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原创 七律 新韵 读史杂感草蓬人

发表于-2013年05月20日 下午4:46评论-4条

其一、介子推

追随重耳志弥坚,鬓渐含霜十九年。

割股奉君匡社稷,餐风饮露祈平安

真才洞世何言禄,烈火冲天不下山。

祭奠寒食成庶愿,千秋真谛忌贪婪。

其二、豫让

气壮才高旷野沉,徘徊幸遇智伯尊。

风云不测君罗难,刀剑当磨我潜心。

作哑装聋强吞炭,埋名隐姓忍漆身。

又沦敌手天无助,权把割袍作报恩。

其三、项羽

少小胸怀帝王心,志大当学敌万人。

破釜旌旗遮日月,沉舟铁马卷沙尘。

一师精锐乘雷电,五路诸侯泣鬼神。

不度乌江凭浩气,英雄岂可苟存身。

其四、戚夫人

僻静乡间妙龄人,一朝御苑贵妃身。

折腰款款羞杨柳,翘袖飘飘俘帝魂。

帷幄还尝甘露味,深宫已焚妒嫉心。

君王撒手西归去,妾恨相逢戚氏村。

其五、祢衡

华羽灵舌为示人,一篇小赋道真心。

抒怀luo体羞丞相,擂鼓击情惊众宾。

已讽景升颜面在,还激黄祖首身分。

天生耿介终无悔,似笑严光独钓春。

其六、陆机

寒窗十载志昂扬,别罢吴中过大江。

壮武郡公说二陆,洛阳才子慢三张。

可惜兵败谗言至,无奈烟消鹿苑荒。

将死方知思鹤唳,悲哀利禄作黄粱。

其七、长孙皇后

色羞粉黛美绝伦,更有一颗贤惠心。

劝止长兄执宰辅,阻杀强项保忠臣。

上纠金殿君王过,下救槽棚养马人。

及没太宗悲切骨,筑台帝苑觅英魂。

其八、来俊臣

告密迎合武瞾心,直将死罪换隆恩。

凤凰晒翅惊朝野,玉女登梯泣鬼神。

残害忠良欺法度,奸人妻女践天伦。

罗织经里罗织语,读罢阎王也断魂。

其九、杜甫

湘江一叶扁舟停,半世漂泊杜少陵。

应举东都怀厚望,投赠权贵盼英明。

唱朋和友抚惆怅,历水游山慰腹胸。

万卷诗书千载痛,生前寂寞史留名。

其十、年羹尧

叱诧西疆屡建功,旌旗招展返朝廷。

瞥僚蔑胄鞍尤稳,卸甲消炎旨不灵。

挥泪金銮平众怨,吞声主子赐白绫。

双峰何逾君臣礼,莫道弓藏走狗烹。

参考资料:

1、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春秋时期,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公子重耳被赶出晋国,在外避难。其他随从先后散去,唯有介子推等少数大臣忠心耿耿跟随重耳,在国外流亡19年。重耳流亡到卫国,饿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介子推偷偷地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个精光后,问这肉菜汤从哪来,旁边的大臣告诉是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的泪如雨下。重耳终于归国,继承君位,是为晋文公。重耳继承君位后分封群臣,自然忘不了介子推,但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重耳一是因为芥子推有才,二是旧情难忘,仍要分封芥子推,但又无奈芥子推避于深山密林之中。于是要手下放火焚山,本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得生火做饭,必须吃冷食,故称这一天为寒食节。

2、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豫让最初曾在范氏和中行氏处当过臣下,但均未受到重用。直到他投靠智伯门下,才受到尊重,而且主臣关系很密切。晋哀公四年(前453),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gong]中做杂活,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审问时他直言:“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觉得他忠勇可嘉,将他释放。豫让获释后仍不甘心,他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吃炭块,使嗓子变哑,使人认不出他的本来面目。豫让摸准了赵襄子的出行路线和时间,埋伏在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坐骑受惊,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又是豫让。赵襄子虽为他忠心报主的行为所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将他放掉。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任务,请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其象征性地刺杀几下,然后,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自刎而死。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羽年少时,叔项梁教其读书,羽久生厌;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的性子不再管他。项羽力能扛(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秦亡后,项羽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一次是巨鹿之战,打败了秦军寒江章邯;一次是彭城之战,以五万精锐之师打败以刘邦为首的五十万六诸侯联军。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公元前205年,刘邦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在洛阳聚集各路诸侯联军56万,分路进攻彭城。项羽闻讯,留部将继续攻齐,自仅率精兵3万由鲁(今山东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切断联军退路,随后,由西向东反攻。楚军乘刘邦联军相互不相协调,疏于防范之机,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西)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余部向西南山地溃退。楚军追至灵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汉军逼入睢水,并围困刘邦,意图生擒。值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刘邦率数十骑乘机逃走。此战,刘邦遭到严重挫折,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但是,项羽虽能征善战,最终还是败于刘邦之手。公元202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军集团:刘邦(4万兵马)、韩信(30万兵马)、彭越(6万兵马)、英布(3万兵马)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与项羽的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为总指挥重重包围楚军,楚军屡战不胜,但汉军一时也难以彻底打败楚军。僵持中,汉军夜间高唱楚歌。项羽夜闻四面皆楚歌,以为楚地已尽为汉所得,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800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乃遣5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28骑。项羽指挥这28骑,将汉军骑兵杀得人仰马翻,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仅31岁。

4、戚夫人:(?-约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姓戚,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汉高帝刘邦的宠妃。一次,刘邦兵败,被项羽追杀,刘邦逃至定陶,正愁无路之际,猛然瞥见一户人家的花园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年轻女子,正在辛勤劳作,整修花枝。他来不及细想,连忙走上前去,说自己是汉王刘邦手下,被人追赶,希望老翁与姑娘鼎力相救。姑娘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园中的一个枯井,老翁会意,领刘邦躲藏在里面。战马呢?还是那位姑娘,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打了战马几下,战马向村外一溜烟地跑 去。 追兵走远了,刘邦得救了。晚上,老翁叫女儿置办酒菜为刘邦压惊。这时候,刘邦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农。有一女儿,就是救了刘邦的那个姑娘。姑娘年方十八,眉目俊秀,简直是天仙一般,刘邦遂生爱慕之心,又有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于是说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是汉王。戚氏父女闻言,急忙双膝跪倒在地:“小民不知汉王在此,有眼不识泰山,招待不周,还望恕罪。”刘邦说道:“快快起身,我还要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呢。我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为贵妃。”戚氏父女又一次叩头谢恩。戚女马上更衣,跳起了折腰舞,陪刘邦欢饮。二人于当夜便成了亲,说如果有了孩子取名如意,就是后来的赵王如意。 后来,刘邦鉴于赵王如意聪明过人,准备废吕雉生的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可是刘邦尚未办成此事就死了,戚姬和赵王如意都惨遭吕雉的杀害。吕雉是刘邦的原配,是个狠毒的女人,在刘邦死后,便对戚夫人疯狂的报复,先是把她打入冷宫,在杀死了她的儿子如意后,更肆无忌惮地迫害折磨她,挖了她的眼睛,砍掉她的四肢,还把她扔进茅坑里,也就是把她变成了“人彘”。

5、祢衡(173-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曾著《鹦鹉赋》,在赋中,祢衡以鹦鹉自喻。鹦鹉不仅羽毛华美,不同俗流,而且巧舌如簧,聪明绝顶。祢衡从多个侧面用多种手法描绘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先写其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之高洁。如此便收得一箭双雕:既显扬出鹦鹉鸟之奇美,又暗示自己志向的高超和才智的出众。人们布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而把它关紧笼子里以供观赏,巧妙地影射出东汉末年权贵压迫忠正控制贤才的行径以及他自己被人几经转送的尴尬苦楚。美丽高洁的鹦鹉身陷笼槛,却又时时“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暗衬出他自己有志难酬,有才无时的愤懑情怀。观祢衡短短的一生,这种自喻是再恰当不过了。

6、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陆机出身名门,其外曾祖父为东吴政权奠基者、吴大皇帝孙权之兄孙策,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张华颇为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为“鲁公二十四友”之一。陆机曾为成都王司马颖表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汉置平原郡辖十九县,晋为平原国,诸侯国不设丞相而设内史负责政务)。司马颖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时候,任用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余万人。《晋书》本传称:“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陆机与挟持了晋惠帝的司马乂战于鹿苑,大败。宦人孟玖等向司马颖进谗,陆机遂为司马颖所杀。临终时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陆蔚、陆夏同时被害。所著文章三百余篇,并行于世。洛阳遇害,还葬云间,现墓周河套尚存遗址,仍可辨认。弟陆云、陆耽也随后遇害。唐代诗人李白的《杂曲歌辞?行路难》感慨道:"陆机才多岂自保"。

7、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不见载。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长孙皇后鉴于历史上外戚专权多无善果的教训,一方面劝阻长孙无忌不要朝廷担任要职,另一方面也向唐太宗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长孙无忌没有记下长孙皇后的话,在长孙皇后和唐太宗过世后,高宗即位,还是做了太尉这样的高官,接纳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厚禄。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终于发生了长孙皇后所不愿看到结局。但这正说明长孙皇后不仅有卓识远见,而且是一个贤德有加的皇后。关于长孙皇后的贤德,史书多有记载。如乾隆在《长孙皇后论》中写道:太宗“常朝回怒曰:会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帝曰魏征。于是后退,衣礼衣而称贺于上曰:臣闻主圣则臣直,乃陛下之圣故也。妾敢不贺于是。帝喜而征言无不听。”《贞观政要》载: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长孙皇后先于太宗而亡,葬于昭陵。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死,深感悲痛,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后不已,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望陵毁观”的故事既反映出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深刻怀念之情,也反衬出长孙皇后的贤惠品德,是一位值得怀念的皇后。

8、来俊臣:(651~697) ,唐朝武则天时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来俊臣在老家曾犯罪坐牢,被判死刑。可是武周代李唐的历史机遇转眼间改变了他的命运。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唐中宗、睿宗,实际上只是她的傀儡。684年(光宅元年),柳州司马徐敬业以匡复唐室、拥立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起兵,人数曾发展到十余万。688年(垂拱四年),宗室李冲在博州(山东聊城)、李贞在豫州(河南汝南)又起兵反武则天。这两次起兵都很快被武则天派兵击溃。分析武周乱象之源,这是由于一个新朝的建立,使原来依附于旧朝廷的皇室、外戚、高官们失去了自己的天堂,他们如何能够甘心?先是分开叛乱,虽然总是被镇压,但他们终究是一股潜在的政治势力,时刻威胁着新朝的生存。武则天明察多识,怎会漠然处之、令其滋蔓呢?正当武则天苦于此事之时,一个叫鱼保家的人来献策,请铸“铜匦”,奖励告密。这可正中女皇下怀,立即诏令鱼保家监铸铜匦,并诏旨各个州县,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尽速来京,并不得“问诘”所告内容。告密属实者,给以封赏;不实者,免予追究。从此,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拥而来,跑到长安向“铜匦”投书者络绎不绝。来俊臣也是恰好赶上了,他善于“揣摩上意”,积极参与,因此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和重用。来俊臣大权在握后,一是肆意陷害大臣,仅经他的手诛杀的大臣和官员,据《新唐书》记载,共有一千多家。二是任意夺人妻女。只要是来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嫁人的媳妇,一定要弄到手里。要是人家不给怎么办呢?客气一点,他就假传圣旨,让对方自动把姑娘送给他;要是这家人不识相,他就告人家谋反,把人家全家杀光,然后把姑娘弄过来,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新朝滥杀,无赖当道。引起人人自危,造成了新的危机,武则天就反手委罪于这些“无赖官吏”的“贪酷”,以此脱卸责任,借用鹰犬的头颅,来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来俊臣和另一酷吏曾著《罗织经》,这是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有人认为,杜甫的一生大体分为四个时期,即三十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三十至四十四岁的困居长安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四十四至四十八岁的为官时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四十八至五十八岁的西南漂泊时期,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综观杜甫的一生,是求官而不得志的一生,是漂泊潦倒郁郁寡欢的一生,也是大声疾呼反映人民疾苦的一生。关于杜甫的最后一个时期,有史料记载,他曾曾泛舟湘江,待至耒河(属湘江支流),受到耒阳县令热情接待,但因饮酒过度不幸身亡。唐人郑处海在其《明皇杂录》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足食,县令具舟迎之,令鉴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得令长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10、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中国清朝军事人物。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同进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虽然年羹尧后来建功沙场,以武功著称,但他却是自幼读书,颇有才识。 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不久授职翰林院检讨。翰林院号称“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由汉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尧能够跻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响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迁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到了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后,青海局势顿时大乱,西陲再起战火。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年羹尧以筹划周详、出奇制胜,获得全胜,因而被晋升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此时的年羹尧威镇西北,又可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然而,好景不长,年羹尧在得胜会朝之时,骄横跋扈,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礼”。年进京不久,雍正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又说整治阿灵阿(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等人,也是听了年的话。这些话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最后终为雍正所不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草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李东亚精华:李东亚
☆ 编辑点评 ☆
李东亚点评:

虽为新韵,仍不失和谐工稳。将十位历史人物娓娓道来,有说有评,虽古人亦惟如此也。精华共赏。
一点讨论:“寒食”的“食”新韵中是否也读第四声?

李东亚点评:

另,发表作品时注释不宜过多,此十位人物可从资料中查询。个人建议,各有不同。

文章评论共[4]个
雁陣驚-评论

熟典不必注释~~作品单看时 仍是稍欠火候~不过如此著作等身也实为难得~at:2013年05月20日 晚上8:16

雁陣驚-评论

再多提一句,先生勿怪哈。既然是“感”总是出新方为上~老调重弹就失去了“感”的韵味at:2013年05月20日 晚上8:17

月下的清辉-评论

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at:2013年05月20日 晚上10:00

罗洵-评论

欣赏好诗哦。at:2013年05月21日 中午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