?所以说当“谢谢”成为礼节性口语的时候,恰恰是人们对于“诚”的一份缺失,更深层次凸显的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缺失,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所需要深刻思考的!而假如社会大众已经默许了这种“不诚”这种现象的存在,或者习惯、适应了“失诚”这种氛围的存在,那么,这个社会未来的轮廓又该是怎样的呢?

必曰:

真诚做人,

用真诚的力量改变别人,

用人人的力量改变社会,

用社会的力量最终改变我们的未来!

2013-4-3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zhaoguangwei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啸长歌点评:

今天我们表达对别人感激的时候,做到了这个“诚”字吗?所以说当“谢谢”成为礼节性口语的时候,恰恰是人们对于“诚”的一份缺失,更深层次凸显的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缺失,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所需要深刻思考的!一个“诚”字,用心做到,还是很难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章评论共[3]个
山野文選-评论

当人们为了无需感谢的事情,而必须去作出感谢的姿态之后,就会形成礼节性的习惯,然后把这个习惯带到任何场合里去。at:2013年04月04日 中午12:33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祝福清明节开开心心。(:012)(:012)(:012)at:2013年04月04日 下午5:32

吹糠见米-评论

能有礼貌性的“谢谢”还算有教养的,更可怕的还有连“谢谢”都不知道说的。真诚的感恩不是说谢谢那么简单,也许受某人的恩惠终身无法回报他本人,带着这种感恩回报在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是更重要的感恩。所以,我们做了啥帮助人的事,并不寄望于受助人对自己的谢谢,而是希望他带着得到过帮助的温暖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at:2013年04月05日 早上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