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第一次接触到“枇杷”这个词是读了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怨郎诗》。年少的我,当年总有两个问题想不通:枇杷是什么样子的水果?我欲对镜心意乱是什么样一种情境?
那时,资讯相当闭塞。我手头仅有的工具书,是一本卷着边角的《新华字典》。不像现在,只要轻点鼠标,瞬间就可以查阅到自己想了解的资讯。此后,随着学业的繁重,生计的奔波,这两个困惑就慢慢地沉淀到记忆深处了。
去年初夏的一天,去乡下办事。拐过村口的小山包,同事喊了一嗓子:“嗨,枇杷,摘几枚尝尝!”顺他手指方向望去,我看到路边的一颗陌生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驴耳朵大小的叶子掩映下,一串串蛋黄色龙眼大小的果子隐藏在墨绿宽大的叶片里,缀满了整棵树梢。纷繁的枝杈,硕大浓密的树叶,丝毫掩饰不了果子的风姿,熟透了的果子,黄澄澄、金灿灿,一串串悬在枝头,诱惑着世人的眼,书写着一首铺满颜色的初夏诗篇,像是一幅美仑美奂的油画。
噢,这就是枇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困惑我多年的枇杷就是这个样子。我很惊奇,转瞬间,又欣喜起来。终于见到枇杷的真面目了,仿佛遇见相知多年的故人。
在我分神之际,同事已摘下两大簇枇杷,我俩一人一簇,相视一笑。枇杷形圆色黄,状若一粒粒金丸,果皮上面带有细细的茸毛。我学着同事的样子,轻轻地撕开枇杷的外皮,除去掉籽,将黄澄澄的果肉放进嘴里,刹那间,一股酸甜爽口的滋味弥漫在口中。尝着嫩黄的枇杷,吹着初夏的柔风,四溢的果香,使我心里升起一波波温柔的涟漪。那深藏脑海多年的枇杷,已经不只是一抹甘甜了。
“几阵疏疏梅子雨,也催得、嫩黄如许。”如今,枇杷半青半黄地悬挂在枝头。而我也在这个错误的时间深深地懂得了“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这句诗所包含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情愫。几许相思,几许牵挂,几许感叹,几许无奈……因为相思是一段美好情缘,是一首缱绻的诗词,是一支缠绵曲子,是一杯酝酿在心里的苦酒。它不仅可以在梦里,在酒醒时,在落花细雨中,在彩云明月间,还可以在琵琶弦上的铮铮清语里,在烛影摇红的帘幕下,在那满含相思的枇杷果里……
唉,枇杷未黄,相思未忘,寂寞久长!
-全文完-
▷ 进入月下埋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