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董卓的生财之道金陵叟

发表于-2013年05月01日 清晨5:59评论-6条

在专制社会里,无论统治者怎么标榜,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掠夺社会财富,这是由它的本性决定的。虽然说“把戏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但基本原理还是差不多的。东汉末年,国相董卓攫取财富的方法很值得研究把玩,其中既有共性又有董卓式的特色。据史籍记载,他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甲:抢夺法。董卓进入京城洛阳后,一次派部队到阳城县执行任务,看见有老百姓在祭社,于是便把男子的头割下系在车边说是剿匪的战利品,把妇女赏给兵士做妾和婢女,而夺来的财富就收入自己的囊中。这样明火执仗的杀人越货,在古代并不鲜见,这些官军比土匪还厉害,故而有“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谚语。

乙:盗墓法。洛阳附近有许多皇陵古墓,古人有厚葬的风俗,富人们为了显示高人一等,陪葬品就得丰富,皇帝们更是不甘落后,那殉葬品更是多的不可胜数,且品位高。《董卓传》云:“悉发陵墓,取宝物。”后来不久,曹孟德估计受到启发,也干起了这样的勾当,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设置了“发丘中郎”“摸金校尉”等官职。直到民国年间,孙殿英将军身上还保留了这样的遗风,炸开了东陵,把慈禧老佛爷的陵墓翻个底朝天,无数珍宝被洗劫一空。据说有一颗硕大无比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最后辗转到了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手里。

丙:吃大户法。古代许多统治者好像成心和富室大户过不去,对中产阶层极尽欺压掠夺之能事。如秦始皇将六国的贵族迁往咸阳;汉武帝把地方上的大户人家迁到茂陵和朔方;朱元璋将江南巨室迁到中都凤阳,还演绎出《凤阳花鼓》的文化来。董卓比他们更厉害,在把汉献帝带到长安之前,将洛阳城里的财主们杀个精光,财富收为己有。

对于中产阶层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执政团队的文明程度。中产阶层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上可以增加国家税赋,下可以安置小民生计,尤其在每逢旱涝虫等自然灾害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清朝乾隆年间,东部几省常闹旱灾什么的,朝廷也应景式的赈灾,但大多落入官员的腰包,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乡间绅豪。民国年间,每遇灾年,募捐对象基本上是城里的企业家和农村的地主。有时我揣测,三年自然灾害为什么死那么多人,与建国初消灭了地主资本家不无关系。此为赘述。

丁:法律谋财法。专制社会的法律是个最扯淡的玩意,别看历朝历代出台了那么多的法律条文,有时还装模作样的刻在碑上或铸在铜柱上,其实那是糊弄老百姓的,法律从来就是束缚老百姓的绳索,别指望有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幻想了。但把法律作为谋财的工具却也不多见,可董卓做了。《三国志-裴注》引用《魏书》说:“董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有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罪名是借口,杀人是手段,劫财才是目的。

戊:通货膨胀法。以前一直以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出现后的产物,殊不知,一千多年前的董太师就把它用的炉火纯青。他废除原先的五铢钱,改铸小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钱货不行。”

董卓把掠夺来的财富就藏在那著名的郿坞里,“积谷为三十年之储.”“坞中金有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董丞相可惜生不逢时,如果迟出生1000多年,那就可以把这些财富换成美金存到国外银行,连妻儿老小都可以办绿卡出国,自己做一个裸官,见势不妙,远走高飞。那才是真正的“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也不至于落到人死财空的下场。修坞筑堡原是乡间豪右的做法,董太师虽身为相国尚父,但还是改不了土财主的做派。

董卓位高权重富可敌国,可为什么会那么迅速灭亡身首异处呢?这也是后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大多数认为这是他杀戮太甚残暴不仁的结果,果真如此吗?和他同时代的曹操可比他残暴多了,动辄屠城坑人上万,可还是最终能寿终正寝,还将汉家社稷占为己有。再说,残暴本来就是作为帝王将相的必备素质,哪有不杀人的呢?我以为之所以这么快的身败名裂,是因为他攫取财富时太过于夸张,太穷凶极恶了,看看他哪一次不是竭泽而渔式的,一点不留后路。说到底还是暴发户心理,缺乏大政治家的虚伪和修饰。

即使是这样,大约掠夺财富是权贵的惯性吧,所以,当时的人们对董卓的所作所为也有理解和同情的,不像后来尤其是《三国演义》出版后人们那样一提到董卓就千夫所指咬牙切齿的。他死后,大文豪蔡邕就当着王允的面叹气惋惜,蔡邕为此被王允处死了。王允是扳倒董卓的主谋,他果断迅速的处死蔡邕,从另一个方面讲,当时类似蔡邕这样持同情态度的人不少,杀死蔡邕这样有名望的人可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这也是王允心底不自信的反映。几年后,当吕布被曹操活捉时,刘备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尊称董卓为“太师”,足见时人对董卓的态度如何了。

刘备敬重董卓,大约是源于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吧?看看当年讨伐董卓的二十八路诸侯,谁又不是另外一个董卓呢?谁又不贪婪残暴呢?董卓杀了太后,后来曹操鸩杀皇后;董卓筑郿坞,“积谷三十年”,公孙瓒也筑高京,“积谷三百万斛。”并坚信“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尔。”;董卓废幼帝立陈留王为献帝,袁术后来干脆自己称帝,刘备也是加了帝号,曹操、孙坚虽自己没称帝,但把活做得差不多叫儿子做了。岂止是三国一代,一部封建史里的帝王将相谁又不是董卓呢?

其实,董卓的贪财是职务使然而不是人品原因。《董卓传》云:“卓少豪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杀耕牛相宴乐。”耕牛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而用来待客,这是何等的豪放任侠呀!又云:“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縑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这简直是仗义疏财的宋公明了!董卓是在进入统治集团高层后,才从一个侠义心肠视金钱为粪土的豪士而堕落为贪婪残暴之徒的,所以说,帝制统治体制本身的痼疾极有可能是产生董卓悲剧的根源,不能不令人深思。从这个层面上讲,与其说董卓的贪婪是职务上的原因还不如说是制度使然。一个没有监督制衡机制的权力会让人变成魔鬼的,越往权力的上层越是如此,更何况是手握重兵,掌有生杀大权,则越发肆无忌惮了。专制社会的顶层权力往往就归结于一张兵权的单墙壁。

董卓的人生拐点当是何进邀他进京诛杀十常侍。之前,他常年在边关抗击羌胡,现又奉旨清君侧,真可谓是“外御强敌,内惩国贼”了。也正是这样一位以匡扶汉室为口头禅的“良臣”、“大英雄”,最后竟沦为不择手段攫取民脂民膏的贪婪之辈,这就让我们对那些整天叫嚷着“外御强敌,内惩国贼”的人要多留神了,看清楚他们冠冕堂皇的口号下究竟会隐藏着什么,以及专制体制会把他们变成什么。

2013年4月30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从董卓的生财之道道出封建社会体制的僵化,只有这种体制才能造就残暴的官僚集团,只因权力没有监督与制衡,就是一个大英雄在这个“染缸”里也会被染成一个“恶魔”。

文章评论共[6]个
一啸长歌-评论

掠夺财富,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个董卓,此公之法,效者无数,却是苦了百姓。千古一叹!祝您好!at:2013年05月01日 中午1:41

金陵叟-回复谢谢长歌老师的精彩点评!祝好! at:2013年05月04日 早上8:41

一叶秋419-评论

回味历史,感悟当今,希望得到共鸣!问好金老师!(:002)at:2013年05月01日 下午4:13

雨素-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五一节快乐。at:2013年05月01日 晚上11:05

麻迷尔-评论

【罪名是借口,杀人是手段,劫财才是目的。】文笔犀利,见解深刻!!at:2013年05月01日 晚上11:48

金陵叟-评论

谢谢名捕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加精!问好!at:2013年05月04日 早上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