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序的开篇,杜威便写到“本书体现了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杜威的追求在于民主社会,也即是他的理想国。而教育,在杜威看来,无疑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根本途径。当然,民主社会也不是静止的。在杜威看来,民主社会反过来也会影响教育,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素材和值得称道的经验,把教育推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民主社会和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到达完美的和谐的统一。这便是杜威所要阐明和追求的最为理想的境界。
而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经验变成了杜威整个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石。这主要是因为“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杜威是一位忠实的实验主义者。他将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运用到教育上,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智慧和官能获得不断的生长。由此,他认为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改造,并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经验”之所以在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改造,应用到教学上就是“从做中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杜威看来,“经验”是联结民主社会和教育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他理想国的唯一捷径,因而倍显受到重视。
一、民主社会
民主社会是杜威理想中的社会,也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杜威所阐明的教育最重要达到自然而然的最终目的。那么,民主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呢?
1.民主社会的特征
在阐述民主主义的时候,杜威首先提到了民主主义的两个要素,他说“第一个要素,不仅表明有着数量更大的和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而且更加依赖对作为社会控制的因素的共同利益的认识。第二个要素,不仅表示各社会群体之间更加自由的相互影响(这些社会群体由于要保持隔离状态,曾经是各自孤立的),而且改变社会习惯,通过应付由于多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新的情况,社会习惯得以不断重新调整。”他接着说“这个两个特征恰恰就是民主社会的特征。”
2.民主社会的动态性
杜威认为,这种民主社会的民主主义是动态的,而非僵化和教条的,所以他从来不相信单凭政治上的民主可以保证社会的真正民主,民主的思想与行为习惯必须要变成人民素质的一部分,体现在广泛的社会生活正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民主。于是,杜威说“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3.民主社会的优越性
杜威理想中的民主社会不同于历史上类似的教育哲学的理想。杜威在论述自己的民主社会的理想的过程中,逐一批判了历史上类似的三种教育哲学的理想,以此来说明他的民主社会是理想社会的最佳选择。首先,杜威批判了柏拉图把阶级,而不是个人作为社会的单位的思想。的学说,他的教育哲学中,人与人是平等的,这样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才能,法律也才能真正有理由,更好地保护天赋较差的那部分人,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由有产者压迫无产者的工具和借口。其次,杜威肯定了18世纪启蒙时期的所谓的个人主义的关于自然发展的许多思想,但是也批判了把社会看得和人类一样广大的思想,批判了把个人看作人类进步的器官的思想。这一哲学思想缺乏任何发展其理想的机构,它求助于自然就是最好的明证。因而,这种个人主义最多也只是美好的幻想而已。最后,杜威肯定了19世纪的制度化的唯心主义哲学把民族国家作为实现其理想的机构弥补了18世纪启蒙时期的所谓的个人主义的相关的缺点,但是也批判了它在实施的过程中把社会目的概念限于同一政治单位的成员,重新引进个人从属制度的思想。
通过反复阐述和比较,杜威来证实他所理想的民主社会的最佳理想性,试图构建一个人们之间享有足够多的共同利益,并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以致整个社会能够不断调整和不断适应新的情况的理想的民主社会。
二、教育
在杜威看来,教育乃是民主社会实现的最佳选择。杜威认为,民主社会否定外部权威,以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代替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他认为,民主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来发展成员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不被突然遇到的种种变化所迷惑,看出这些变化的意义或关联,从而使结果有条理,人们变得目标明确,而由外部势力指挥的活动的成果不会少数人所滥用。最终实现所谓的民主社会。
1.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乃是一个抚养、培育和教养的过程。从词源上讲,它意味着注意生长条件的意思。从各个方面综合论述出发,杜威引出他的核心观点——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2.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改造。照此说法,教育的目的自然就是获得更好的生长。于是,杜威说“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达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在杜威看来,教育除了获得更多的生长之外,就没有别的目的了。其实,杜威所谓的更多的生长是有条件的,也即是附和民主社会要求的生长,而不是任意的生长。从这一点上讲,杜威所讲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民主社会,或者说民主主义。
3. 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
杜威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始终运用综合观点和发展观点。所谓综合的观点,不是把知和行,经验和知识对立起来,而是辩证地把它们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整体;所谓发展的观点,不是把社会,人类和儿童看成一成不变的,而是把它们看作在持续发展变化之中。在自然科目和人文科目,知识科目和实用科目等方面,杜威主张不同科目和知识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局面,即要求一个人的生长是全面和协调的,而不是单一和片面的。在教育方法上,杜威认为教师应该把儿童放在中心位置,加强儿童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做中学,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当然,在兴趣和训练、劳动和闲暇、教育和职业、个人和世界,等等。杜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都是力求统一,力求做到和谐一致,而不是混乱,不是冲突。同时,他把这一切过程都看作是发展变化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的生长也随之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杜威所追求的教育就是生活化的教育,其本质是获得不断的更好的生长。而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它要自然而然实现的目的,自然就是杜威所理想的民主社会,形成一种民主生活方式。
三、民主社会与教育的互动
在杜威的眼里,民主社会和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作为杜威教育哲学关注的两个主要方面,通过“经验”彼此联结起来,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杜威认为,民主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犹如教育对于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一样。
1.民主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认为,教育不是独立的空中楼阁,而是依存于现实社会的存在,即“教育是塑造、形成、模制的活动——即塑造成社会活动的标准模式。”也就是,“依靠环境的作用,引起某些反应。”这就是说,社会环境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能够塑造个体行为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能够唤起和强化某种倾向,而抑制和弱化某种倾向。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比其他任何社会更加关心审慎的和有系统的教育。”同时,民主社会使民主主义成为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恰恰是杜威所要追求的教育的最优的社会环境,它将为民主教育的发展提供民主社会所需要的一切经验,促进教育向更高层次和更好方向的教育发展。
2.教育对民主社会的影响
民主社会作为教育的外部环境,对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反过来,教育作为民主社会生活方式传递的主要手段,它同样对民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论述到民主社会排除外部权威的原则时,杜威说,民主社会“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也即使就是说,杜威认为,民主社会不是现成的,而是要通过教育在现有的不够民主的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于是,杜威把学校看作特殊的社会环境,作为实施这一目的的机构。在杜威看来,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必须有三个重要的功能:○1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2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3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杜威所要求的学校是按照他理想中的民主社会的标准构建的学校,它能够净化现存的社会环境,安排民主社会所要发展的倾向,使青少年自由发展[1]。
3.民主社会和教育的互动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里,随处可见综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的观点。杜威认为,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举例说,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最后提到最深刻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是环境影响最基本最明显的表现。此外,教育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儿童每天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对于儿童经验的获得,对于儿童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由于这个缘故,杜威提出正规的学校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即以民主社会的标准和要求教育儿童。
同时,杜威在论述,以民主社会的标准和要求的同时,他看到了教育对于形成民主社会独一无二的作用。民主主义的教育将会“使每个人都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有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的混乱的心理习惯。这也正是杜威所倡导的,即用民主的方法来实现民主的目的。他认为暴力和速成的方式是不能建设真正的民主社会的,这实际上是背叛人类的自由的。
可以说,在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里,民主社会和教育之间是浑然统一的,是不断调整的和谐发展的动态的良性循环体。
四、完美的杜威
杜威作为20世纪世界级的教育家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就是公认的。他不仅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亲自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取得世界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杜威可以说是古今教育家中的第一人。
1.理论上的完美主义
大凡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论,都具有十分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这一点上,杜威也不例外,他的教育理论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他在论述民主社会和教育的篇章中,随处可见理想主义的影子,包括他对于民主社会的勾画和对于教育应当发挥的作用。
但是,仅仅这样来说似乎还是不够的。杜威的教育理论除了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之外,更是带有浓厚的完美主义色彩。杜威试图把一切看似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协调起来,已达到他所谓的民主主义的教育。例如,他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时,强调教育除了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问一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最终为了什么呢?杜威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是在字里行间却流露无遗,那就是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塑造他所理想的民主社会,这就是自然而然要到达的目的。可见,杜威并不是说教育无目的,而是不同意外部强加于教育的目的,他追求的是教育本身发展自然而然到达的目的,是教育这一过程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强加改变的结果。杜威在论述兴趣和训练时,强调儿童对于事物本身的兴趣来诱发训练的动机,而且强调动态的统一,而不是静止的,僵硬的捆绑在一起。同样,杜威在论述教育与职业,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闲暇与工作,德育论,等等问题时,无一不体现了他完美主义的倾向。这同他理想的民主社会的梦想分不开,可以说,这些也是他理想的民主社会梦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杜威的教育理论带有明显的普遍适应性,却不具有个别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杜威的教育理论更多的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的合理的假设上,而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理论工具。如,在“以儿童为中心”这一核心观点上,并不是说所有的儿童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管理,而是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自由度,以便获得老师引导下的健康成长。又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造,并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具有教育意义,也不是所有的生长都具有教育意义,更不是所有的经验的改造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杜威所言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造”是理想状态下的良性的生活、生长和生活经验的改造,也只有良性的生活、生长和生活经验的改造才能构成杜威所言的建设性的教育,成为教育。
2.实践上的完美主义
不论各个方面,很多理论家的理论都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有自己亲自去实践的,更不用说取得世界性的影响了。在这一点上,杜威是一个例外。杜威不仅是一个完美主义的理论家,也是一个执着追求的完美主义的实践家。
杜威是哲学家、教育家,他同时还是位活跃的教育实践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其在1904年到了哥伦比亚以后。可以这么说,在一定意义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关键性的)正是通过这些积极的活动,杜威推广和宣传了他的思想,促进了美国和世界各国所学习、了解和接受。在此期间,杜威活跃于许多组织机构中。1905——1906年,他是美国心理协会会长,1915年他是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奠基者和首任会长,1916年他成为美国教师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汽到1930年离开。1920年,他又帮助组织了美国公民自山联合会。1930年,杜威退体后,把精力集中在著述和公共事务上,致力于发展中的成人教育,尤其在政治领域和国际舞台上。
在国际舞台上,杜威于1919 -1921年游历了亚洲的日本和中国。他还调查研究了土耳其(1924),墨西哥(1926)和苏联(1928 )教育。并于1929年以后撰写了《苏联印象和变革中的世界,墨西哥一中国一土耳其》( impressions of soviet russia and the revolutionary world,mexico一china一turkey)等文章,回顾游)l}}情况,介绍这些国家教育改革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指导和建议。
从这些我们叫以看出,杜威的生从末停比过对理想追求的实践。他总是在积极的实践之中、活动之中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维护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并影响向世界[3]。
五、完美之外的瑕疵
杜威的教育哲学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传播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来自不同声音的批评之声。这当然不是说杜威的教育理论有什么理论上的缺陷,不够完美。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就是因为杜威的理论过于理想,过于完美,这理想和完美本身就是瑕疵。
1.虚幻的民主社会
杜威在阐述他的民主社会的理想时,力言泯灭阶级对立和民族矛盾,强调社会成员共享福利,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调整社会习惯,以保证真正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而不至于产生冲突。杜威进一步认为,民主的理想是不能用暴力手段来实现的,而是用民主的方法来实现民主的目的。他认为暴力和速成的方式是不能建设真正的民主社会的,这实际上是背叛人类的自由的[2]。于是,杜威把这一实现他理想的民主社会的手段诉诸于教育,即通过教育来实现他所谓的民主社会。
然而,现实社会果真如杜威所言可以通过教育实现民主社会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吗?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存在将打破杜威的美梦。政治统治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而存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统治的手段,至少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这种意义上讲,教育不是自由的,或者说教育不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它是因为统治阶级的需要才得以存在的。因而,教育的诸多方面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强加的目的。这自然和杜威所说的教育除了它本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是相悖的,但却是现实的。另外,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利益的需要,总会由于种种原因,结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分割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按照“零和游戏原理”的说法,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始终是有冲突的,任何一方利益的扩大,或者权力的膨胀,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当然,最终也将引起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的爆发,而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利益共享,也就不可能达成到所谓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
民主社会的虚拟注定民主教育的虚拟。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虚构的社会框架内的,有如海市蜃楼,看得见,想得到,但触不到,更实现不了。可以说,杜威的民主社会的理想是他虚幻的社会,也是他理想化的社会。力图在教育这一手段的努力下,实现一种没有现实基础的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
2.忽视冲突的和谐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随处可见看似矛盾的东西在他的论述下变得和谐统一起来。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很多问题上趋于理想化,有一种刻意回避矛盾,而过分突出和谐的嫌疑。
如,环境的影响和儿童的成长之间有很多矛盾,环境的影响总是复杂的,不一定都具有教育意义,也不都是儿童所需要的。面对这种复杂的矛盾,杜威试图通过学校这一中间过程来加以调和。于是,杜威希望学校能够简化,并纯洁社会内容,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使之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这种理想固然是好的。但是,杜威忽视了学校作为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利益的手段存在的理由,学校不可能摆脱社会的束缚独自存在。另外,儿童的教育也不是完全源自学校,还有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把希望单纯地寄托在学校上,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又如,在儿童的学习方面,杜威把儿童想象为自觉的主体,并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儿童主动的学习固然重要,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儿童的自觉性总是有限的,儿童的兴趣也是有缺陷的,儿童不可能对现实需要有充分的认识,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如果一味地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势必会陷入一种困境。杜威在排斥外部强加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儿童的自觉性和兴趣的同时,陷入了与传统教育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即一味地强调和谐,而忽视了这些因素之间不可抹杀的客观存在的冲突。
当然,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如经验与思维,知识科目与使用科目,自然科目与社会科目,教育与职业,等等,无不体现这一种现象。从这些近乎完美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杜威追求完美的理想的努力。但是,这种忽视冲突,而过于强调和谐的论述也充分暴露了其理论过于理想化的色彩,有种始终不能实现的完美主义的影子。
3.现实适应性问题
现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条件和环境,是现有的一切基础。理论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思考,从而提炼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客观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源自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是现实具有规律性的表现。
毋庸置疑,杜威的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思考,也源自于他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是自成体系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杜威的教育理论好像更多地侧重于他的理想状态,而缺乏一定的现实适应性。
如,在教育的目的上,杜威坚持教育无目的论,按他的思路,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也即以此来形成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最终达成他所理想的民主社会。杜威所忽略的是,现实世界对于教育的需要,或者就他所言家长,或教师对于教育目的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社会统治阶级对于教育目的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功利性的需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或者为了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呢?抑或别的什么目的。这种种因素的纠结相互影响,使教育不可能按照它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来发展自己。最为根本的是,杜威所说的教育所希望的民主主义的方式,到底是不是教育所需要的方式呢?不断地获得的更多更好的教育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教育为了获得教育,这本身就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再如,在“以儿童为中心”在一点上,杜威强调“从做中学”,坚持认为儿童的直接经验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当然,这一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是必要的,也是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教育方法。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如果还是采取这种一味的探索式的学习,一味地“从做中学”,就值得商榷了。一方面,人类发展至今,积累的知识数不胜数,更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如果一切都要求儿童“从做中学”,儿童什么时候又能够学得完呢?又如何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另一方面,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能力都在不断地得到增强,对于一些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的知识就没有必要一一探究试验了,而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当然,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杜威的著作中数不胜数,如兴趣与训练,等。在这些问题上,杜威又陷入理想主义的陷阱的嫌疑。这一方面说明了杜威为理想而不懈努力,一生探索和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在现实操作的层面上还有待人们作更多的思考,而不加思考地照搬。同时,这也只验证了杜威理论的伟大之处,即一切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理论都只是启发性的真理,而不是指导性的真理。
结论:杜威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理论将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永垂不朽。如果说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家为人们打开了认识教育的一个窗口的话,那么杜威“以为儿童为中心”的民主主义的教育理想为人们打开了认识教育的另一扇窗户。从此,人们能够用两只眼睛看教育;从此,人们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问题。可以说,杜威对于现代教育的贡献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当然,由于人类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个体限制。一切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大统一的完美的理论体系是不存在的。杜威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和谐和完美之外,也存在这些或那些的瑕疵。因此,在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的时候,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思维,用一分为二的马列主义的辩证法思想看待,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创造地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全文完-
▷ 进入刘银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