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父 辈松不老

发表于-2013年05月20日 晚上9:28评论-1条

生活,对于父亲那代人,确实太不公平,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巨大的艰辛。

记得平时少言寡语的父亲,饮尽四十岁生日三杯淡酒之后,不由勾起往事的回忆,居然用他那笨拙的笔,写下:“悔恨年华,风雨狂,今日才疏学浅。”寥寥数语,伤感苍凉。接着他拿出一张珍藏已久的七三届高中联谊会全体同学的合影,侃侃而谈……

照片中都是父亲的同代人,虽然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衣着简朴,但仔细一看,映入眼帘的尽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不幸的一代,挣扎的一代”形容父辈不大过分,从降临人世间到不惑之年,他们走过的路坎坷、艰难。

他们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伴随他们的是百废待兴。在和煦的阳光下,他们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于是,在摇篮中、在泥地上,他们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谁知好景不长,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者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左的干扰,加之当时十分不利的国际条件,年轻的共和国不得不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父辈们蓬勃向上的空间,从此布下了可怕的阴影,饥饿向着他们正面袭来,本该幸福的童年,不得不挺着薄皮的小肚,写下一道极不和谐的音符。

“家贫子读书”,“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读书,唯有读书,才是走出山乡的路。于是,一群与年轻共和国不相协调的孩子,总算走进了学堂。天真的少年,希翼着美好的未来,心里总是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他们勤奋,孜孜以求……。

或许是命运捉弄人,小学尚未毕业,“文革”已拉开帷幕,九州大地,一时群魔乱舞,一向宁静的校园,终将抵挡不住血雨腥风的侵袭,年幼无知的他们,只得在恐怖中盲目、彷徨。又是“读书做官”,又是“读书无用”,莘莘学子,一时被搅杀得一蹋糊涂,然而,树欲静,风不止。十年动乱,万恶的四人帮,就这样毁掉了父辈最可宝贵的青春时光。

狂风折损小鸟的翅膀,恶浪刮断风帆生命的桅杆。勉强高中毕业,前程迷茫。路在何方?伤痛的心一片空白。土地,人类生存的基础,山乡,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回乡,只能回乡,投入土地的怀抱,面朝黄土背朝天……

历经风风雨雨,无计花开花落,汗水洒落地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改变贫穷落后,为我可爱的中国!于是,在大山,在田园,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父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尝试、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充满艰辛……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待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父辈们大多已年届三十。常言道:三十而立。可是,知识的高度贫乏,他们从何而立?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历尽艰难,几经波折,才有几位“先行者”好不容易从大山中走出!

到如今,民族振兴风起云涌,滔滔长江千帆竞发。他们却过了不惑之年,秋水长天,残月孤舟,岁月不饶人啊!面对现实,他们面临的将是更严峻的挑战。

古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我的观察中,丝毫看不出父辈的这种感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寄托着父辈的无限追求。人们看到,在各条战线上,父辈们正奋力撑起民族的脊梁。

回味人生,多少酸甜苦辣!然而,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确是父辈的人生写照!

我时常偷偷拿起父亲的那张合影,默默地看着父辈那饱经沧桑的脸,一番滋味上心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松不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曾经,已成为历史,
在我们的父辈身上体现的,
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带着晚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3年05月21日 晚上8:36