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姥爷和姥姥一共生了七个孩子,母亲是老三,上面有个我大舅和我大姨,下面有一个老舅和三个姨娘。建国初期由于生活和卫生医疗条件不好,很遗憾那个老舅没能活下来。我最自豪的是,母亲于1946年12月29日生于那个“比较大的城市”,那个年代都是按阴历记的。这也许是上天早就有意传递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信息——因为第二天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最注重的除夕。真是太好了,我得认真感谢老祖宗发明的历法。
我小的时候,经常去姥姥家串门。大舅经常带着我去北河沟用鱼篓卧鱼,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姥姥家的具体地址我至今都记得,现在已经改成了铁岭县双井子乡马圈子村。因为大舅大姨两家及其后代目前仍旧住在那里,所以我们姊妹几个和母亲在他们家有事的时候也会去凑凑热闹。前年,大舅因病已经去世了,母亲好一阵悲伤,不断地重复一句话:年纪大了,开始掉头了……大姨身体也不太好,母亲总是惦念,也会隔一段时间就去探望。
大舅在世的时候,家里孩子多,生活很困难,自己身体也不好,经常来我们家里借钱,不管我们家里多么困难,母亲就是找邻居帮忙,也不会让大舅空手回去。
老姨因为孩子的工作,现住在北京,有好几年没有来我们家串门了。母亲总有些想念这个老妹妹。我们隔三差五回家,母亲就叨咕。于是我们几个孩子就鼓动她,正好您活这么大岁数没见过天安门什么样的,干脆去北京看老姨得了,顺便看看首都的风景。母亲犹豫了再三,终于在2010年8月成行。这一去就是一个月,不但亲近够了妹妹,还逛遍了皇城根儿。回来后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她不但游览了故宫、颐和园、王府井、西单、北京动物园,还参观了咱们国家举办奥运会的那些有名的地方,什么鸟巢、水立方的……
三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让母亲怕将来有一天没有孩子给她养老送终,就在二弟很小的时候(也是由于家庭受当时政治气氛影响的错综复杂原因,详见大姐写的“二弟呀,二弟”),把他过济给了三姨。直到三姨十多年前安详地去世,二弟一直把疾病缠身的三姨当做亲生母亲一般照顾。
四姨家现在沈阳。早年由于四姨父下乡,曾经在铁岭和辽中冷子堡住过,后来又陆陆续续搬了几次家,最后落户在沈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总念叨四姨,一直在漂泊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安定下来……
1987年开始我在沈阳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如果学校伙食不好,周末没事你就去你四姨家“改善生活”。于是周末除了和同学们流窜到各家玩,我就跑到四姨家改改馋。有时候也偷懒,顺便把换洗的床单、被罩、衣物也熊那两个表妹代劳了。嘿嘿。
最近母亲又打电话来,说是四姨给她留了两条鲜嫩的大黄鱼,让我去给取回来。我想,母亲其实不是非想吃那两条鱼,她的内心深处是让我做个纽带,把她们姐妹的情意传递到下一代,让我姥姥、姥爷的外孙们也把亲情不断延续下去……
母亲用她默默的行动无声无息地教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亲如手足。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家的四个兄弟姐妹都非常珍惜这份人间最珍贵的手足之情,我记得从小到大,彼此之间一直都没有红过脸儿、拌过嘴 。
箫笙 2013.4.16
-全文完-
▷ 进入萍踪步箫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