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才观念和因材施教猪不戒

发表于-2005年03月08日 中午12:01评论-0条

提起“人才”,人们自然会如数家珍般地说起陈景润、李政道、杨振宁……自然会想到那些戴着象征渊博知识黑帽的博士、硕士,还有那些如夜空繁星闪烁的许许多多有重大成果和卓越贡献的人们。

我又查阅了一下《辞海》,关于“人才”条目下面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

这里,便牵涉到如何来解释“才识和学问”了。

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固然是很有“才识学问”的,但运动员、歌唱家便不算是有“才识学问”吗?还有那些商人、老师、理发师等人呢?“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些“状元”算不算“人才”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愿去思考这个问题。

社会是一个分工细密而又协调一致的大型机器,其中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出了故障,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凡能在机器运转中发挥其部件中坚作用的,我认为便可谓之为“人才”。我们看过在非典时期,因保姆和清洁工人回家避疫,而导致整个城市几近瘫痪的报道。费孝通教授在批评那些整日曰:“天下无马”的先生时,也曾举了那些补鞋、修锁的流动“人才”的例子。很可能有些人会大吃一惊:那些一个活计只值毛儿几分钱的人竟也是“人才”吗?可大名鼎鼎的费教授就是这样看的!

我们看到好些家长也不管孩子五音是否健全,便不惜血本,争先恐后地攀比着去购置电子琴、钢琴,要孩子去弄什么莫扎特、贝多芬;我们还看到许多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色盲,是否有色彩的眼睛,硬要孩子去临摩什么凡高、齐白石。放个暑假也不管孩子有无兴趣,便慷慨解囊,支付高额学费,硬要赶着孩子进形式各样的培训班。各种培训教材买了,大量的《习题解》也购了,体罚、辱骂加上物质刺激,弄得孩子紧张兮兮,疲惫不堪,逼得孩子八小时之外无半点喘息的时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自身的爱好被挤压得荡然无存。我便亲眼所见在我身边的一位家长逼迫其孩子三次“回炉”,每日严词训斥,孩子眼看高考无望,欲赴黄泉避难,弄得一家人鸡犬不得安宁。

木材能做家具却做不得炉子,玻璃能做容器却做不得鎯头。这些生活中的常识,大家都懂。

社会生活中既要有工程师、文学家,也要有厨师、理发师,这些常识,大家也明白。

那么,家长为什么就不能根据孩子的天赋、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呢?

现在,学校在开设数理化课程的同时,也办起了运动队、演出队和各种“第二课堂”,来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各种职业学校的兴办,也正是为了培养那些“不能飞”或是“飞的方式”不同的人才。

“人生道路千万条,并非只有独木桥”。我们的家长是否也应该认真考虑,不再干那些扼杀、扭曲孩子才能的蠢事了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明白的,就是人才。不明白的,就什么也不是了
人,就在于明白和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